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晖
4月1日,公募基金正式取消外資持股比限制的第一天,多家海外資管巨頭第一時間遞交設立全資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
證監會網站顯示,今日,貝萊德、路博邁正式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上述申請目前處于接受材料狀態。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加速對外開放,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宣布,國內基金公司控股權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三年之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其中,基金管理公司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4月1日。
隨著多家外資機構正式遞交申請,公募基金業也進入內外資機構同台競技的新時代。
貝萊德正式進軍國內公募業務
外商獨資公募基金正式破冰,證監會網站顯示,4月1日,貝萊德及路博邁兩家外資資管機構正式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
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巨頭貝萊德殺入中國公募基金市場,而就在昨天,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勞倫斯·芬克(Larry Fink)在致股東信中,再次重申中國將是貝萊德最大的機遇之一。
證監會網站顯示,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于4月1日遞交《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
貝萊德亞太區主席鮑哲钰 (Geraldine Buckingham)對此回應稱,“我們很高興在中國國內的業務發展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可以預見中國資本市場的資産規模將迅速增長。從長遠來看,我們堅信中國是貝萊德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發展在中國的業務以及本土投資能力,幫助客戶應對當前複雜的投資環境,實現財務目標。”
作爲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集團,截至2019年12月31日,貝萊德在全球管理的總資産達7.43萬億美元,涵括股票、固定收益投資、現金管理、替代性投資、不動産及咨詢策略。
事實上,貝萊德爲發力國內公募市場,在人事上也早有布局,去年9月,貝萊德正式任命湯曉東爲中國區主管,負責管理發展和執行其在中國的長期業務戰略。
業內周知,湯曉東在國內基金公司及監管部門均有豐富的從業經驗,2009年,湯曉東從華爾街回國後,曾擔任證監會基金部副巡視員,期間參與過QFII政策的調整,以及基金業放松管制的改革。而後,湯曉東曆任華夏基金總經理及廣發證券副總經理,廣發控股香港董事、總經理。
貝萊德在中國市場也耕耘已久,過去,貝萊德一直通過QFII、RQFII滬/深股通、債券通、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中國。2017年9月,貝萊德在中國成立投資公司,並于12月拿下私募牌照,成爲較早進入中國的國際資管巨頭之一。
除此之外,貝萊德也正積極籌備其他在華資管業務,去年年底,貝萊德與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Temasek)及中國國有大行之一的建設銀行達成一項非約束協議,在中國組建一家資管合資公司,開展資産管理業務。
另一大資管巨頭
路博邁也來了
除了貝萊德,另一大資管巨頭路博邁也位列外資申請公募牌照的第一梯隊。
路博邁今日也第一時間回應了遞交公募基金申請事宜,路博邁表示,公司已于4月1日正式向證監會提交公募業務申請。路博邁始終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業務機遇,並不斷在中國加大投入。如果獲得公募業務牌照,公司將能夠更全面的發揮集團全球優勢,爲中國投資人帶來成熟專業、多樣化的投資策略和管理模式,同時,積極引入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市場,大力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進程。
據了解,路博邁是一家國際老牌資産管理公司,公司創始人之一、被稱爲美國共同基金之父的Roy Neuberger 在1939年與Robert Berman 聯合創立了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2003年,路博邁被雷曼兄弟收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産後,路博邁員工發起股份收購,成爲一家獨立的公司,並延續至今。截至2019年12月31日,路博邁管理了包括1,061億美元股票資産,1,604億美元固定收益資産和892億美元另類管理資産。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登記爲中國私募基金管理人,截止3月底,路博邁已經備案了包括路博邁債券1號在內8只私募基金。
路博邁投資(上海)的CEO劉頌此前也是國內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他曾先後在中國香港及內地的景順(Invesco)和景順長城(Invesco Great Wall)任職,2012年底擔任德意志資産管理大中華區主管。加盟路博邁之前,劉頌爲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些外資機構也非常積極
事實上,除了今天搶先發力的兩家外資機構,多家外資籌備公募牌照申請已久,未來幾天或有更多的外資機構陸續遞交申請。
在此前接受中國基金報采訪中,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曾表態,更希望通過獨資形式進入中國公募市場。一旦法規放開,會做一家紮根中國本土的公募基金公司。
今年2月,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黎誠恩(Anne Richards)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明確表示,富達國際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並不會受疫情影響,“我們希望能在中國發行公募基金,並且我們一直都在積極准備申請牌照。”
一些合資基金公司的外資股東也積極謀求控股權,去年8月6日,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資管已成功競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待相關監管部門審批後,摩根資管有望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權,上投摩根基金也有望成爲新一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基金公司。
上投摩根基金的股權轉讓動作,只是合資基金公司最近一年股權變動的一個縮影。
去年年中,證監會核准深圳市招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股權轉讓給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轉讓及認購完成後,摩根士丹利持股合資基金公司44%股權,晉升第一大股東。目前,大摩華鑫新一輪股權變更申請正在走證監會流程。
此前,瑞銀集團在控股合資券商之後,也曾對外表態,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達到49%最高上限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未來會根據新的政策尋求跟中方合資方做增持股比的調整。
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28家基金公司中,合資基金公司共有44家,除了恒生前海基金通過CEPA新政框架實現外資控股之外,還有包括鵬華、景順長城、泰達宏利等14家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重達到49%,距離絕對控股僅1步之遙,未來這些基金公司中,也有可能誕生外資控股基金公司。
回顧合資基金公司18年風雨曆程
外資機構正式通過全資形式申請公募基金牌照,意味著國內基金行業對外開放翻開嶄新的一頁。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允許外資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權比例不超過33%,3年後,不超過49%,也由此開啓了國內合資基金公司發展曆程。
2002年10月16日,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安基金管理公司(現在的國聯安基金)獲准籌建。該公司的發起人是國泰君安證券和德國安聯集團。不過,當年12月27日成立的招商基金最終拔得頭籌,成爲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此後,一些外資機構也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參股國內基金公司,國泰基金、嘉實基金等早期成立的基金公司也紛紛引入外方股東。
十八年間,合資基金公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已經變成招商銀行控股的內資基金公司,國聯安基金外方股東未變,但中方股東已由國泰君安證券變成中國太平洋保險。
合資基金公司數量目前也已經發展到44家,截止去年年末,合計管理非貨幣基金規模3.7萬億,非貨幣資産規模排名第一、第二位的分別是華夏及嘉實基金,中銀及富國基金尾隨其後。從幾家規模較大的合資基金公司來看,外資機構持股比例偏低,公司發展依舊是中資機構占主導地位。
編輯: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