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福布斯發布新一屆的中國富豪榜,不過是許家印、馬雲還是王健林的他們的財富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個地位,其中首富許家印財富超過了400億美元,馬雲也接近400億美元。這樣的成績在過去的大陸富豪中都是從來沒有的,即使放眼整個華人社會也都沒有的。
不過作爲一個商人,成功失敗除了賺錢的多少之後,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對于社會的回報。正是如南洋富商李光前提出的”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如果提前這一點,曾經南洋的華僑企業家才是真正的華人之光。
李嘉誠這幾十年來,也對祖國的建設出錢出力,還建設了汕頭大學等等。不過比起當年的那些華僑還遜色了一些。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當時的南洋巨富陳嘉庚還有他的女婿李光前。
相比陳嘉庚,李光前的創業更加傳奇。陳嘉庚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是新加坡富商之一。當然陳嘉庚之後靠自己努力成爲了華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之後陳嘉庚開始支持祖國的建設跟抗戰事業,據說他一身捐款超過了1億美元。這可以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
陳嘉庚後來成爲了南洋的華僑領袖,在抗日戰爭期間,他一直在各地號召華僑捐款捐物,女婿李光前就是他的堅定支持者。有一個數據統計,當時華僑的捐款就達到了15億元,當時300萬抗日正規軍每年的軍費4000多萬,也就是華僑的捐款幾乎支持了8年抗戰的軍費。這其中陳嘉庚跟李光前功不可沒。
僅憑這些功勞,就不是李嘉誠能比,更別提馬雲、許家印等後輩了。
李光前人生發迹離不開他的嶽父陳嘉庚,他出生在福建的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李光前的家境十分貧寒,但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手頭拮據,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李光前小時候每天到私塾讀書放學回家後,還得替人放牛,賺幾毛錢,以幫助家庭增加一點收入,10歲的時候李光前隨父出洋。
1903年,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坐船去新加坡,開船不久,氣溫劇降。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所以衣衫單薄,凍得直打哆嗦。
當時在船上還有一個人,就是富商陳嘉庚。陳嘉庚看到大家都凍成這樣,就讓船上的工作人員給每個人發一條毯子。工作人員誤會成給每一個姓陳的人發毯子。結果船上都紛紛說自己是姓陳的。陳嘉庚出來巡視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子卻任穿著單衣,連忙問他爲什麽沒去領毛毯。少年說:“船上通知姓陳的才可以領毛毯,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領。”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之後當他們再次在新加坡偶遇的時候,陳嘉庚依然對李光前印象深刻。最關鍵的時候當他們再次相遇的時候,李光前已經學貫中西,而陳嘉庚的橡膠事業如日中天正是用人之際。不過這個時候李光前在莊希泉的公司工作,他拒絕了陳嘉庚的邀請。他認爲自己並不能忘恩負義,攀高負義。這種品質更加打動陳嘉庚,于是他找到了好友莊希泉。最後還是莊希泉勸說下,李光前才來到了陳嘉庚的公司工作。
當時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爲,陳嘉庚有意把長女配給他,便請好友莊希泉從中牽線搭橋加以勸說。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後,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從此李光前成爲了陳嘉庚的女婿。
1927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因爲戰爭跟金融危機陳嘉庚的事業幾乎面臨破産。同時李光前也開始著手准備自己的事業。
當時橡膠價格猛跌,陳嘉庚的橡膠事業首當其沖。不過李光前還是在這個時候買下了一個橡膠園,並取名芙蓉園。一年之後因爲政府在附近修路,這個橡膠園地價大漲,李光前以40萬元的價格出售,他的商業眼光第一次得到了驗證。
賺到了第一桶金後,靠著這筆錢李光前開始大展拳腳。李光前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南益橡膠公司。不過公司開業之後卻碰到了世界經濟危機,不過李光前還是靠著自己過人的人脈勉強支撐。在經濟危機過去了之後,他的橡膠公司開始快速發展。他除經營橡膠制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産。
幾年之後他的事業已經發展到泰國、印尼,在30年代末他已經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在實業界取得了輝煌成績後,他開始進入金融界。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彙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
等到戰爭結束之後,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除傳統的橡膠、黃梨的種植和加工外,還經營采礦、運輸、船務、木材加工、食品、出版等。1952年,李光前用大筆資金成立了李氏基金,通過李氏基金和李氏家族在各個企業的控股,控制了衆多的企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企業網絡。李光前這個時候已經是世界聞名遐迩的超級富豪,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
不過真正讓李光前名垂青史還是他對于祖國跟新馬地區作爲的貢獻。在陳嘉庚破産之後,李光前接過了嶽父的大旗,捐助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華僑大學,並在其家鄉獨資捐創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圖書館等;另一方面,捐助新馬地區的南洋大學、馬來亞大學、捐建國家圖書館等。
新中國成立後,李光前支持陳嘉庚的愛國運動,捐出了600萬元支持廈大的建設工作。1952年李光前成立了李氏基金,將每年企業運營的利潤的一定比例捐出了作善事,這幾乎是他一半以上的財産,達到了2億元新加坡幣。1964年,李光前又將其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即總股份的48%)悉數捐獻給“李氏基金”,使“李氏基金”成爲南益集團最大的股東,每年所得的股息則全部作爲永久的慈善公益用途。
1967年,李光前在獅城新加坡離世,整個新加坡都陷入哀傷。市民們傾城出動,自發爲一位這位老人送行。李光前如今的兒女繼承了他的事業,也繼承了外祖父陳嘉庚和父親李光前的優良作風。李家還一直在自助祖國的教育事業。
現今,李光前的三個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兄弟三人均已是耄耋老人,鬓發斑白。他們並沒有像國內一些大老板,坐擁豪華敞亮的辦公室顯示其氣派,雖年逾八旬,卻仍與普通員工一起,坐在無遮無隔的辦公桌前,統帥八方商務,日理萬機,決勝千裏。
他們受其父親與外祖父的教示熏陶,秉承急公尚義、樂善好施的家風,李氏一家堪稱中國民族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