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一股積極心理學思潮,強調心理學的目的並不僅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爲上的問題,而是要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爲模式。確實,積極心理學打破了傳統心理學過于關注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等消極面。但是,我們原本認爲的消極品質或者消極的心理活動就一定是消極的嗎?就一定帶來消極的影響嗎?比如,自卑,我們知道自卑是自我評價過低。自卑的孩子往往表現爲往往膽小、退縮,不愛說話,願意與他人交流。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實際上,當我們的孩子有些自卑也未必是壞事,因爲自卑也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第一,曆史告訴我們,有人因爲自卑成爲偉大的心理學家。最著名的的例子莫過于心理學家阿德勒和馬斯洛。他們兩人經曆頗爲相似,都有一個痛苦的童年經曆。阿德勒從小脊柱有病,身體孱弱、行動笨拙,童年還經曆了兩次車禍,學習成績平平。這些經曆讓阿德勒變得膽小、羸弱,很自卑。馬斯洛的童年經曆也很悲慘。他的父親酗酒,對孩子要求十分苛刻;而母親性格冷漠殘酷暴躁,曾當著馬斯洛面打死兩只小貓。馬斯洛與其母親的關系很差,甚至他母親去世的葬禮也拒絕參加。這樣的家庭環境,再加上馬斯洛相貌一般,鼻子很大,身體弱小,這些讓馬斯洛從小變得害羞、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但是他們兩人後來都成爲著名的心理學家,可見,自卑並沒有阻止他們成功,並成爲他們走向成功的財富。那麽,到底是什麽促使他們走向成功?
第二,超越自卑可以爲孩子的一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阿德勒因爲身體不好,樹立了長大後做醫生的人生理想,但數學成績又一般。但是,他有個好父親,不斷鼓勵、支持,讓阿德勒嘗試戰勝自卑。于是,阿德勒就不斷克服自身弱點,學習也逐漸取得進步,後來也成功成爲一名醫生。後來追隨弗洛伊德,創立了個體心理學。他認爲,自卑是個體行爲背後的動力,正是不斷超越自我,才有追求卓越。而馬斯洛正是進入大學後看到阿德勒寫的著作《自卑與超越》而深受啓發。于是,開始尋求戰勝自卑、超越自我,直至後來成爲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所以,正是由于自卑爲阿德勒和馬斯洛提供了追求卓越的動力,自卑反而造就了偉大的心理學家。
第三,自卑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的可能性增大。這句話初看起來有些矛盾,自卑怎能讓孩子獲得成功呢?人們都說自信是成功的開端。事實上,物極必反,很多事物走向極端時就會走向事物的另一面。有研究告訴我們,自卑的孩子的自我期望遠遠低于自信的孩子。雖然,自卑孩子往往取得的一些進步還比不上自信的孩子,但是由于自卑孩子的期望較低,容易獲得滿足,更容易體驗成功。而這種成功體驗的積累會逐漸增加孩子的自信,相反,自信孩子期望較高,反而對自己的進步不滿意,更難獲得成功體驗。
很多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此,對于孩子的心理發展,我們不能機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面。最爲重要的是我們坦然面對孩子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當我們不再視爲問題時,可能這個問題就能通過發展而解決;而當我們視爲問題時,而且正是我們視爲問題,促使孩子的問題更加嚴重。或許,正如森田療法“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