雖然今年有直播,還是先看下榜單:
Asia’s 50 Best 2018
1-10
1.GAGGAN, 曼谷
2. DEN, 東京
3. FLORILEGE, 東京
4. SUHRING, 曼谷
5. ODETTE, 新加坡
6. NARISAWA, 東京
7. AMBER, 香港
8.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上海
9. NIHONRYORI RYUGIN, 東京
10. NAHM, 曼谷
11-20
11.MINGLES, 首爾
12.BURNT ENDS, 新加坡
13.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香港
14. LE DEU, 曼谷
15.RAW, 台北
16.TA VIE, 香港
17.LA CIME, 大阪新上榜
18.MUME, 台北
19.INDIAN ACCENT, 新德裏
20.L’EFFERVESCENCE, 東京
20-50
21.LOCAVORE, 巴厘島
22.大班樓,香港
23.WAKU GHIN, 新加坡
24.LUNG KING HEEN, 香港
25.MINISTRY OF CRAB, 科倫坡
26.JUNGSIK, 首爾
27.SUSHI SAITO, 東京
28.IL RISTORANTE LUCA FANTIN
29.L.ES AMIS, 新加坡
30. 福和慧, 上海
31.PASTE (NEW)
32.NEIGHBORHOOD,香港新上榜
33.EAT ME, 曼谷
34.HAJIME, 大阪
35.JADE DRAGON, 澳門
36.CORNER HOUSE, 新加坡
37.BO.LAN, 曼谷
38.QUINTESSENCE, 東京
39.ISSAYA SIAMESE CLUB, 曼谷
40.BELON, 香港
41.RONIN, 香港
42.TOCTOC新上榜
43.THE DINING ROOM AT THE HOUSE ON SATHORN, 曼谷
44.JAAN, 新加坡
45.NIHONBASHI, 科倫坡
46.CAPRICE
47. SHOUN RYUGIN
48.LE MAISON DE LA NATURE GOH
49.WASABI BY MORIMOTO, 孟買
50.WHITEGRASS
早早備了稿,今年卻還是蠻多驚喜(除了第一名沒有換人),幾句話總結下:
Gaggan霸主地位無可撼動,連續四年,也是政治足夠正確。
素以低調聞名的日本軍團,囊括前十4席,包括第二第三的 Den 和 Florilege。Den的上位全在意料之內,而我個人去年最愛的一餐Florilege 也從14躍升到前3,進入World’s Best 50排名上升也是指日可待。新上榜排位最高的也是位于大阪的法餐廳La Cime,一上就排到17名,雖然並不知道是什麽……
連續兩屆在曼谷舉行,爲泰國和泰國餐廳帶來不少曝光,但澳門卻依然只有譽瓏軒一間撐場面(有點點爲它抱不平) ,倒是香港台灣餐廳發力,台北的Mume、躥升迅速的Raw和新晉入榜的香港餐廳 Neighbourhood都是算是本期最大華人之光,不過,更要恭喜同時獲得highest climber獎,連升25名的福和慧和香港大班樓,真的是可喜可賀!很希望以後能看到國內也有更多餐廳入榜。
哦對了,去年剛進榜獲得第9的Odette今年直接第5了!
總體而論,50佳依然偏愛創新與年輕廚師,“傳統風味”與“本地特色”的全球化表達,亦是50佳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議題。
Andre華麗謝幕,獲得了終身貢獻獎的主廚江振誠在台上以中文開場,表示自己是第一位站在這裏用中文發言的華人。另一則八卦是前一日的 Chef Talk 上,江主廚表示年底會在亞洲再開兩家餐廳,主持人抛磚引玉 “中國大陸?”,Andre 不置可否,又言 Andre 舊址會開出一個全新的 Concept。有人說他人設塌方,但也可能只是想通了人生的新目標,吧。
另外,台北陳岚舒的樂沐掉出榜單以外,很是令人意外,但應該與她宣布今年底結業的消息無關。
一個人的眼界和胃容量畢竟有限,與其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我邀請了8位愛吃會吃的好朋友,有餐廳主廚,有餐廳業主,也有像我一樣的普通食客,共同點還是那一句話:嘴非常刁,我信得過。
本期友情參與點評的群衆
Jonas:會吃會做的法國廚師,我認識最懂酒的廚師之一,平時不聲不響我都不知道他那麽能寫,現任水舍酒店行政主廚
肉:香港最好的日式烤肉店之一(Nikushou)老板,癡迷肉、自家貓兒子和一切精妙料理
Matthew:兼職三陪(男),經常發一些比登天還難訂的餐廳照片來氣我
Sansan:烘焙博客面少主理人(ID: mianshaoms),長著超認真臉實際上也非常認真的元氣面包少女,其實對鹹的也很在行
徐琛:創意糖果甜牙齒老板娘之一,我私下吐槽和表揚餐廳的重要對象
Joel:滿世界蹦跶,對吃喝玩樂有異于常人的鑽研精神,舌頭和味蕾非常厲害的新加坡男小碗,我男朋友
Francisco:外灘的NAPA 餐廳主廚,曾在 elBulli、Mugaritz 等餐廳修業
喜北:在食物方面超難被 impress,一旦吃爽了就不吝贊美的美食博主
毒師:杭城著名美食博主,一個精力旺盛、想法奇多的食客,美食公會(ID: foodieguild) 創始人
諸君的點評,以國家和地區歸了個類:澳門(1)、香港(7)、台灣(1)、東京(7)、首爾(2)、曼谷(6)、新加坡(3)、上海(2)。
希望我們的意見,能幫你吃得更好。
澳 門
Jade Dragon 譽瓏軒
______
肉:大家都知道我是譽瓏軒的大粉絲!因爲它畢竟在全球的粵菜、中國料理的水平,一等一,其他三星米其林中餐沒有一家比它優秀!進不進 best 50或者米其林星都無所謂,因爲它一定是未來很多人模仿的對象。據說譚師傅在籌劃另外一個案子,真的好期待!
Joel:我心目中最被低估的中餐廳之一。
每道菜都精致到瞠目結舌,汁水豐盈的小籠包,剔透又勁道的龍蝦蝦餃,還有火候極佳的海鲈魚和蒸蛋…搞的我根本挑不出自己最喜歡哪個。去意大利海鮮殿堂Da Vittorio的時候,我還以爲海鲈魚好吃的頂峰就到此爲止了,直到吃了一口譽瓏軒蒸得絲絲入味的sea bass我才發現,之前吃的都是浮雲,這條魚簡直美味到無可超越!
香 港
Lung King Heen 龍景軒
______
Joel:作爲香港唯一的米三中餐,又鑒于米其林在亞洲的品味(你懂的)以及這家貴到離譜的價格,令很多人從一開始就對龍景軒懷有成見。但撇開價格不談,龍景軒的粵菜水平的確無可挑剔。點心只只精巧玲珑,烤乳豬是我記憶中口感最難忘的,一碗皇湯雞絲羹也吃得我意猶未盡……
Jonas:首先要坦白,其實我在香港四季工作了三年多,跟陳恩德師傅還蠻熟的。他是那種典型的雖然到了退休年齡卻不肯退休的工作狂,待在廚房純粹是因爲樂在其中,享受燒菜的感覺,順便培養培養年輕廚師。而且,即使作爲被一代代粵菜師傅仰慕的傳奇,陳恩德師傅仍然謙虛到讓我想脫帽致敬!
我最近一次去吃是去年10月,毋庸質疑的米其林三星水准,細節說明一切。
想看一家粵菜館的水平如何,我會點一籠燒麥,龍景軒的燒麥無論在皮、餡、褶子的功夫、和蒸籠的火候把控上都精准到無可挑剔;再看細節,每只燒麥底下墊的不是常見的紙,而是一片切得極薄,卻絲毫不影響口感味型的胡蘿蔔片…從越小的地方,你越能看出一家餐廳對于食客體驗的重視。
龍景軒最招牌的點心,雞丁鮑魚塔,也果然妙到難以言喻。鮑魚被細心地切成了三段,以幫助食客更順暢地下口(我在另一家高級粵菜館吃的鮑魚塔就沒這麽精致,咬的時候特別怕濺一桌子汁水)。
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那盤XO醬白菜炒豬腸粉!真懂粵菜的人,都知道這道炒菜對各種基本功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而廚房在細節執行方面堪稱完美。
最後我想強調,一定要去吃午餐,想吃的話乖乖提前幾周預定吧!
Neighbourhood
______
肉:這家餐廳如果你在香港懂吃的食客一定都會知道,應該沒有什麽其他人會評論,但我預測它會進榜(神准!),利用本地食材透過主廚妙手,fine dining 手法做 bistro 食物,食材跟調味都很棒,價格也很相宜。
成功要點在于使用本地食材的全球趨勢,這個不管是商業潛質還是食物潮流,都很好。在香港的話,多找幾個朋友去吃不會錯!
Jonas:真心爲我的好朋友、neighborhood的主廚David開心!剛上榜就排到了亞洲50佳的32名,真的是個非常驚人的成績!David一向矜矜業業,從歐洲、日本還有中國大陸source最好的食材,他的食物既美味又直白,也沒什麽花花哨哨的或者對口味沒用的點綴…….但就是大寫的好吃,特別是他的canelé,已經上天到了宇宙級水准…..
做簡單的美食並不簡單,在我看來,David是對這個道理吃得最透的人之一。
超級期待下一次的香港之旅!不光是因爲又能去Neighborhood吃飯加上恭喜David,還因爲他帶我發現了好多好吃的香港本地館子。
The Chairman 大班樓
______
徐琛:香港的中餐餐廳吃得不多,但最喜歡大班樓。有態度有堅持,中西合璧,又不落俗套。一班爺叔服務員熱情客氣又貼心,一餐飯吃得舒舒服服,落胃又暖心。
最喜歡一道龍井煙熏米鴨配黑糖羅望子醬,用龍井茶來熏鴨子,鴨肉不肥不膩,緊致入味,唇齒留香,那個肉感恨不得用Q彈來形容。黑糖羅望子醬也很好的平衡了鴨肉的油膩感。
還有一道牛舌也很是喜歡。牛舌料理得十分細嫩,茴香切片以後,用意大利陳醋和牛舌拌在一起,層次非常豐富,最後留在口腔中的一絲絲茴香的甜辣,真是舒服極了。
Ta Vie
______
徐琛:沒有訂到換主廚的wagyu takumi,就去了也是主打日法料理的Ta Vie。
前兩年wagyu takumi的日法料理給我留下了極佳的印象,日本和亞洲食材的運用,料理理念的互相融合,讓法餐有了更多變化,也更加輕盈,符合當代人的味覺審美。
Ta Vie在這一點上也非常出色。鳕場蟹、海膽、荞麥、海藻、日本威士忌、生雞蛋這些日本常見食材都被很巧妙地運用在每道菜品裏。有一道自制pasta我印象深刻。食材非常簡單,用“aonori”這個新鮮海藻做成pasta的醬汁,最上面放一小撮海膽,吃得時候將它們拌勻。沒有過多調味,用食材自身的鹹鮮甜帶給你最爲清新自然的味覺體驗。只覺得海風撲面而來,身心都暢快無比。
Jonas:純正的法式技巧,加上從日本每天空運來的高端食材,Ta Vie把兩者結合得相當完美。我很愛他們的自制黃油和餐前面包,另外還對那道鮑魚配civet醬的菜念念不忘!傳統意義上的civet,是道用動物血或者內髒增稠的醬汁澆在野味上的炖菜, Ta Vie在自己版本的civet醬裏用了鮑魚肝,給嫩汆的鮑魚肉加了很多戲,可謂法日融合的典型代表。總的來說,在Ta Vie,你能同時吃到廚師深厚的功底和豐富想象力。
RONIN
______
徐琛:這是第一張我沒有吃完的tasting menu。
不是不好,是量實在太大了。因爲太多太滿,味覺實在是非常疲倦,以至于翻看照片的時候,只記得服務生很熱情一直在給我加油打氣:“trust yourself!you can do it!”當然精神鼓勵並沒有什麽用處,最後一道鳗魚飯幹脆是打包帶走的。在女生裏我算非常能吃了,所以~下次大家還是單點吧。
我也要擇日再去一次,一雪前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ONIN有著非常多種類的日本威士忌,以及用日本酒爲基酒制作的cocktail。酒鬼們不妨一試。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Hong Kong
______
Sansan:秋冬季節大寫的想去Bombana,因爲好吃得簡單直接明快!有時並不想費力去迎合菜品裏想傳達的意識形態,只想吃頓好吃的呀!看waiter面帶笑意,給了整盒酥脆得像蛋白霜的面包棒,爲你在意面上慷慨地擦滿白松露,餐後再來一顆濃得化不開的提拉米蘇。穩,准,狠。那幸福感就足以越過中環林立的高樓,在天空爆炸。
Amber
______
Sansan: 目前最愛的法餐廳沒有之一。最喜歡17年春季菜單裏的鰤魚佐昆布吞拿魚出汁,吃得我想轉圈圈,回味鮮甜又幹淨。鮮酸苦甜的前菜設定也很有意思,不用力又有巧思。菜品的風格融合了日法特征,靈活而簡明的使用日本食材,借鑒日系審美清楚且幹淨的擺盤,讓人吃得輕松愉悅又親切,整個人心情都非常明媚。Amber在我心目中值得一去再去。
徐琛:整張tasting menu幾乎都很美妙,很遺憾地是沒有點wine pairing,據搭配的朋友說非常精彩。
心中最佳必須是招牌的北海道海膽。深度海膽愛好者根本無法抗拒那種來自海洋的鮮甜和奶油感。後來我有吃過好多類似搭配,但都無法超越Amber的出品。海膽龍蝦凍打底,金箔魚子醬輕輕覆蓋在上面,白色海膽容器下面是花椰菜泥,搭配紫菜做成的脆片,每一樣食材包括食器都融合的天衣無縫,像是海洋的吻;浸泡在海帶素高湯裏的鴨肝也超級治愈,如雲朵般融化在口腔,完全不油不膩,那一刻才叫做被世界溫柔的對待。
Francisco:Tasting Menu在各種味覺的平衡性上叫人歎爲觀止!服務也是一大加分項。 特別推薦宮崎和牛,蔬菜葉裏透著陣陣微苦,但和豐腴的牛肉搭配,顯得清新而愉悅。
台 灣
RAW
______
徐琛:RAW的新年菜單裏好幾道菜都讓很出彩。比如真的有牛舌的牛舌餅;用青醬、羅勒脆片和新鮮的羅勒芽這三種形態的羅勒制作的三杯鮑魚;用了台灣出産的三種米煮出的完美米飯;還有好玩又好喝的中卷昆布洋當歸湯,清淡而溫潤滋補。
RAW的原意是原始的。
RAW無論是從空間設計還是菜品都很好地貫徹了“要在原始與工藝間,找到最完美的平衡” 這一初衷。空間設計上大量使用原木,讓人視覺上就非常地放松和舒適,而菜品設計上盡量使用原産地食材,靈感就來自夜市小吃,傳統台菜等等,賦予習以爲常的台灣料理以新的面貌和高度。而ta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太難訂了。
東 京
Den
______
Matthew:傳是一家對于日本來說非常個性且激進的餐廳。每年循環式的漲星與失星,加上日本食客們的不一評價,好像每個去過的人的眼裏都有一個他們自己的den。位于千代田區一個隱蔽的小巷裏,在絕對傳統的kaiseki裏加入西方的新式技法,但每道菜都不偏離它們經典原型精髓。擁有熱情周到至極的服務,甚至消除了日本人與人之間那種心照不宣的距離感。
Den的菜式雖然按照傳統kaiseki的形式,可是不時又在挑戰食客們的資曆與味蕾,在吃“明白”一道菜的時候不止會有美味的快感,也會有一絲猜中謎題的成就感。雖然已經時隔六年,還是依稀記得當年被那用煤氣爐明火烤和牛的驚豔。廚師一手拿著穿著牛肉的鐵絲,另外一只手撒鹽。肉在火上旋轉跳動,鹽從天而降一氣呵成,然後放入砂鍋與飯一起煮熟。上桌時牛肉依然外焦裏嫩,飯中滲入和牛湯汁…… 然後就沒有再吃過第二次了……哀哉。
Florilege
______
喜北:關于這家店我是這樣形容的。起初覺得平凡無常,以爲又是大和民族內斂風,結果從第三道菜開始被綁起來吊打,一邊鞭子抽一邊爽到無以複加……一道鮮到受不了的菜吃完,以爲結束了,結果下一道菜又來!想喊停又不能喊停,欲拒還迎。啊,很有點日式 SM的味道。
恩,是那種調動你所有感官、吃到你忍不住捂臉的餐廳。用英文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In Your Face,霸道到不行。
要達到這種效果呢,一定要選Juice Pairing。如果沒有Juice Pairing,應該就會是相對普通的一餐了。說一道菜吧,解構版茶碗蒸,炖蛋,超大片日本香菇,北海道奶酪,加上黑松露,本就鮮得無以複加,結果配了一杯撒了山椒粉的熱巧克力,結果呢?山椒和巧克力,就像鮮味的催情藥。腦子裏一根東西直接崩掉了,就只能將舌頭乖乖伸出來任人宰割……
肉:數年前它在 Tabelog 的評分還沒到3.7的時候,我就開始注意這家餐廳。因爲很多日本的朋友都對主廚很推崇。過去幾年,每年一訪都有看到他的進步。他的料理和模式是很成功的,從定價到菜品味道的調配,越來越看得到主廚遊刃有余、得心應手。現在越來越難訂了,喜歡味道重一些的法餐的話,這家餐廳應該不會讓大家失望!
Francisco:從餐廳整體的布置,再到酒單的內容,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餐廳對細節的重視,全心全意想讓食客吃得開心。我最愛的一道菜,必須是著名的生蚝多吃!
L’effervescence
______
肉:不需要講太多,因爲很有名啦!Name 桑除了是名門出身(Michael Bras、Fat Duck),無論是菜品之中自然的反照、技法的展示,特別自然發酵,在菜品當中展現天地人、食材和味道調配的平衡,都是很一流。如果不在榜單裏面,會覺得這個榜單就沒什麽價值的神奇餐廳。
Sansan:餐前酸面包非常非常非常好,含水量高,組織濕潤Q彈,抹混合了酸奶油和橄榄油的豆腐吃,吃過那麽多餐廳的面包,它是我最喜歡的。面包采購于大阪面包房Le sucré cæur,據說這家店的出品在主廚心目中是世界第一。低溫慢煮的鹿肉嫩而不酸,成名菜日本蕪炖煮4小時仍爽脆多汁。餐後waiter做了全套非常專業的茶道表演。不過前菜中特地印制的一封信還是有點用力過度了。餐廳風格有我非常喜歡的港區氣質,無腦熱愛六本木的所有。
喜北:老實說,這頓飯我吃得稍微有點納悶。細節還能依稀記起不少,但故事實在講得太多:京都寺廟裏和尚手作的、濃縮而成有魚腥氣息的味增,搭配藕和生魚片(組合味型有趣,很喜歡!),一塊據說“隨著天氣漸漸變冷、甜味與日俱增”的4小時慢煮蕪菁(配上撒了細細火腿粒的意大利香菜泥)……印象最深的是應季的香箱蟹,搭配切碎的小番茄做的炖蛋,味道真是自然絕妙;還有烤得極其完美的鴿子,豪華地刨上去年冬天並不那麽完美卻依然香氣撲鼻的松露。
起承轉合很棒,一頓飯吃得毫無負擔。
全自然酒的酒單很好,懷舊的歌單也很出色,有很多80、90、00年代的搖滾金曲。環境更是我喜歡的那種,裸色極簡的室內,映出室外幽靜的花園,洋食版的懷石吧~
但如果每道菜的故事和立意,能夠被印在小卡片上供食客吃完以後參考,侍者也沒有跑過來要求我不可以單獨先品嘗盤中的某一樣食材(“它們必須要搭配醬汁一起食用”),我肯定會更喜歡這家餐廳。
Quintessence
______
Sansan:東京法餐評分第一名,對其難訂的程度有切身體會。岸田主廚對各地精選的食材有著教科書級別的烹饪功力,對食材,火候,調味有非常執著的追求,感覺已當成原則在要求自己,出品穩定且細節細膩。
鰆魚的調味和甜品讓人驚豔。
Espresso微苦,開心果油的濃烈香氣,和椰子搭配起來的三層口感加上目玉親父的外觀設計,真的是非常可愛了。不過在菜品上,通過查詢和和朋友交流,發現空白菜單的設定以及多樣招牌菜品在近幾年內,一直沒有變化。
Sushi Saito 鮨さいとう
______
Francisco:比二郎還難訂的壽司就不用多鋪墊了。大師中的大師齋藤桑捏出來的壽司到底是什麽樣的呢?就像交響樂般一高一低一張一弛,每顆飯粒、每片魚和每滴醋之間,都充滿了和諧的禅意,一切就這樣剛剛好……天天都念著想回去再吃一頓。
一頓裏的巅峰絕對是那塊玉子燒(Tamago),表面微焦,通體晶瑩而周整,是我想象中雞蛋可以達到的最高形態!
Ryugin 龍吟
______
Joel: 作爲一家外國人難得能吃懂的一流日本懷石料理,龍吟最厲害的點在于,能把傳統與現代無縫糅合,然後演繹到極致。他們認真遵守傳統懷石的形式,卻敢于在味道上大膽發揮,竟然能讓不熟悉日本料理微妙味型的歪果仁,和極講求適時而食的霓虹金,同時吃到拍案。
山本老師毫不掩飾自己的先鋒理念(e.g. 成名作龍吟草莓,還有爐火純青的清酒舒芙蕾等等…),但同時,他也會專門跑去香川找吃橄榄的贊岐牛,還會從一塵不染的溪邊釣來罕見的夏日香魚做烤物,歸根結底,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日式完美主義做派。
Sansan: 主廚的烹饪技藝已臻化境雕琢到細節,目前龍吟料理風格早已回歸傳統,想要吃到烹饪功力頂尖的日本料理,能訂到平日的龍吟還是很值得一去。
因爲對山本老師充滿敬意,曾經把聖誕夜的晚飯安排在龍吟,但最終經驗就是千萬不要在各種節日裏去吃餐廳特別菜單,一般會有冤大頭的體驗。節假日餐廳關鍵詞:出汁,昂貴食材,花盆大鈴铛。畢竟當時吃到一顆真橘子,我爲此念叨了1年。
Narisawa
______
Sansan: 之前連續五年的BEST50亞洲第一,主廚成澤以高超的烹饪技巧,將在地食材和資源充分發揮加以創造,並試圖通過菜品去展示自我對山林和人之間關系的探究,喚起食客對自然和季節的理解。
作爲面包師,對現場發酵面包這個環節莫名有好感。在菜品上恰當的烹饪時間把控,耐心的解說,活潑有序的服務,以及美好的視覺體驗都讓人難忘。不過,爲了傳遞社會責任和人文思考,裏山風格的主題在菜品上反複被提及,比如從洋蔥,海蛇到牛肉,都重複了主廚熱愛的關鍵詞:炭化。會有一點審美疲勞。
首 爾
Mingles
______
徐琛:Mingles連續好幾年當選韓國最佳餐廳不無道理。我去的時候是春天,一張春季版的tasting menu真的讓人如沐春風。
韓國傳統的腌制發酵技術在Mingles體現得淋漓盡致。一道叫做spring的當季料理,是將扇貝處理成透明薄片,搭配春節的蔬菜香料,撒上魚籽,用韓國傳統米酒調味,帶著明顯地發酵風味,帶出海鮮的鮮甜。味道獨特令人難忘。
而chef當然也不會放過拌飯這一極具代表性的韓國料理,拌飯裏的每一樣泡菜都各具特色,可以算作是我人生裏所有吃過的泡菜中的No.1。
Jungsik
______
徐琛:作爲海膽星人,我會願意爲了Jungsik的海膽飯去一趟韓國。
Jungsik的海膽飯,美妙絕倫。藜麥爆成的藜麥爆米花,酸菜,墨魚飯,辣醬,高麗菜絲再加上海膽,濃郁香甜,回味無窮。藜麥爆米花的香脆讓這道拌飯變得趣味橫生,脆脆的口感搭配海膽入口即化的豐腴甘甜,堪稱絕配。
念念不忘還有料理地恰到好處的海鲈魚,巧妙地搭配傳統地韓式海帶清湯和海帶餃子,也可以列爲當年最好吃的魚料理top3。
曼 谷
Gaggan
______
徐琛:前後去過兩次Gaggan,中間間隔一年。
如果說第一次去Gaggan對于ta得到亞洲第一還心存疑惑,那麽第二次的Gaggan之行讓我徹底心服口服。整個用餐的過程,從落座看到emoji組成的菜單開始,全程2個多小時24道菜,客人們就像是一群孩子被主廚帶領著遊樂場裏玩耍,帶來的是純粹的喜悅和興奮。
這場“美食遊戲”裏,每個人都會感受到主廚對于廚房對于食物對于印度的愛。在《lick it up》的音樂裏全部客人一起舔起盤子,瞬間就點燃了全場的氣氛;在炸過的蝦頭外裹上一層糯米紙,再擠入凍的冬陰功cream,一口下去你就知道自己不虛此行。
略感遺憾的是,Gaggan的甜點部分比起菜品要遜色很多。雖然已經足夠愉悅了,但能錦上添花就更加無敵了。
毒師:一家開在曼谷的印度菜餐廳,連續霸占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冠軍三年,這是一種什麽存在?它比日本那些難以預訂的餐廳更美味好吃,還是比廣州香港那些粵菜名店更講究食材和火候?都不是。“好吃”和“食材”固然是重要標准,但更像是基礎要求;頂級餐廳之間比拼的是廚師理念和技法突破,也正因爲這些突破,才成就了Gaggan這家注定偉大的餐廳。
Gaggan和他的同名餐廳成功之處在于,是以一己之力用世界領先的烹饪創作語言,將古老的印度菜系推至世界當代美食潮流。全新的Emoji菜單一部漫威大片,帶著你穿行在“瓦坎達”般傳統和新潮交織的印度菜中,壯麗而融洽。
我曾于16年和17年兩次拜訪Gaggan,親身感覺到這家餐廳的迅猛進步。如果說16年他還留戀著印度菜的肉身,17年末的那次訪問讓我感覺它保留了傳統菜的精髓,而在形式上更加突破,也增加了貴價食材。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那道解構後的“冬陰功”,據說是Gaggan的第一道泰國菜——蝦頭炸過後用“糯米紙”在後部卷出筒狀空間,在食客面前注入萃取後的冬陰功醬再呈上。一口吞下,這道立體的“酸辣蝦湯”中能讓人感受到熟悉而完整的泰式招牌風味,同時又具備西餐的口感平衡。我個人認爲,光這一道菜中包含的理念突破和創意,就可以力壓將那些將傳統烹調發揮到極致的日本餐廳,讓Gaggan繼續行走在亞洲之巅。
Suhring
______
Joel:開在曼谷的…德國菜?乍聽起來有點詭異,但其實泰國本來就是個巨型矛盾綜合體呀。看菜你就知道了,雙胞胎兄弟主廚,出身德國麗茲卡爾頓的三星餐廳Aqua,底子著實不一般。
Canapés和starters 都頗爲精致,印象之深超越主菜,酸面包更是好吃到感人肺腑,完美傳承Aqua引以爲傲的餐前面包系列衣缽… 有機會的話建議加點一份魚子醬,用的是N25最頂級的中國魚子醬,(至少在我吃的時候)能媲美世界一流水准。
Bo.Lan
______
徐琛:去吃Bo.Lan完全是在計劃外的。沒有提前預定,那天跟朋友在backstage喝到九點多,心滿意足地步行回去的路上發現,酒店對面就是Bo.Lan。那麽索性進去碰碰運氣好了,結果真的有位置。
也(肯)許(定)是酒精加持,在Bo.Lan的這餐開心程度僅次Gaggan。
Bo.lan的第一站不是餐桌而是廚房,你會被領到主廚面前,他會餵你一口紅糖糯米飯和一片菠蘿。這一口飯充滿儀式感和樂趣,讓人對後面的出品充滿期待。坐回到餐桌前,迎接你的會是一杯泰國本土威士忌搭配青芒果和羅望子,更妙的是還有一瓶香茅的噴霧用來清新口腔。接下來,所有的菜品會一起上桌包括米飯。每個菜的完成度都很好,有一道泰北風格的蔬菜魚湯非常清爽好味。甜點環節,一次過會有12種泰國傳統小點心,誠意十足。
Nahm
______
徐琛:怎麽說呢?Nahm是我的美食之旅中最大的雷沒有之一。當然這純屬個人意見。因爲我吃不了辣,所以從Nahm的第一道開始,我的舌頭就已經失去知覺了,分辨不出一點點味覺層次。整晚就是在循環“好辣”“喝水”這兩件事。
但值得一提的是Nahm所在的大都會酒店非常好住。
Issaya Siamese Club
______
徐琛:說實話對于Issaya Siamese Club已經幾乎沒有什麽印象了。餐廳是一個被綠蔭環繞的獨棟白色別墅。翻看當時的照片,腦袋裏大概跳出一個句子: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和餐廳環境一樣,Issaya Siamese Club的每道出品看上去都精致誘人,但總覺得欠缺一些驚喜。招牌豬肋排算是水准之作,但也並沒有出色到需要專程前往。
Eat Me
______
徐琛:如果Eat Me開在上海應該會成爲我的食堂。
我每次去曼谷都會去Eat Me,每次有人讓我推薦曼谷餐廳,我也會推薦ta。第一,氣氛輕松;第二,性價比高;第三,出品穩定優秀。
各種食材在這裏都會被料理到恰如其分。去年在Eat Me吃到那只油封鴨腿,是教科書級別的好吃。外脆內嫩,還有鴨肉獨有的香氣叫人欲罷不能。
新 加 坡
Les Amis
______
Joel:Les Amis是個每天都在追求更完美的餐廳,以食材sourcing極其牛逼聞名。他們的黃油是從Le Ponclet進的,嗯,就是一個看完主廚簡曆覺得不過關,就不給供貨的傲嬌供應商,超可怕!而且,連法國本土米三餐廳Maison Troisgros 和 l’Auberge de l’ill 都進不到的阿杜爾河三文魚,也能被他們搞到(我記得每年從阿杜爾河釣出來的三文魚還不到一千條)……
大部分人來Les Amis顯然是吃食材的,其實我覺得他們的甜點更堪稱殿堂級別。甜點主廚Cheryl Koh才華橫溢,她做的Baba au Rhum (朗姆酒蛋糕),比我在法國Plaza Athenee 還有Maison Troigros吃到的都更棒。
喜北:一家非常不適合遊客一個人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去吃的餐廳,因爲這家餐廳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符合你對新加坡的想象。但很適合常駐亞洲、饞正宗法國味道饞得不行、一年卻去不上幾次法國的人。
一定要吃海鮮,都是布列塔尼運來的。貴得非常有道理。個人最喜歡的是包著節瓜片的烤鳌蝦,上面頂得一坨魚子醬比較畫蛇添足,因爲巨大只鳌蝦本身的味道就足以征服味蕾了。樓上這位說龍蝦更好吃,姑且信他。
午餐很劃算!115四道菜,去吧少年!
Odette
______
喜北:開在新加坡國立美術館裏,美得讓人一見傾心,被無數媒體捧爲“網紅餐廳”的它,卻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整頓飯行雲流水,傳統口味、紮實技法與創新表達的融合,酒單不落俗套,服務恰到好處,詩意而靈性的設計空間,更是錦上添花。一頓長達3個半小時的午餐,絲毫不覺難熬,及至尾聲,甚至有點意猶未盡。
早年跟隨Michel Bras修業,來到新加坡、領銜JAAN的四年,更讓他堅信“食材第一、忠于原味”。食材是一切的基礎,Odette和本地及全球頂尖小農供應商合作,真正做到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sourcing the best”。
整張菜單裏最喜歡的,有淋了韭蔥土豆冷湯Vichyssoire、點綴醋漬海草的熟生蚝,有浸在湯裏、與香草芸豆鮑魚片戲水的鵝肝,還有輕盈蓬松適合新加坡本地氣候的“解膩檸檬塔”。
Francisco:整個用餐體驗極爲精致、純粹又協調,你可以從每道菜裏感受到主廚Julian強烈的個人風格。
Burnt Ends
______
喜北:江振誠投資的烤肉店,只以明火烹饪,算是很符合現下潮流,坐吧台有點像日本人的爐端燒,把烤肉變成一場表演。食材品質過硬,搭配組合也很高級,但最愛的竟然是一把韭蔥:鮮嫩欲滴的青翠韭蔥,撒點兒噴香的榛仁,凶殘地刨上夏季松露,要價不菲,卻很值得回味。另外,店內的澳洲自然酒很值得一試。
一個人吃了200多新幣,我會再去一次嗎?應該不會吧。
上 海
福和慧
______
喜北:一家用實力讓我路轉粉的餐廳。去年去吃了新的冬季菜單,色香味形聲意都很妙,食材和技法上有新意,有一些流行的分子料理方式但是不喧賓奪主,還是以食材本味爲主,也沒什麽仿葷,令人刮目相待。
做融合菜很難,做素菜更難,這張菜單,我是服氣的。
嘗到了他們新推出的 tea pairing,覺得是很好的嘗試,譬如最後的桂花烏龍,是店家自己用上好的桂花和烏龍搭配的味道,不是普通茶底靠桂花提味的傳統路子,蠻有趣的。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______
喜北:關于這家餐廳,被問得最多一句話:食物到底好吃嗎?
沉浸式的全感官體驗,噱頭當然不會少。我是個吃飯非常專注于食物本身的人(當然也會要求有品質的環境和服務),但我可以非常確定地告訴你,不論從技法、匠心還是潮流來看,UV 的食物本身都是世界級的好吃。
但去UV 這家餐廳用餐,其實不可能只看食物。“天價”餐費,確實有一部分是用于支付整體體驗。但我覺得,作爲 Once In a Lifetime 的體驗,UV 至少值得你嘗試一次。
我想,PP 之所以成功,除了天分,或是因爲他早就將上海視爲大本營,更把自己看作上海的一份子。這種沉下來、定定心心做事情的心態,和隨時准備卷鋪蓋走人的機會主義者、或是明明享受著這座城市的好卻怨天尤人者,絕不在一個境界上,也不會是一種結果。
圖:徐琛、Sansan、Worlds50best官網
回複合集,獲取所有曆史文章
往期熱門文章,點擊可讀
上海
上海之外
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