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主辦的第四屆京師“一帶一路”論壇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叢書發布會在京舉行。論壇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爲主題,與會嘉賓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的機遇與挑戰等研究領域展開探討,從國際關系、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數字化等視角深入思考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促進各國共同繁榮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下爲部分嘉賓發言摘編:
金鑫:“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斐然,機遇廣闊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演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建設砥砺前行,爲推動貿易投資、項目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2022年,“一帶一路”建設步入第9年,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秘書長金鑫用四個字對“一帶一路”建設9年來的成就進行了總結:一是“通”,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爲“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二是“共”,“共商、共建、共享”是貫穿“一帶一路”建設全過程的關鍵原則;三是“實”,具體包括品牌實、措施實、平台實和項目實;四是“暖”,“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注重經濟合作的硬連通,更加注重溫暖人心的軟連通。展望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重大機遇值得把握。金鑫認爲,盡管疫情影響使“一帶一路”建設暫時面臨一定的阻力,但是應當看到在此背景下許多國家需要通過落地一些大項目來提振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這對于“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難得的機遇,應當在精准對接上下功夫,准確把握共建國家需求,由政府、企業、智庫共同“會診”,找到合作成長點,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改進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廣度,向合作夥伴國提供他們最需要的幫助,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胡必亮:“一帶一路”爲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一帶一路”的本質是爲世界經濟增長、全球治理提供新動能、帶來新機遇、促進新發展。爲什麽“一帶一路”會成爲一種新動能?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教授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個發展導向的倡議,首要的就是促進經濟共同發展,同時也要注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一帶一路”是個新的增量,並且是個積極的增量,因爲正是有了共建“一帶一路”,才有了很多大型的建設和發展項目落地,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新的收入機會,進而獲得更好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不論是基礎設施硬聯通,還是政策、制度、規則軟聯通,或者是心聯通,其主要目的都是爲了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使各國人民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9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贏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可與支持,並積極參與其中。展望未來,在已經具備了良好發展基礎的情況下,我認爲廣大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應該充分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曆史機遇,通過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結合本國資源禀賦,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去碳化、智能化、一體化、減貧化發展,加快推進實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
徐秀軍:新興市場經濟發展要克服短期沖擊長期化和長期問題短期化挑戰
當前新興市場經濟發展呈現出的一個特點是東升西降依然在維持,另一個特點是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分化趨勢非常明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認爲,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經濟發展面臨著短期沖擊長期化和長期問題短期化兩方面的挑戰。短期沖擊長期化具體體現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刺激性政策空間大幅收窄、國際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和全球地緣政治的風險加大等。長期問題短期化則體現在技術進步的增長促進效應遞減,人口數量紅利減弱和結構性人口問題出現,推進制度改革的難度加大和全球的不平等問題凸顯。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和出路主要可以考慮四個方面:一是從外生動力轉向挖掘內生動力,這就是我們說的既要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更要發揮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主體作用;既要促進外部技術轉移,又要促進自己的技術創新。二是短期的政策調節要轉向短期和長期政策調節兼顧,既要穩當前的經濟,還要穩未來經濟的基礎和對未來經濟的預期。三是要從高度依賴南北合作轉向大力挖掘南南合作的潛力,我們要把握和發達國家合作的機遇,更要防範發達國家的風險。四是要正視新興市場經濟競爭,要加強新興市場經濟的政策協調,充分利用新興市場經濟的互補性發揮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的協同效應。
張中元:中國在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和貿易摩擦深刻影響了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産業基礎和體系基礎,各國都在強化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意識,企業在重新考慮全球價值鏈的布局時也更加強調供應鏈的安全和彈性。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中元認爲,全球價值鏈的短鏈化、本土化、區域化和增加值的高度集中、治理模式的變化成爲區域價值鏈未來重構的一個重要的趨勢。對于亞太地區而言,數字化是區域價值鏈重構的重要動力,也是影響新一輪全球化和大國競爭的焦點因素。而中國在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過程中,特別是數字技術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扮演主導性的重要角色。與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相比,中國的競爭優勢在于市場規模和産業規模比較大,通過參與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培育新技術、新市場包括新規則,探索産業向高端攀升的新路徑,能夠爲實現價值鏈重構打下一定的基礎。未來構建亞洲區域價值鏈的重點可以落在探索以數字技術創新推動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的技術路徑、依托中國超大本土市場規模優勢內生培育參與乃至引領亞洲區域價值鏈的競爭新優勢,以及以高質量制度性開放推動中國參與主導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三個方面。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