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本文約3600字,燒腦時間6分鍾,筷玩思維記者焦逸夢發于北京。
近日,必勝客的Bistro小館開進了北京,從去年到今年,必勝客的這一新店型已在北京、深圳、武漢、南京、天津、沈陽等城市“遍地開花”。
同屬百勝旗下的、它的同胞兄弟肯德基近日也在杭州開了一個KPro輕食餐廳。
這些“大佬們”都在尋找新的品牌方向,必勝客Bistro小館的裝修偏向休閑小資風,DIY匹薩成亮點,增設“特惠午餐”,10年前30元隨便吃的自助沙拉回歸,實行櫃台點餐和明檔廚房。
而肯德基的Kpro輕食餐廳整體色調由“紅”變“綠”,主打菜品由漢堡、炸雞改爲時令果蔬沙拉及小龍蝦,還增加了啤酒,取消收銀台主推自助點餐,用開放式吧台呈現食材。
筷玩思維(ID:kwthink)認爲,進行門店形象升級和增設明檔廚房,表明了必勝客和肯德基在迎合大趨勢,改變點餐模式是爲了提高效率,要想進一步窺探其改革思路還得從品牌名稱、菜單等入手。
肯德基的Kpro輕食餐廳,顧名思義,肯德基進軍的是輕食這一品類,但必勝客的Bistro小館這一業態,在國內還是一個新概念,事實上,Bistro小館這一業態在國外十分受消費者歡迎,也是國外一些高端品牌做副牌或是快餐品牌升級的香饽饽。
從菜式定義到氛圍定義,Bistro小館休閑舒適的調性被傳承下來
Bistro是西方的一種餐飲業態,譯爲小酒館、酒吧、小餐館,與Restaurant的大面積、豪華亮麗的裝潢、正式的服務相比,Bistro的面積小、氛圍輕松、服務較少。
新加坡人十分喜愛這種Bistro小餐館,因爲這種小館十分契合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外出用餐比較頻繁,慣用美食和美酒社交,享樂時尋找更自在舒適的感覺,不願意每幾分鍾被服務生打斷,而Bistro就是讓消費者在不用燒破口袋的情況下,享受生活。
可以看出,休閑舒適是Bistro小館的調性,消費者不需要過度的服務,不需要富麗堂皇聲勢浩大的環境,只求小菜好吃、價格適宜、小館閑適。
Bistro小館來源于Bistrot這個詞,這是地道的巴黎話,指得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小咖啡館,當時其形態也非常普通,一個收費的小吧台、幾個木質或鐵質的桌子,蓋上桌布或紙,路人路過時,點上一杯咖啡、啤酒或是吃一頓很便宜的飯,用四川話來講,就很巴適了。
傳統的Bistro小館是由菜式來定義的,菜品是一些法式家庭料理,如炖菜、沙拉、冷肉醬等不需要現點現做的食品,以及酒水和咖啡,後來,Bistro小館漸漸沒有了菜單上的硬性規定,開始擁抱各國飲食文化,漸漸融合了各種菜系。
但Bistro小館的這種休閑放松的理念反倒被保留了下來,而且曆久彌新,跨過幾個世紀,跨過大洋彼岸,如今來到了中國。
于是,必勝客的Bistro小館增設酒水咖啡,升級門店的視覺形象,保留必勝客的經典菜品如匹薩、意面,推出並重新拿回10年前的王牌——自助沙拉,休閑意味十足,向Bistro小館業態致敬。
筷玩思維認爲,Bistro小館的這種業態正巧擊中了這代消費者的痛點,他們厭倦了標准化,不崇尚所謂的權威、名牌,更願意去尋覓那些堅持個性和自我的小餐館,將其作爲對抗流水線、拒絕平庸和從衆的文化符號。
爲什麽Bistro小館是品牌業態轉型的一個優選方向?
Bistro小館人人愛,消費者愛,餐飲品牌愛,非餐飲品牌也愛,尤其是那些想要轉型的品牌,紛紛把Bistro小館作爲轉型的優選方向。
筷玩思維認爲,Bistro走的是典型的休閑餐賽道,而且是快速休閑餐,它與生俱來的酒吧風更是將休閑的調性凸顯地淋漓盡致,這也是它頻獲青睐的原因,而休閑餐剛好介于快餐與正餐之間,無論是快餐品牌還是正餐品牌向Bistro轉型都比較自然,轉型風險較小。
具體來說,原因如下:
1)、休閑餐漸成人們的生活方式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黃金發展期,以及消費升級浪潮的來臨,快餐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當消費者的口袋鼓起來後,他們吃飯就不是填補肚子那麽簡單了,在能力範圍內吃得好甚至吃得巧才是他們的心聲。
要想滿足消費者吃得好並吃得巧的需求,商家就得兼顧産品和體驗,而Bistro小館素來以休閑舒適、好吃不貴著稱。
2)、全日制經營的休閑餐人效、坪效最高
傳統的正餐、快餐賺的是用餐時段的錢,而休閑餐賺的是用餐時段+休閑時段的錢,基本把人們的用餐需求一網打盡,休閑餐十幾個小時的營業時間直接秒殺傳統餐廳2-4個小時的營業時間,帶來的結果便是人效、坪效的雙雙提高。
Bistro小館的産品如沙拉、甜品、咖啡、酒水、小食等都不需要現點現做,是典型的休閑餐。
3)、面積小、服務少、模式輕,拓店更快
其實Bistro小館並不一定面積很小,它只是流傳下來的一個說法,但爲了打造更休閑、更自在舒適的氛圍,一般Bistro小館的服務較少,而且會有一些即點即吃的食品,因此小館裏會有一部分預制的食品。
這樣就減輕了現點現做的壓力,提高了效率,減少了部分人工成本,模式也相對更輕,後期的拓店速度會更快。
選擇朝Bistro小館這一業態轉型的品牌,都是怎麽玩兒的?
高端品牌做副牌選Bistro,快餐升級選Bistro,甚至烘焙品牌都選擇Bistro,各種業態的品牌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Bistro這一業態,能玩兒的轉嗎?又是怎麽玩兒的?
1)、酒水咖啡爲標配,社交互動是關鍵
美國的中高端品牌萬怡酒店,在酒店內推出TheBistro餐廳,用酒廊的大沙發、弧線設計的吧台等元素打造休閑氛圍,提供星巴克咖啡、雞尾酒、葡萄酒、啤酒等飲品以及湯、烘焙、焗、沙拉和小食等餐品,提取“社交”元素,把古板的酒店大堂變成客人們願意經過並相遇的地方。
擁有60多年曆史的美國連鎖餐廳Eat’nPark也早推出了Hello Bistro這一副牌,保留老店的沙拉、漢堡,並增加了啤酒和紅酒,爲了打造趣味的氛圍,Hello Bistro設置了顧客DIY的環節,顧客可從55款食材中自定義沙拉和漢堡,還可以把自己的搭配貼在餐廳的“客人食譜榜”上,最受歡迎的搭配可搖身一變成爲菜單裏的一個單品。
筷玩思維認爲,酒水咖啡、店面設計作爲硬件設施起著營銷氛圍的功能,而策劃一些接地氣的活動才能讓餐館真正動起來,各種餐食DIY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2)、中餐廳也能轉型成Bistro
美國知名的中端中餐連鎖P.F.Chang’sChinaBistro,在中餐的基礎上,增添了西餐的主菜、甜品、雞尾酒,裝修由雕梁畫棟的龍宮變成現代派的搞笑風,徹底轉變成休閑餐吧。
筷玩思維認爲,中餐廳也可借鑒Bistro的理念,不需要很正式,但要好玩好吃,打造更接地氣的中餐休閑小餐館,這個接地氣可以體現在,更輕松的環境或更接地氣的價格。
3)、主打Bistro的“聚”、“舒適”的理念
Bistro的火熱體現在其本身的理念都能成爲餐企定位營銷的發力點。
台灣的欣葉餐飲集團,其旗下有包括呷哺呷哺在內的多個業種,早在2013年,其就推出了新品牌“欣葉小聚”,餐廳的英文名Logo上挂著Bistro的字樣,它主打的是Bistro小館的休閑理念,強調歡聚,除了主營的台菜如粥、麵、飯與砂鍋、煲仔等,還加入拌菜和其他開胃小菜以滿足“聚”的需求。
2014年,韓國CJ集團旗下的高端烘焙品牌多樂之日,在北京的望京韓國城,推出了一個新型複合餐廳,其英文名後面也加上了Bistro的後綴,運用了Bistro小館的舒適元素,主打健康牌,稱要爲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4)、回歸“餐”的本質,好吃仍是Bistro小館制勝的不二法門
筷玩思維認爲,雖然不少商家都主打Bistro小館的休閑風,以迎合消費者需求,Bistro小餐館的“餐”這一本質依然不變,精致美味的美食與合理的價格仍是消費者決策的不二法門,食客們在大衆點評上,對幾家爲數不多的Bistro小館點評的關鍵詞仍是好吃與否、口感如何。
歐洲的Bistro小餐館,也無一例外的用極具現代特色的料理,甚至會用一些高級餐館的烹調技術,如采用Sousvide真空烹調等。
新加坡酒店及餐飲企業家盧立平,目前在亞太和倫敦有多家Bistro小餐館,專做小型櫃台式的休閑餐館,他曾于2013年在新加坡連開4家休閑餐館,而且既叫好又叫座,一度帶動本地的休閑特色小館餐飲潮流,但他在總結經驗時稱,“這完全是因爲遇上了好廚師”。
結語
近年來,許多餐飲品牌都在尋找新方向,中高端餐飲品牌湘鄂情、全聚德、小南國都紛紛下沉到大衆消費,還有如金百萬這樣激進改革轉向平價外賣,據說今年金百萬外賣流水能做到八個億。
百勝集團的必勝客其實也一直在謀求改變,跨界營銷、新科技、門店主題形象升級各種改變一波接一波,如今向Bistro小館轉型成效明顯。
在快餐賽道攻城略地的肯德基,現在也在摸索輕食的新方向。
筷玩思維認爲,Bistro小館業態屬于典型的快速休閑定位,而這正是許多餐飲品牌轉型的新方向,雖然Bistro是舶來品,但它的休閑理念是共通的,餐企或可進行本地化的優化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