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七個年頭的新加坡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總決賽6月1日舉行。學前組、小學低年級以及高年級組共26支隊伍爭奪三個組別的冠軍寶座。
今年的比賽共有500支家庭隊伍報名參賽,比去年的356支隊伍,多出超過四成。
A組(幼稚園一年級或二年級)
6歲的柯雁琪同父母晉級學前組總決賽,呈現了一段以“超級英雄”爲主題的表演。三人的生動演出獲得評審青睐,從12組隊伍中突圍奪得學前組冠軍頭銜。
柯雁琪的父親柯振順說:
因爲我們在家裏是說英文的,但公公婆婆在家裏是說華語的,所以小朋友跟我們經常都是用英語溝通,可是通過這次的表演,我們和小朋友都用華語溝通,所以是個很難得的機會。
B組(小學一年級或二年級)
奪得小學一年級至二年級組別冠軍的是就讀聖嬰小學一年級蔡依雲的親子隊伍。
C組(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
就讀恒力小學三年級蔡孟汝的親子隊伍則榮獲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組別的冠軍。
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比賽是一項全國性比賽,不僅可爲孩子提供一個深入了解並使用華文華語的機會,也有助促進親子關系。比賽今年首次開放讓祖父母一同參賽,共有12支隊伍有祖父母參與。
近年來,新加坡的華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華族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華語。
爲了鼓勵家中講華語,讓孩子樂于學華文,同時促進親子感情,推廣華語理事會在2013年舉辦了首屆親子才藝比賽,讓親子用華語呈獻節目,參加比賽。描述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的情景通常難登大雅之堂,但如果把它們變成有趣的故事題材,還是能夠在才藝比賽中獲獎。
新加坡教育制度一向是不少國家參考的對象,當中雙語教育政策在全球化的世界環境下,提高了新加坡人競爭力,讓不少東南亞國家爭相效仿。
➜ 然而新加坡最新調查顯示,新國年輕一代華人父母雖了解學習中文重要性,卻仍受限于過度重視學校成績,減少和子女說中文機會,導致這些父母在培養孩童雙語過程中“有心無力”。
新加坡華語講、不講?
《聯合早報》曾引述一份學者調查結果,受訪父母均在45歲以下,多數在新加坡完成至少10年的雙語教育,他們至少各有一名小孩就讀幼兒園或小學。
受訪家長幾乎自認能說中文,也具有營造雙語學習環境機會,甚至有7到8成家長認爲學習中文有助于華人的身分認同、傳承傳統價值觀。
另有家長認爲,隨著中國崛起,學習中文可讓孩童更具優勢。
不過,這項調查統計顯示,年輕家長雖認同學習中文的重要性,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決心卻容易動搖,尤其在孩童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過度重視孩童成績,導致減少和孩童的中文溝通機會,擔心影響英文學習。
有些家長自認華文水平不夠高,選擇不同孩子說母語。家長能講華語就應堅持多講,打開語言自然習得的空間,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學校的雙語教學。
“家裏就應多講華語⋯⋯如今小學華文課時只占所有科目課時的兩成,既然孩子多數時間講英語,不會因爲在家多講幾句華語而影響英語水平。”——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部助理主任胡月寶
其實,新加坡不同于英美國家的單語環境,周圍有很多華文資源的存在,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以及報紙和繪本等。
爲將講華語運動的觸角伸向更多新加坡人,並打造更舒適親和的講華語環境,推廣華語理事會正在積極策劃不同特別項目,理事會還將在10月26日到27日的屠妖節長周末,在華族文化中心舉辦講華語運動40周年慶典。
2019年3月30日上午10時,工藝教育中區學院室內體育館外聚集了超過1000名中學生。有些人緊握筆記做最後的複習,有的則以輕松的心情應對接下來的考驗……原來他們都是來挑戰“全國華文大比拼”的華文“高手”!除了中學組,小學組的戰況今年也格外激烈,有來自49所學校的820名學生報名參加,創下曆來最高人數。(圖片來源:推廣華語理事會)
雖然新加坡的華語教育經過了一段坎坷的發展,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中國的崛起,華語在新加坡的地位也重新重要起來。特別是在對學生的華語教育上,新加坡是用心良苦。
而就在5月末,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宣布,從明年起,語文特選課程將擴大至中學的階段,更早地培養學生對母語與文學的熱愛,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文學素養。
九所中學將開辦華文語文特選課程(Chinese Language Elective Programme),這些中學分別是:
- Anglican High School :聖公會中學
- Chung Cheng High School (Main) :中正中學(總校)
- Dunman High School :德明政府中學
- Hwa Chong Institution:華僑中學
- Maris Stella High School :海星中學
- Nan Chiau High School :南僑中學
- Nan Hua High School :南華中學
- Nanyang Girls’ High School :南洋女子中學
- Temasek Junior College:淡馬錫初級學院(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