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士明
拒絕參加僞“國大”,標志著中國民主同盟與國民黨政治上的決裂,也由此爲當局所不容而招致打壓迫害。
暗殺:當局打壓民盟的手段之一
李公樸,本名李永祥,號樸如,字晉祥,江蘇武晉縣人,著名社會教育家,1944年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執行委員兼教育委員會副主任。1946年7月11日晚在昆明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身亡。
聞一多,本名聞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縣人,著名詩人,大學教授。1944年秋以個人身份加入政團同盟。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樸的悼念會上作痛斥當局的《最後一次演講》。當天下午在昆明市自家門口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身亡。
(李公樸烈士)
(聞一多烈士)
民盟主席張瀾也難逃毒手。他出席在成都蓉光電影院召開的“成都市各界追悼李公樸、聞一多大會”並發表講話,散會後突遭特務毆打受傷。民盟四川省支部委員張松濤同被打傷。
杜斌丞,又名杜秉誠,陝西榆林米脂人,著名教育家。1943年入盟,任盟中央常委兼西北總支部主任委員。1947年3月被捕,10月在西安被殺害。毛澤東親筆寫下挽詞“爲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1947年6月1日,國民黨當局出動大批軍警特務,在上海、北平、天津、武漢、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對民盟等民主黨派人士實施大逮捕。數百盟員被捕,其中包括楊伯恺和于邦齊。
楊伯恺,字道融,四川營山縣駱市鎮人,1922年加入中共,著名宣傳家。1944年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委員兼四川支部宣傳部長。1949年11月25日在成都被殺害。
于邦齊,本名于淵,又名光藻,四川射洪縣于家壩人,早年從軍。1942年加入政團同盟。民盟中央委員、四川支部執行委員。1949年12月7日夜在成都被殺害。
(黃細亞烈士)
黃細亞,女,字瓊蘭,筆名艾萊,湖南臨澧人,爲抗婚逃到重慶。1948年加入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社”。1949年4月加入民盟。同年11月在重慶松水坡被殺害,犧牲時年僅21歲。
朱剛夫,男,湖南湘鄉人。1946年加入民盟,康定民盟分部負責人。1950年3月被蔣軍殘部活理于康定警察局碉堡內。
“6 ·1” 大逮捕後,又進行了兩次大逮捕。當局高層訓令各地:對民盟上層分子暫時容忍敷衍,對中下層分子不必客氣,只要發現,不問情由,一律格殺勿論。
1949年11月27日,特務瘋狂屠殺關押在重慶“白公館”和“渣滓洞”監獄的革命志士,300多位遇害者中有何雪松、蔡夢慰、程謙謀等27位盟員。史稱“11·27大屠殺”。
馬來西亞:英國殖民當局也殺害民盟負責人
馬來西亞又稱“大馬”,系英國殖民地,英當局不允許政治團體公開存在。即便是當時統治中國的國民黨機構,也只能打著“同德書報社”的招牌在“大馬”活動。
成立于1947年9月的馬來西亞民盟支部,隸屬于民盟南方總支部,發起人是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頗有影響的華僑中學校長薛永黍。由于采取了不針對英國、不幹涉當地政治的策略,得到了當局的默許,使民盟成爲首個公開活動的華僑政治團體。
薛永黍後來因組織數十萬華僑簽名反對美軍留駐中國等政治運動,漸爲當局所不容。1951年2月被捕,同年10月在新加坡棋樟山集中營被英國殖民當局殺害。
血與火:民盟英烈知多少?
民盟在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經受了考驗,付出了代價。
據民盟中央官刊《群言》雜志披露:1951年7月《盟訊》所刊 《本盟先烈調查表》記載的英烈有92位;2019年,各省向盟中央報送的英烈總計106位。研究者根據文獻資料,彙總得出的英烈人數是135位。以殉難地統計,犧牲在四川的盟員最多,達33位;其次爲重慶,有29位;有4位英烈犧牲在湖南。
民盟是犧牲人數最多的民主黨派。
總部:從重慶國府路到北平太平胡同
從政團同盟到民盟,總部經曆過5次搬遷。
重慶信義街39號是青年黨黨部所在地,長期主持盟中央工作的青年黨黨首左舜生長住黨部,這裏在較長時間內是民盟的實際總部。
此外,“特園”也是民盟內部各黨各派的主要活動地。民盟成立、改組以及“一大”等重要會議都在這裏進行,毛澤東三次在此會見張瀾,有人說特園也是民盟“沒有挂牌的總部”。
【民盟首個總部重慶國府路300號(今上清寺人民巷45號)】
陪都重慶國民政府所在地迤南有一條半環抱狀的路,叫國府路。國府路300號是民盟總部所在地。民盟機關報《民主報》也設置在此。
1946年5月3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遷返南京,民盟總部也隨之遷往南京。
(藍家莊15號、高門樓)
5月28日,總部分設在南京藍家莊15號和高門樓兩處。
1947年2月28日,國共和談徹底破裂,京、滬、渝三地國民黨衛戍警備司令部分別通知駐地中共代表團,強令于3月5日前撤離。撤離前夕,中共發表了委托民盟代管房産的聲明,周恩來還向張瀾拍發了專電。民盟據此緊急成立了“代管中共代表團財産委員會”。3月21日下午2時,委員會主席章伯鈞在上海馬思南路(也稱思南路) 107號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擬制了《代管中共代表團財産單據清單冊》等文件,委員會成員章伯鈞、羅隆基、史良和周新民簽字留存。
(南京梅園新村30號)
中共代表團將在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房屋和財産全部交由民盟代管。中共代表團撤離後,民盟總部意味深長地遷入南京梅園新村30號原中共辦事處辦公。
1946年5月,根據國共雙方簽定的《雙十協定》,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前往南京,與國民黨進行停戰談判。
(上海馬思南路73號周公館)
6月,中共代表團租下上海馬思南路73號,設立辦事處。由于當局不允許挂“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的牌子,于是稱作“周公館”。撤離前,中共代表團負責人董必武贈送給沈鈞儒一支如意,作爲“周公館”移交的信物。中共代表團撤離後,民盟進駐。“周公館”不是民盟總部而是辦事處。
(香港告羅士打大道50號和成銀行宿舍)
總部被迫解散後,香港特殊的政治環境加上民盟在港組織之南方總支部、港九支部的接應,爲恢複總部和接續盟務提供了便利。1948年1月,民盟臨時總部設在香港告羅士打大道50號和成銀行宿舍內。
1949年3月,民盟臨時總部遷至解放後的北平(北京)。
1949年8月20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中國民主同盟總部現已由新政協籌備會指撥本市東廠胡同內太平胡同一號公産作爲部址,一俟房屋修竣,即全部遷往辦公。”
(北平東廠太平胡同1號)
太平胡同1號,位于東廠北巷北口路西(後爲東廠胡同北巷1號),原是清末藏書家文良的私宅。民國初年宅院歸屬交通部,抗戰勝利後爲國民黨將領陳誠的公館。1949年,此院作爲公産由新政協籌備會劃撥成爲民盟總部。
密謀:步步緊逼打壓迫害民盟
1947年是民盟命途多舛的一年。徹底鏟除民盟的陰謀也在密謀和實施之中。
當年 11月 26日夜晚,上海太古碼頭,一位年齡 70有余,穿著黑呢大衣,戴著大口罩,自稱“潘豫”的乘客走下汽車,登上了開往香港的美國輪船“戈登將軍號”。
(沈鈞儒)
一個多月後,發生了一件讓蔣介石氣得拍桌子的事情——中國民主同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了!這位潛行赴港的老人就是會議的主持人沈鈞儒。沈鈞儒,浙江嘉興人,清末進士,早年加入同盟會,政團同盟和救國會創建人之一,和救國會創建人之一,“三黨三派”之救國會主席。
總部在南京、辦事處在上海的民盟,爲什麽要遠赴香港開會呢?這一切還得從國共和談徹底破裂開始說起。
1947年3月,和談破裂,蔣管區的中共工作人員撤回解放區。
4月,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發表社論,公開誣蔑民盟,否認其“合法平等地位”。是爲打壓迫害民盟的先聲。
5月,國民黨依據一份據說是國軍攻占延安後找到的、捏造的《中共地下鬥爭綱領》嫁禍民盟,國民政府新聞局長董顯光威脅道:政府對該盟之態度將視其政策及行動如何而定。
6月,對民盟的打壓升級,實施大逮捕。
7月,當局悍然公布《勘亂總動員令》。民盟中央主席張瀾發表聲明嚴斥該令,雙方關系勢同水火。
10月1日,董顯光局長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民盟是“中共之附庸,民盟分子破壞總動員令”。
10月7日,國民黨西安警備司令部公然槍殺了民盟中常委兼西北總支部主任委員杜斌丞。
10月27日,當局以“參加叛亂、反對政府”爲由,悍然宣布民盟爲“非法組織”。
10月28日,國民黨中央社發表《政府宣布民盟非法》的聲明,當局著令“各地治安機關對于該盟及其分子一切活動,應依據《妨害國家總動員懲罰暫行條例》嚴加取締,以遏亂萌”。
10月29日至11月4日,民盟高層領導黃炎培、羅隆基、葉笃義等人分別與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張群等高官談判交涉。當局要求民盟:要麽承認“國大”及其通過的“憲法”,要麽解散。該要求被民盟代表毅然拒絕。斡旋未果後,遂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出面協調。司徒雷登借口“不方便幹涉中國內政”,反勸民盟“光榮解散”。
威逼:民盟被迫解散
11月5日淩晨,黃炎培等負責與當局交涉的人士回到上海,立即趕到永嘉路集益裏 8號張瀾寓所召開緊急會議。寓所已被荷槍實彈的軍警特務包圍,樓下的屋子裏擠滿了特務和新聞記者,門外小弄堂停放著數輛警車。參加緊急會議與會者總共7人,分別是:張瀾、黃炎培、沈鈞儒、羅隆基、史良、葉笃義和張雲川。因張雲川不是中央常委,故史稱“在滬民盟中常委擴大會議”。
黃炎培將受蔣介石委托與民盟交涉的陳立夫事先擬好的《民盟總部解散公告》交給在場的張瀾等人,轉告當局意圖說:解散民盟是蔣直接交辦的,公告裏的內容一個字也不許改,否則作廢;如果由政府出面下令取締,就要逮捕全體中央委員,並勒令全國盟員登記自首。
會議從上午9點開到下午3點,大家雖義憤填膺,但也別無他法。因爲民盟沒有退路,中央委員全部是暴露的,基層盟員很多是半公開的。如果登記自首,就是叛徒;如果不登記,必遭逮捕。張瀾等人反複考慮權衡,爲保護盟員、換取盟員不向當局登記爲條件,被迫決定民盟總部解散。會議最終決定以民盟中央主席的名義發表《公告》。時年75高齡的張瀾以大無畏的勇氣承擔了解散民盟的曆史責任。
11月6日,張瀾在上海發布《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解散公告》,被迫宣布民盟總部自動解散。宣布“自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動,本盟總部同人即日起總辭職,總部即日解散”。
7日,張瀾以個人名義在《時代日報》發表公告稱:“余迫不得已于11月6日通告全體民主同盟盟員,停止政治活動,並忍痛宣布民盟總部解散。”他還呼籲全體盟員“繼續爲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而努力,”實則是號召和暗示全體盟員轉入地下,繼續鬥爭。
張瀾主席以個人名義發表公告,是強權下的無奈妥協,意在犧牲自我、保護盟員免遭當局迫害,體現了白色恐怖下盟的主要領導人無私無畏的氣節和舍我其誰的悲壯。不久,身陷上海的張瀾 、羅隆基被監視,後被軟禁于上海虹橋療養院直至解放。從此,盟的負責人分上海、香港兩地領導全國盟務,以香港爲主,直至遷移至北平方止。
11月15日,黃炎培在《國訊》周刊發表《我與民盟》,诘問:“一部大曆史,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者,不知凡幾。民盟自我發之,自我收之,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不久,該刊被當局勒令停刊。
張瀾被軟禁前後,盟務主要由沈鈞儒、章伯鈞負責。總部作出兩項應對危局的內部決定:一是由盟的中央組織委員會領導地下工作;二是地方組織繼續工作,盟的各級組織相繼轉入地下。
11月6日,新華社在《蔣介石解散民盟》的社論中指出:“蔣介石政府當然給民主同盟捏造了許多荒唐的‘罪狀’……民主同盟在若幹曆史關節中,實行了與中共在部分民主綱領上的政治合作,從而推動了中國民主事業……中間的道路是沒有的。如果民盟能夠這樣做,則民盟被蔣介石宣布爲非法並不能損害民盟,反而給民盟走向較之過去更爲光明的道路的可能性”。
後來,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無可奈何地評價說:解散民盟是失策的,使人民失去其對政府的信心,並因而使民主同盟贏得主張實施開明的憲政程序者的同情,而且將驅使民主同盟盟員更趨左傾與轉入地下活動。
“川幫”:川籍秘密盟員與和成銀行
接下來發生的事與“川幫”有關。四川是民盟的發源地,也是盟員最多的省份,盟的主席張瀾,盟的領導人鮮英等人都是四川人。
系統講述秘密盟員的專著非常少。所謂秘密盟員是盟員中的特殊小群體,各地都有人數不等、主要是由在國民黨方面擔任要職的地方實力派人士組成的秘密盟員。如第37軍副軍長、軍令部中將參議田西原,就是鄂籍秘密盟員。他奉章伯鈞指示回湖北,組建了由中共中央中原局社會部領導的、號稱擁有10萬人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江南地下軍。這是由盟員掌控的最大一支反蔣地下武裝。
關于鮮爲人知的川籍秘密盟員,還要從“五方會議”說起。
1944年11月4日,在四川成都召開了有中共、民盟、劉文輝、龍雲、李濟深五個方面派代表參加的秘密會議,史稱“五方會議”。會議主題是加強中共、民盟與西南各省地方實力派的聯系,促使地方實力派向當局爭取民主,但不公開反蔣等。
劉文輝,四川大邑人,曆任陸軍第24軍上將軍長、四川省主席和川康省主席等職,人稱“西康王”。龍雲,祖籍四川金陽,曆任13路軍總指揮、雲南省主席等職,人稱“雲南王”。潘文華,四川仁壽縣人,曆任第28集團軍上將總司令和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等職,人稱“川康王”。潘雖然沒有參加“五方會議”,但政治態度與劉文輝和龍雲基本相同。“三王”均與張瀾關系極深。
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長華崗參加了會議。“五方會議”加深了國民黨西南地方實力派與中共與民盟的互信和互動,爲“三王”入盟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方會議”後的一個冬夜,劉文輝、潘文華來到張瀾位于成都慈惠堂街的住所,填寫了《入盟申請書》。張瀾考慮到倆人的特殊身份,特批爲秘密盟員,《入盟申請書》當場焚毀。年底,張瀾特批龍雲爲秘密盟員。龍雲約請民盟雲南省支部領導人楚圖南到寓所,舉行了入盟儀式。1945年10月召開的民盟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劉文輝還被秘密選爲中央委員。
在此前後,由化名林少侯、被譽爲“統戰密使”的華崗負責協調“三王”與中共的關系。
劉文輝、龍雲和潘文華還持續提供資金給民盟做活動經費。民盟欲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經費緊張。劉文輝和潘文華接張瀾求助後,立即捐助相當于三十多兩黃金的法幣,使會議如期舉行。給大會捐款的還有川籍將領之第22集團軍總司令、川康綏靖公署主任鄧錫候。
(劉文輝)
(龍雲)
(潘文華)
1949年11月9日,劉文輝、鄧錫候和潘文華等人在川西彭縣率部起義。
“五方會議”的參與者李濟深,創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並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1945年9月30日,中央軍在昆明發對兵變,龍雲被強制免職並離開雲南。1948年8月加入“民革”。新中國成立後由香港回國。
另一位給民盟很大幫助的是吳晉航。吳晉航,四川仁壽縣人,曆任重慶市警察廳長、國民政府文官處參事等職。1934年創辦和成銀行,任總經理。周恩來與劉文輝的初次密談就是在重慶機房街吳晉航家中進行的。
(吳晉航晚年照)
和成銀行是“川幫”商業銀行,劉文輝、龍雲和潘文華給民盟的捐款多由該行辦理,張瀾上海集益裏寓所也是吳晉航提供的。秘密盟員和吳晉航等人爲民盟的發展是作出了貢獻的。
香港:劃時代的民盟一屆三中全會
對于民盟總部解散的決定,在盟內是有反對意見的。“在滬民盟中常委擴大會議”與會者沈鈞儒、史良、張雲川當場對自行解散的決定表示異議。盟總部副秘書長周新民看到報紙後,也致函張瀾表示抗議。這導致持反對意見的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等民盟高層人士先後秘密離開上海到香港,醞釀恢複民盟總部。盟的主要領導張瀾等人,對反對意見和抗議持包容態度。
正是這種不同意見、包容態度和秘密行動的融合,挽救了民盟的政治生命。
1948年1月初,香港發生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一是李濟深創建了“民革” ;二是民盟召開了脫胎換骨的一屆三中全會。
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等人采取由內地中央委員(簡稱中委)授權委托在港中委,連同在港中委湊足法定人數的方式,于1948年1月5日在香港告羅士打大道50號和成銀行三樓召開了一屆三中全會。沈鈞儒、章伯鈞等29名中委,以及南方總支部、西北總支部和港九支部等支部代表12人參會。爲後來湖南建盟作出了貢獻的3個安徽人周新民、李相符和羅子爲,都參加了一屆三中全會。
之所以確定在和成銀行開會,是因爲這裏既是吳晉航的房産,也是民盟南方總支部的辦公地,安全可靠。
(香港報紙關于民盟一屆三中全會的報道)
會議檢討了過去的政綱政策,批判了社會上和本盟內的中間路線思想,決定恢複盟的領導機構和建立臨時總部,由沈鈞儒、章伯鈞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名義領導全盟工作。全會還決議通過了《三中全會緊急聲明》《三中全會宣言》和《今後組織工作計劃》等一系列文件。
會議宣布:不承認蔣介石政府宣布民盟爲“非法團體”的決定,“不能接受未經合法會議而發表的‘辭職’、‘解散總部’及‘停止盟員活動’等聲明” ;民盟將“爲徹底摧毀南京反動獨裁政府,爲徹底實現民主、和平、獨立、統一的新中國而奮鬥到底”。
張瀾曾在《中國民主同盟總部解散公告》中表示:“我希望以往之全體盟員,站在忠誠國民之立場,謹守法律範圍,繼續爲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而努力,以求達到目的。”
如果說呼籲盟員“謹守法律範圍、爲國家之和平而努力”的張瀾,直到被迫解散的生死關頭還對國民黨政府心存些許幻想的話,那麽,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爲徹底摧毀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爲實現新中國而奮鬥”的政治路線,業已抛棄了些許幻想,徹底放棄了爭取合法、公開之地位的政綱方略而涅槃重生!
演變:盟組織的政治主張綜述
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民盟的政治主張也是不斷調整的。
統一建國同志會的政治主張是:實施憲政,中止抵觸憲法之法令;遵守憲法之各黨派,一律以平等地位公開存在,反對內戰等。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政治主張是:貫徹抗日主張,實踐民主精神;結束黨治;加強國內團結,調整所有黨派間不協調之點;確立國權統一等。
中國民主民盟的奮鬥目標是:建立聯合政府,建設民主國家。政治主張是:和平、統一、團結、民主。行動方略是:走中間路線,爭取和平、合法、公開之地位等。
(民盟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文件和在港相關會議記錄)
民盟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路線是:和中國共産黨密切合作,聯合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爲徹底摧毀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爲實現新中國而奮鬥。民盟與時俱進,在不斷調整政治主張中發展,最終邁向新紀元!
北平:民盟伴黨而行奔向新中國
1949年3月5日,民盟總部臨時工作委員會在北平成立,推選沈鈞儒、章伯鈞主持盟務。與此同時,香港臨時總部使命結束。
許多文章都說:一屆三中全會宣布民盟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其實不然。一屆三中全會後不久提出的“願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的表態,是由沈鈞儒、李濟深等55位著名民主人士聯名在《對時局意見》中發布的,不是盟的官方文件。
盟的官方文件首次表態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盟總部臨時工委在北平致毛澤東主席的函件,表示“願以至誠接受貴黨領導,在新民主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並願以貴黨密切配合,盡其應盡之責”。
從中國民主同盟建立到盟的一屆三中全會,民盟由與中共相互合作配合,轉變爲接受中共領導,實現了政治上的嬗變。
新中國成立在即,中共很快將成爲執政黨,包括民盟在內的各民主黨派既是接受中共領導的友黨,也是參政黨;中共與八個民主黨派多黨合作,長期共存,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型政黨關系。根據這些原則,民盟領導開始協助中共進行籌建新中國的工作。
民盟代表張瀾、沈鈞儒、章伯鈞等18人參加了史稱“新政協會議”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新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也給予民盟極高的禮遇。5位國家副主席,民盟主席張瀾位居其一。28名全國政協常委中,民盟成員9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民盟成員10名。政務院4名副總理中,民盟成員2人。15位政務委員中,民盟成員3人。
此外,多名民盟成員出任部長。分別是:沈鈞儒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章伯鈞出任交通部長,黃炎培出任輕工業部部長,馬敘倫出任教育部長,史良出任司法部部長,胡愈之出任出版總署署長,彭澤民出任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楚南圖出任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民主同盟向黨而生,伴黨而行,攜手走向新中國。
二0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五日
二0二二年一月四日至十七日
陸續寫于當年138師進城解放長沙之地東屯渡
二0二二年元宵節至二月十七日修改
二0二二年四月七日至六月十四日第二次修改
(作者系地下黨之中共長沙特別支部書記、湖南民盟地下組織領導人劉晴波之子,黨史與盟史研究者。本文主體部分曾以《向黨而生伴黨行——湖南民盟地下組織建立前後》爲標題,發表在《湘潮》雜志2021年11期上。特別鳴謝《湘潮》雜志社編輯部。)
(2017年民盟湖南省委公開向社會發布研究課題招標通告,本文作者撰寫了競標書。中標後,由劉士明執筆,與李恒先生合作寫成《中共推動湖南建盟及支持盟的地下鬥爭探沉》,榮獲2017年度民盟湖南省委統戰理論論文唯一一個一等獎。本文引用了以上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特別鳴謝民盟湖南省委提供文獻資料。)
[責編:姚茜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