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婦女手工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2021年12月27日在貴陽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31個項目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了項目路演、産品展示和答辯。通過以賽促訓,進一步激發廣大婦女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婦女手工産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2月3日~5日在貴州考察調研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産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一年過去了,在貴州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婦女手工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展現了手工産業在激發廣大婦女創新創造活力、傳承民族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婦女手工産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了一份“錦繡”奪目的成績單。
錦繡趕考路,奪目成績單
大賽頒獎儀式上,展示貴州繡娘刺繡的紅色主題十米長卷
第二屆中國婦女手工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儀式上,進行了以“傳承、發展、創新、展望”爲主題四個篇章的文藝演出。“千年織韻 巧手脫貧”,《搗練圖》中的人物被請出畫卷,重現盛唐時代婦女手工生産畫面;“山川合奏 鄉村振興”,布依石頭寨的姑娘講述留學歸來振興傳統文化的故事;“國潮律動 創意築夢”,苗繡與時尚的碰撞“花火”四濺;“心意彙海 載夢前行”,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間演繹著婦女手工産業發展的精彩,講述著廣大婦女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建設美麗中國的故事,彰顯著新時代女性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品格。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委托,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黃曉薇對大賽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她指出,舉辦此次大賽,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希望廣大婦女不斷探索創新,在參與鄉村振興、建功新時代中,創造更加出彩的人生。
此次大賽在全國婦聯的組織和指導下,曆時六個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計1305個項目報名參賽,項目涉及刺繡、織染、服飾、文創等20多個門類。各地婦聯通過以賽促訓,培訓婦女24萬人次,帶動婦女就業6萬人次。多部門聯合行動,爲婦女手工産業發展集聚了更多資源,拓展了婦女創業就業新空間。
“錦繡計劃”已成爲貴州廣大婦女脫貧致富、建功立業、展現風采的重要平台,培植了很多手工創業、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大賽還專設了苗繡文化設計賽,促進苗繡人才發現、提檔升級,爲貴州“錦繡計劃”發展壯大助力。大賽現場還特別開辟了北京巧娘迎冬奧展區,展示了“北京巧娘”在內的首都廣大婦女通過手工創作的冬奧周邊創意産品,這些作品將冬奧宣傳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充分展示了北京作爲“雙奧之城”婦女群衆積極參與冬奧、熱情支持冬奧的精神面貌。
總決賽中,來自全國各省區的31個項目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了項目路演、産品展示和答辯,最終6個項目分獲初創型團隊組、成長型企業組兩個組別冠軍、亞軍、季軍,12個項目分獲最具傳承獎、最優創意獎、最佳商業模式獎,10個項目獲助力苗繡産業公益獎。
這些獲獎者和獲獎作品傳達出此次大賽的亮點,一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發展,一批獲得多項專利技術的非遺文創項目脫穎而出,提升了婦女手工産業的技術含量和産品品質。二是手工創業者的多元化,參賽選手中有熱愛創作的手工達人,有享譽一方的巧手名家,有技藝精湛的非遺傳承人,還有包括碩士、博士在內的高校師生團隊。三是“發展性保護”,市場對接同步跟進,通過舉辦創新作品展,開展直播帶貨、合作洽談、大師展演等活動,成果迅速轉化助力打造婦女手工産業發展鏈條。
守正創新,非遺傳承後繼有人
在高手如雲的總決賽,江西渝州繡坊“夏布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項目”奪得了大賽成長型企業組冠軍,顯示出不俗的實力。夏布繡是江西刺繡中唯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渝州繡坊創始人吳婉菁則是夏布繡最年輕的代表性傳承人。
成長型企業組冠軍“繡藝不息——國家級非遺夏布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項目”主創人吳婉菁
與衆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的現況一樣,夏布繡技藝存在著工藝流程複雜、技藝難度較高、制作周期較長、市場回報較慢的現實問題,導致傳承力量逐漸流失,特別是年輕一代很少願意接手。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的吳婉菁卻對夏布繡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別樣的感情,願意跟著她婆婆——夏布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小紅學習。
夏布繡辦公用品系列《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這些年來,她不僅在夏布繡的技藝上不斷精進,還帶領研發團隊,用夏布繡的IP開發設計出了夏布繡箱包、家具、家居用品等數百種文創品,讓夏布繡這一傳統工藝實實在在地融入大衆生活,並與歐萊雅等近百家企業達成了跨界合作。
渝州繡坊還開辦了國內唯一一家夏布繡博物館,建設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非遺體驗中心,形成了一個以夏布繡爲核心,極具地方特色的産業集群,積極融入鄉村振興,免費培訓10萬人次,帶動萬余名婦女創業就業。
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新國潮的崛起,使夏布繡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攀升,獲得國家專利96個,還曾作爲“國禮”贈予各國使節。吳婉菁說自己和夏布繡都生逢其時,“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在IP化、多元化、數字化、國際化等方面開拓新的增長點。”
用苗繡技藝制作的“錦繡苗娃”
貴州張秀珍的參賽項目《指尖上的“舞者”——歐東花》獲成長型企業組亞軍,參賽作品是她與婆婆歐東花一起用苗繡技藝制作的“錦繡苗娃”。歐東花是黔東南有區域影響力的手工藝人,從小學習苗繡技藝,傾盡半生心血致力于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曾代表苗繡手工藝人去國外進行文化交流。歐東花還用收藏的一萬余件民族服飾及工藝品創辦了黔東南州最大的民營文化博物館,藏品有苗族刺繡、銀飾、蠟染、挑花、織錦等,具有極高的曆史和文化價值。
成長型企業組亞軍“指尖上的‘舞者’歐東花 ”主創人張秀珍
作爲這個非遺家庭的一員,兒媳張秀珍接過了傳承的接力棒,“將傳統工藝轉化發展,是我們這一代年輕手藝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已經開始培養孩子學習刺繡了,讓苗繡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國潮新風,傳統手藝滋養時尚生活
手工刺繡和手機充電寶,像這種看似完全不搭界的東西被“開物成務”玩轉了。“國潮禮物——手繡3C”項目獲得了成長型企業組季軍,這個來自深圳的團隊致力于禮品的非遺化改造,研發刺繡衍生品,將刺繡、雕漆工藝應用于移動電源、手機殼、音響等産品設計中,讓年輕人從電子産品中領略經典文化之美。
“開物成務”中的“開物”是解構,是指將非遺項目進行解構,提煉經典文化元素。“成務”是再造,結合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通過設計優化和供應鏈創新融合,實現非遺再造轉化,助力傳統消費産品升級。傳統制造企業經過非遺手工藝點石成金,解決産品同質化的問題,收獲更多的商業溢價空間。
成長型企業組季軍“禮品的非遺化改造,盡在‘國潮禮物——開物成務’”主創人王素娟
“開物成務”創始人王素娟解析這種融合:“比如‘喜上枝頭’系列,我們先是從經典的湘繡作品《百鳥朝鳳》中提取了一只小小鳥,然後用這只鳥的形象去相應設計研發相關的刺繡藍牙音響、移動電源、無線充電器等産品。”
“開物成務”團隊四年來,針對全國各大繡種開發了系列産品,盡可能擴大非遺活化再造的範圍。完成了針對刺繡、雕漆、藍染等中國傳統工藝文化基因系統性的解構和梳理,積累了幾十萬字的文字資料和豐富的視頻資料。將非遺文化與深圳先進的設計制造能力結合,開發了手繡3C系列、雕漆包裝禮盒系列、藍染家居系列等近200個非遺元素跨界産品,對口幫扶了3000多名貧困婦女,給她們提供長期的、可持續的穩定訂單。産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阿聯酋、印度、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熱銷,被作爲具有東方美學的中國特色文化産品。
談到未來,王素娟說:“希望所有熱愛手工藝的人和我們一起架橋。通過這座橋貫穿傳統與創新,鏈接曆史與當代,融合東方和西方,讓守藝人與更廣闊的世界連接,設計師與更滋養的文化對話,讓前人的智慧與當下生活相融。”
專業賦能,“學院派”演繹非遺新文創
“匠·生萬物”非遺文創團隊獲得初創型團隊組冠軍,意味著婦女手工創業迎來了“學院派”。
與傳統的家庭式傳承和師徒式傳承不同,這個非遺文創品牌是由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師生主創的。團隊中有大學教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民間美術系的研究生、本科生。專業背景既涵蓋了刺繡、陶瓷、蠟染、銀飾等貴州主要特色手工藝,又兼具藝術學理論、産品設計實踐、産品材料、文化遺産保護等相關專業背景。
非遺手工技藝運用于家居、茶具、飾品等設計中
“學院派”用全新的方式探索著傳統手工技藝的活化之路。在設備齊全的傳統工藝實驗室裏研發新材料、新技術,研發非遺文創産品300余款,獲得外觀專利98個。他們利用高校教學、科研、平台等多方面資源,打通設計師、傳承人群、加工企業、銷售平台之間的壁壘,搭建有設計、有産品、有生産、有市場的非遺發展新體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基地,可以進行普及培訓和研修培訓,培養了一批實現民族工藝美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並與20多家非遺工坊、3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通過他們帶動了大批婦女就業。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化屋村扶貧車間,縣苗族蠟染非遺傳承人彭藝落落大方地向總書記介紹了苗族刺繡和蠟染技術,被很多媒體報道。彭藝就是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回鄉開了講習所,帶著黔西縣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群衆就業。
大名鼎鼎的網紅品牌“王的手創”的創辦者饒勇、王丹青也是貴州民族大學學生,他們大力推廣貴州苗族刺繡技藝,在電商領域開創傳統手工刺繡新品類,先後爲《大魚海棠》、《你的名字》、《大鬧天竺》等電影及中國國家博物館設計制作刺繡文創衍生産品。
初創型團隊組冠軍“‘匠·生萬物’
貴州高校師生
非遺文創品牌”
主創人陳梅
“匠·生萬物”團隊負責人陳梅教授是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長期奮戰在民族手工藝教學一線,帶領團隊探索出“文化傳承+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適應民族地區文化經濟發展的優秀人才。同時他們還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在中小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鄉村美育”等民族手工藝相關活動。
陳梅說:“非遺手工技藝的保護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是其重要的原則,而‘活化’則是保護傳承的關鍵。作爲由高校師生組成的團隊,我們不僅要進行保護傳承,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更多的非遺手工産品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實現其活態的傳承與發展。同時,讓更多的青年人參與到非遺手工創新之中,培養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進生活,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