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NACT)“中國和東盟未來勞動力:挑戰與應對”工作組視頻會議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外交學院和印度尼西亞卡查瑪達大學聯合主辦。來自中國和東盟十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會議。 圖片由中國外交學院提供
9月30日,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NACT)“中國和東盟未來勞動力:挑戰與應對”工作組視頻會議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外交學院和印度尼西亞卡查瑪達大學聯合主辦。來自中國和東盟十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會議。 圖片由中國外交學院提供
中新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 李純)迅速崛起的數字經濟與技術,既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帶來機遇,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NACT)30日的線上工作組會議中,各方專家均表示,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當天的會議由中國外交學院和印度尼西亞卡查瑪達大學聯合主辦。來自中國與東盟十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圍繞“中國和東盟未來勞動力:挑戰與應對”主題展開研討,建言獻策。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指出,數字經濟已成爲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新動能。人們應該從經濟範式轉換的角度看待數字經濟給勞動領域帶來的變革。
楊偉國表示,在數字經濟範式下,傳統勞動關系治理模式遇到的挑戰體現在,依附于傳統雇傭關系的勞動法律體系面臨被架空的風險,勞動者工作的不穩定性和技能退化也有所加劇。勞資關系治理應該將公共治理與平台治理相結合,政府和平台聯手保障勞動者勞動的安全性。
越南外交學院研究員吳·提·泰·圖(Vu Thi Thanh Tu)表示,伴隨第四次工業革命,越南的勞動者面臨部分行業失業率升高、缺乏高技能勞動力等難題。若政府未來沒有針對勞動者教育、培訓的合理政策以滿足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要求,勞動力市場將呈現不穩定局面。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錢繼偉(Qian Jiwei)也談到,技術變革是勞動力市場受沖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勞動者而言,培訓計劃和終生學習之于積累人力資本至關重要。快速的技術變革將增加對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的需求。
“中國創建了一個將信息技術用于農業的平台。”泰國皇太後大學漢學學院講師蘇帕坤·坤隆(Suppakorn Khonkhlong)去年曾赴中國考察智慧農業。他認爲,泰國可以借鑒中國的經驗來鼓勵發展數字化農業。兩國之間的合作能夠發揮數字化在農業部門中的有利作用,同時有助于減少農村勞動力的相關風險。
老撾外交學院研究員埃克托·梵卡迪(Ekto Vongphakdy)認爲,共享信息、相互協調是當務之急,東盟和中國可籍此在區域內共同應對顛覆性技術、結構變化、社會保護等挑戰。東盟和中國領導人之間的政治意願和堅定承諾也至關重要,因爲制定的政策和戰略需要得到強有力的執行。
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于2014年正式啓動,是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重要的第二軌道外交機制。其每年開展兩到三項聯合工作組研究並舉辦工作組會議,邀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雙邊關系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