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新加坡城市發展顧問中心執行總監林光明教授:
“兩江四岸”建設應實現“三個和諧”
新加坡河通過十年治理,實現了人與社會、自然、經濟的和諧。如今新加坡河兩岸美不勝收。徐玮 攝
林光明教授,M&Y新加坡城市發展顧問中心執行總監,浙江省城市規劃學會特聘專家,重慶中新示範項目戰略研究中心專家,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前官員,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可持續發展城市研究中心博士後,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與設計學院博士,曾在中國完成重慶永川區戰略規劃評估、江北區中新戰略合作“示範區”報告(項目組負責人)等多個城市顧問服務項目。
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主城的 “兩江四岸”是“山水之城”的核心地帶。
就像塞納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倫敦,“兩江四岸”是最能代表重慶城市價值的“臉面”。
重慶如何打造“兩江四岸”?11月1日,前來參加城市花博會的M&Y新加坡城市發展顧問中心執行總監林光明教授,就此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提出“兩江四岸”建設應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和經濟的“三個和諧”。
“兩江四岸”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重慶日報:從全球範圍來看,有很多濱水城市,您覺得重慶的“兩江四岸”與哪個城市相似?
林光明:在中國國內和國際上,上海的黃浦江、廣州的珠江、杭州的錢塘江,以及流經倫敦的泰晤土河等,沿岸的建設都做得不錯。但據我所知,無論是從規模、覆蓋的人口、沿岸多樣化的人文曆史條件,還是建成後的影響力來看,重慶的“兩江四岸”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就此而言,如果重慶把“兩江四岸”建設好了,不僅會造福重慶人民,也將爲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實踐案例。
需實現“人與經濟的和諧”
重慶日報:那麽,您認爲重慶如何更好建設“兩江四岸”?
林光明:“兩江四岸”是重慶可以展示給世界最獨特的一張名片,是重慶的“城市客廳”和“門面”。推進“兩江四岸”建設,需從重慶主城區整體發展的角度來進行高起點規劃。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重慶需要先明確“兩江四岸”的發展願景。目前,重慶提出的願景,已經很好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但這還不夠。“兩江四岸”的建設,還需要強化江岸除旅遊外的經濟功能,實現“人與經濟的和諧”。這“三個和諧”實現了,不僅“兩江四岸”的治理會實現可持續性,還會爲重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其中,在強化“兩江四岸”經濟功能的過程中,重慶可向夜景“借力”——“兩江四岸”的夜景打造得很漂亮,對遊客有很大吸引力。如果能通過提升服務軟實力、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等辦法,讓五洲四海來看重慶夜景的遊客開開心心地在“兩江四岸”沿線消費,“兩江四岸”有望成爲重慶又一只會生金蛋的“母雞”。
其次,應該跳出“兩江四岸”看“兩江四岸”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兩江四岸”是重慶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從主城區的整體發展層面,來統一梳理“兩江四岸”的産業布局、人口布局和交通布局等。
就此而言,重慶需要在機制上做一些調整。比如,設立高規格的“兩江四岸”管理委員會,賦予這個機構人、財、物和政策,由其統一指揮“兩江四岸”建設,“一杆子插到底”。這樣,才能集中最好的資源把“客廳”建設好。
重慶日報:在這方面,有沒有國際經驗可供重慶借鑒?
林光明:重慶要做好“兩江四岸”建設,很有必要借鑒全世界優秀的經驗。譬如,新加坡河的治理實踐,就可以給重慶帶來啓示。
很多年前,新加坡河很髒很臭。1977年,新加坡政府爲了治理這條河,成立了由新加坡環境部牽頭的跨部委工作組,負責制定新加坡河兩岸治理和建設的長遠規劃,並負責實施新加坡河岸清理和清理後的發展工作。
在很多人看來,新加坡河的治理僅僅是一個環境轉型工程。而事實上,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還賦予其另外的意義——推動新加坡經濟轉型、社會轉型。
按照這樣的思路,新加坡花了10年時間,實現了人與社會、自然、經濟的和諧——新加坡河兩岸美不勝收,成爲新加坡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同時,新加坡從農業社會成功轉型爲現代化文明社會,人們不再往河流裏亂丟垃圾或排放汙水。
增加親水性需先讓主城交通暢通
重慶日報:從具體的細節來看,目前“兩江四岸”建設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濱水空間很多被馬路所阻隔,導致可達性不夠、親水性不夠。您認爲,如何才能增加“兩江四岸”的親水性?
林光明:“兩江四岸”建設,提高江岸景觀的可達性、可親近性,讓人們近距離與水接觸,非常重要。一個市民和遊客不能觸摸、不能親近和不能體驗的濱江地帶,是沒有經濟和社會價值的。
我認爲,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兩江四岸”交通暢通。而這取決于整個重慶主城區的交通暢通。如果主城區的交通不通暢,江岸的交通不太可能實現通暢。
如何實現主城區的交通暢通?新加坡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
多年來,爲了實現城市交通暢通無阻,新加坡主要采取了三個方面的做法。其一,做到土地利用規劃與交通規劃的統一;其二,在政策上,提倡“公交爲首”,不僅僅是“公交優先”;其三,通過加強教育和配套設施建設,改變居民的交通出行行爲,讓居民不再以駕車爲出行首選。
譬如,新加坡的公交車讓乘客感到和坐私車一樣舒適;軌道交通,地下空間非常寬敞,人們走在裏面也感到很舒服。這讓很多新加坡人覺得,通過公共交通出行也不錯。
再如,新加坡盡量在400米步行範圍內配農貿市場、學校、購物中心、公園、體育館、診所或社區醫院等公共設施,從而讓很多人不開車也能上學、買菜、看病等,大大減少了交通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來重慶,我看到一些沿街道路停了不少車。這會嚴重影響道路暢通。過去,新加坡也曾出現過街邊亂停車現象。但是後來,新加坡通過在住宅、商業建築等地方配套建設停車樓,讓汽車也“住”樓房,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重慶不妨借鑒。
另一方面,要提高“兩江四岸”的親水性、江岸景觀的可達性和可親近性,還應從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上,強調以人爲本、與民共建、爲民服務。更通俗地來說,就是把居民意見納入政府決策。
讓人們親身參與“兩江四岸”建設,不僅能夠集思廣益,還能夠讓人們有歸屬感、親切感、參與感,增強認同度。
用“棋盤式”布局讓城市天際線變得更美麗
重慶日報:“兩江四岸”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不少濱江路段高樓林立。有建築專家認爲,這嚴重影響了城市天際線。您的看法如何?
林光明:我也注意到,重慶“兩江四岸”一些濱江路段,的確存在高樓大廈較多的情況。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天際線,使得山水城市“顯山露水”的美景沒能完美展現出來。
但是,我們應看到,已經修建起來的高樓大廈,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改變。因此,政府有必要先摸底,弄清楚哪些建築未來三四十年內沒辦法動、哪些建築可以動。在此基礎上,先做好規劃,再想辦法讓城市天際線變得更美。
當然,並不是說每個地方都要受制于城市天際線,都要嚴格控制建築物高度。除了解放碑、朝天門、江北嘴等主城核心地段應嚴格控制外,其他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在這方面,新加坡的做法也可供重慶參考。
對于河岸的規劃建設,新加坡政府采用了“棋盤式”布局——河岸“黑白相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布局,既讓綠地、公共空間與建築相互輝映,又避免了高樓鎖河。無論是住宅裏的居民,還是商業樓宇裏的上班族,都能享受河岸美景。
除了借鑒國外好的經驗,重慶也有必要廣納全球著名規劃設計師的智慧。比如,以“兩江四岸”建設爲應用場景,舉辦國際規劃設計大賽,吸引國外規劃設計大師參與,從中挑選最佳方案。
全力保留“兩江四岸”人文資源
重慶日報:“兩江四岸”沿線,人文資源豐富,然而目前,不少人文資源的保護有待加強,曆史價值沒很好體現出來。在您看來,如何才能保護好這些珍貴的人文資源,留住“兩江四岸”的曆史回憶?
林光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紫禁城”,沒人敢把”紫禁城”拆了。“兩江四岸”的衆多人文和曆史遺迹,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重慶在推進“兩江四岸”建設的過程中,需盡全力保留這些東西。
在具體的做法上,可以參照新加坡的經驗——分類保留,差別對待。
比如,我們設立了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在一級保護區內,臨街建築保留,後街建築可以重新發展,但高度不可超過臨街建築高度,且原街景需完整保留。
在二級保護區內,臨街建築保留,後街建築可重新發展,高度可以超過臨街建築。原街景保留,但可適度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