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楊逸夫
作爲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正確的中美關系不僅對中美兩國至關重要,也是世界各國的關切與期盼。1月19日至21日,來自美國、愛爾蘭、新加坡、日本、中國等國的150余位政府前高官、工商領袖及知名學者“雲端”聚首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香港中美交流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香港中美論壇,圍繞中美關系的挑戰與管控、全球經濟複蘇、貿易與投資、供應鏈、氣候變化、人文交流等議題展開充分深入交流,從全球視角評估中美關系對世界的影響,爲中美關系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曾培炎:中美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表示,2021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舉行視頻會晤,習近平主席總結中美關系發展經驗和教訓,提出了新時期中美相處應該堅持的三點原則,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三點原則給未來兩國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相互尊重”是發展中美關系的前提。要尊重彼此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各自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自的發展權利,平等相待。“和平共處”是發展中美關系的基礎。要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的底線,中美要加強各領域各層級的溝通、交流與對話,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避免戰略誤判。“合作共贏”是發展中美關系的目標。當前,中美在雙邊及全球事務中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應重點加強抗疫、應對氣候變化、經貿、科技、全球治理等領域合作,將合作潛力轉化爲發展動力。
吳作棟:放大“溫和”聲音,避免美中沖突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戰略不信任源于價值觀、意識形態、世界觀、政治制度和全球治理觀念的差異。如果這種不信任不能被克服,世界就會像西西弗斯一樣,把中美矛盾這塊巨石推上山頭但卻徒勞往返。”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前總理吳作棟表示,美國評估認爲中國想成爲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是美國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價值觀的威脅。因此,美國加強了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能力,通過“四國集團”“美英澳同盟”等平台加強與其盟友和夥伴的關系,還提出新疆和香港的所謂“侵犯人權”行爲。美中兩國必須看到,維護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符合自身的利益,應該避免因分歧而發生沖突,擁護良性競爭,並且最大限度地加強合作。當今世界有很多緊迫的全球性問題需要美中兩國作爲全球大國緊密開展合作,包括自由貿易、氣候變化、疫情和極端主義等。
“美中兩國國家元首之外,我們其他人能做些什麽呢?”吳作棟強調,全球所有國家都希望與中國和美國建立積極和建設性的關系,因此要放大“溫和”的聲音。這樣的呼聲代表了希望避免美中之間發生災難性沖突的國家、媒體、企業、智庫、民衆的聲音,主張在相互依存、開放包容的多邊貿易中實現戰略理性、和平增長與繁榮。這種溫和的聲音可以敦促美中兩國開展正和博弈而不是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吳作棟表示,接受差異尋求和平之道,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東盟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它證明了曆史、語言、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可以走到一起,分享和平繁榮的東南亞這樣一個共同願景。
福田康夫:希望中美相向而行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無論是南海問題還是涉港、涉台等問題,都是美國想通過“侵犯人權”等老生常談的話題牽制中國的發展。要求同盟國家建立針對中國的包圍網,煽動國際輿論構建反華氣氛,這背後其實是經濟問題,特別是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問題。美國對華貿易持續存在貿易逆差,而中國持續貿易順差,這是不可忽視的話題。
福田康夫指出,20世紀80年代,日本和美國之間也存在這種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問題。當時美國爲了解決貿易逆差,要求日本等國家大幅提升彙率,後稱爲《廣場協議》。當時,日本希望與美國搞好關系,因此同意了《廣場協議》,其結果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隨後又産生了泡沫經濟。近幾十年來,中國越發強大,美國已無法忽視中國的成長。對于美國來說,日本其實在一定時期也是無法忽視的,而今天的中國代替了日本的位置,美國意識到必須要控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在提出貿易問題的同時,還會用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對中國加以幹涉。希望中美兩國可以解決貿易摩擦,相向而行。
馮國經:中美經濟仍然高度相互依存
近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到期,中美貿易將如何發展,中美經濟是否會出現“脫鈎”?中美交流基金會副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中美兩國經濟依然高度相互依存。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企業依然長期致力于投資中國市場,同時美國也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我們確實能看到長期形成的貿易模式發生變化,但與“脫鈎”相比,這其實更多與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疫情的影響有關。近來中美高層包括政界、商界的一些會晤讓人感到非常鼓舞,高層交流的基調已有明顯改善。
當前跨國公司在中美開展業務時面臨著越來越複雜的情況,很多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必須要做出“抉擇”,否則就可能觸犯政府政策或監管要求。馮國經認爲,企業跨國經營不僅爲各自國家創造價值,在疫情期間也幫助了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維持電商的運行。但跨國企業在任何國家經營,都應該遵守本地的法律法規,如果在理解對方的法律和制度方面出現分歧和矛盾,應通過多邊渠道解決這些問題。他指出,爲加速全球經濟的複蘇,現在是時候按下中美間貿易戰的休止符了。疫情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的格局,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裏,兩大經濟體發生沖突,所有其他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如果貿易戰持續,只會成爲兩國經濟複蘇和全球經濟穩定的阻礙。
瑪麗·羅賓遜:我們需要高強度的持續合作
“疫情提醒我們全球是相互聯系的,我們面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帶來的風險何等脆弱。應對這些挑戰並不適用零和博弈的模式,它需要高強度的持續合作。”愛爾蘭前總統、聯合國人權事務前高級專員瑪麗·羅賓遜指出,中美兩個大國有義務共同合作,設立一個新的框架,來應對21世紀的生存威脅。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美達成了雙邊的聯合宣言,這是良好的開端,但雙方都需要把言論轉化爲實實在在的行動。希望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獲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美國也必須打破政治僵局,兌現已有承諾,包括在拖延已久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上承擔應有責任。中美之間的合作對于實現《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至關重要。
“當前各國之間的互相不信任日益加劇,再加上技術進步,發生新核軍備競賽的不穩定因素增加。”羅賓遜說,中美作爲擁核國家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著特殊的責任。五核國已經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但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即將召開的《核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在此方面中國展示了非常好的模範,是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
史蒂夫·歐倫斯:美國應培養合作的習慣
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認爲,美國當前的對華政策太過于敵視。他指出,社會的真正威脅是雙方共同面對的挑戰,包括氣候變化、經濟危機、恐怖主義,還有我們已經深受其害的疫情等。我們需要在短期內培養起合作的習慣,需對“國家安全”進行非常明確的界定,而不是模棱兩可,影響到兩國的交往。我們需要重啓科研和醫療合作,需要重啓休斯敦和成都的領事館,需要讓人文交流更加頻繁和密切,讓美國人民真正了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家都希望積極的建設性的中美關系成爲我們的未來,這不僅符合美國和中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共同利益。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然而近幾年來卻偏離了正確的航向。這是與會嘉賓的共同擔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極端主義等全球性問題的嚴峻挑戰,美國需放下其源于價值觀、意識形態的執念,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倡導良性競爭,維護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因分歧而發生沖突,讓積極的建設性的中美關系造福世界未來。這是與會嘉賓的強烈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