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水記:以色列的治水之道》[美]賽斯·西格爾 陳曉霜、葉憲允 譯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雨水的降落並不講求公平。在地球上的不同坐標,有人渴盼雨,有人的家被大水沖垮。
比如以色列,這個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中間的國家極度缺水,如果去看它的衛星雲圖,約2.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三分之二都是沙漠。當地流傳著一首爲雨歡唱的童謠,“雨,雨,天空來,小雨點,整天下,滴答滴答,小手拍拍”。
不過,以色列也是50年來世界上少有的沙漠面積縮小的國家。近百年的時間,這裏創造了水的神話,沙漠變農田,貧瘠的土地開出花。這個不足中國一個省大的國家每年出口數十億美元的辣椒、番茄、西瓜和其他耗水農作物,有“歐洲冬季廚房”之稱。
可以說,如果沒有解決缺水危機,地圖上就不會有以色列這個國家。曾任以色列總理的列維·埃什科爾打了個比方:“水之于一國,如血之于一人。”
1939年5月,以色列還未建國。管轄巴勒斯坦地區的英國發布白皮書稱,嚴格限制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其中提到的首要原因就是,生態脆弱,水資源不足,巴勒斯坦托管地必須限制人口增長。
有人記得,小時候洗澡時,媽媽幫她擦幹身體,穿好睡衣後,會拿一只塑料桶回到澡盆裝水,用這些還帶著肥皂沫的水澆灌院子裏的花和其他植物。
這樣的故事還是在以色列中上階層社區才會出現。從小,每個以色列人耳濡目染“水何其珍貴,不能浪費”的道理。在教學生如何洗澡刷牙的課堂上,老師會同時告訴他們如何盡量少用水。
“惜水如惜金”的還有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盡管被海洋包圍,但淡水資源極度匮乏,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
1965年,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說:“每一項政策都可能因爲水資源問題讓我們屈膝。”一次,他面對電視鏡頭哭訴:“水,擋住了新加坡所有的發展前景。”
在澳大利亞,70%的地區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旱災易發,雨水彌足珍貴。
爲此,悉尼政府規定,新住宅須安裝雨水收集系統以減少對飲用水的消耗。而新加坡地表的三分之二都是集水區,再根據清潔、飲用等不同的用途分別過濾。
以色列人找水更爲曲折。他們試圖通過非常規的方式汲水。挖掘建造新管道、水泵和閥門,整片國土幾乎被翻了底。在遍布岩石的地帶,在低于海平面213米的加利利海,在海拔近914米的耶路撒冷,在潮濕寒冷的冬天和幹燥火熱的沙漠,以色列國家輸水工程必須完美適配這些條件。
土地的細密孔隙吸收著來之不易的每一滴水,造福後代的國家輸水工程也被印在以色列的紙幣上。
“善治國者必先治水”,以色列的經驗足以印證這句話。以色列的造水工程沒有漏掉任何一個環節,從海水淡化、漏損控制、水的再利用、汙水治理,到變革水務體制等。同時往這些環節中注入創新技術、注入統籌全國的視角。
終于,水豐盈了這個國家的毛細血管。如今,以色列包容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移民,成爲二戰後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1948年建國時,以色列人口是80.6萬,2014年年底,這個數字飛升830萬。而在20世紀20年代末,英國經濟學家們認爲巴勒斯坦全部地區能容納的人口不超過200萬。
我國也將節水上升到國家層面。去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其中提到,我國人多水少,全社會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而接下來,節水優先,“以水定城、以水定産”,水資源承載能力成爲地方經濟發展的剛性約束。
在這場造水節水風潮中,有人用“以他平他謂之和”形容人水關系,人類不當脆弱水生態下的聽命者,也沒有擺出征服者的姿態,對水的尊重和保護才得以萬物豐長。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