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新傳媒集團爲推廣電子支付制作的一則涉嫌存在種族偏見的廣告讓該國輿論“吵翻天”。目前,責任方已將爭議廣告“下架”,並發表道歉聲明。
據法新社29日報道,新加坡政府近兩年一直在大力推廣電子支付,鼓勵民衆在購物、喝咖啡或用餐時盡量使用信用卡或手機進行支付。新加坡新傳媒集團日前爲此推出一則新廣告:一名演員一手展示手機二維碼、一手端著飯菜,以顯示電子支付的便利性;爲凸顯這種支付手段受衆廣泛,廣告分別采用華裔、印度裔和馬來裔人物形象——囊括了新加坡的主要族群。
然而引發較大爭議的是,廣告制作方僅雇用了一名男性華裔演員,並讓他通過化裝分飾不同角色:比如,裹個頭巾就變成“馬來裔穆斯林女性”;把面部“塗暗”,就變成“印度裔人士”。香港《南華早報》稱,種族問題在新加坡是一個相當敏感的社會問題,這則廣告面市後迅速招來各族群民衆的“差評”。有輿論認爲:“如果一個華人就把角色包圓了,那新加坡的CMIO(新加坡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及其他族群的合稱)概念還有什麽意義?”新加坡《獨立報》稱,有人對該華裔演員的浮誇表演也深表反感,指責“馬來女子形象不是給你用來扮醜、搞笑用的”。
新加坡“椰子新聞網”稱,對人物膚色進行塗暗是極具冒犯性的操作,在新加坡社會被視作禁忌。由于有色人種的人權在世界近代史上相對落後,白種人過去常常故意塗黑皮膚,模仿、作弄所謂的“下等人”,因此這種做法帶有強烈的種族主義色彩。據了解,新加坡新傳媒集團並非首次在這個問題上“觸礁”:2016年,該集團的一檔電視節目就有意將一位華裔演員“塗黑”扮演“非裔”,遭到新加坡國內廣泛抵制、並被處以罰款。
“廣告風波”發生後,涉事集團發表聲明,對自己“不經意間造成的傷害”表示歉意,並下架相關廣告。不過,也有民衆認爲,其實這一創意並沒有太大“硬傷”,人們有些“反應過度”。(鹿文)
原題:用華裔演員分飾三角,新加坡廣告商陷種族歧視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