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金角財經 ,作者佛系耍流氓
國內第一家退票不退錢的航空公司出現了。
當然,這種騷操作,你大概已經猜到了,就是來自海航。
以後,買海航的機票想要退票,拿回來的估計就是退款金額相當的代金券。
近幾個月,因爲新冠疫情原因,大量航班取消,各航空公司都面臨退票量激增問題。爲了減少資金流出,海航開創性地把機票退票金額換成有一定使用期限的代金券。
真金白銀的機票錢,變成了只能買機票的代金券,中國的消費者還是第一次遇見。其實,這已經不是海航第一次搬出代金券應付資金短缺問題。用代金券支付一切,包括欠員工的錢,海航在這方面是個老手了。
如今的海航,正如撞上冰山前的坦泰尼克號。風雨飄搖之際,各種你未曾想象的神奇操作陸續開始。
疫情是個筐,啥都往裏裝
自從疫情以來,全球的航空業進入至暗時刻。但是,相信沒有哪家航司會比海航更難。
疫情是個筐,啥都往裏裝。
4月14日,海航才因爲臨時開會把到期的“13海航債”要求延期一年支付而被投資人譴責,曾經最大的中國民營企業,變成債券行業“史詩級”流氓。
惹了衆怒,海航的道歉就以疫情爲由,希望大家能理解一下。
退票一事上,海航還是以疫情爲由,爲自己開脫。
從2月初開始,有乘客陸續發現,海南航空在客戶申請退機票時一直拖著不審核、不退款。等了15天後,客服勸說乘客接受另外一個方案,以1:1.1的代金券作爲補償的退票方案。代金券的有效期及適用航班的截止日期爲2021年1月31日,代金券有效期結束後,未使用部分可申請退現,但額外獎勵代金券部分不退(即代金券面值3/13)。
客服表示,海航將發放代金券以取代退還現金,代金券面值等同于等額現金抵扣票款。這個代金券可以在海航航空官網和APP中購買海航、大新華航空自營國內、國際及地區客票時使用。
但是,代金券的使用有諸多限制條件,包括需要一次性使用,每張機票可使用一張代金券抵扣;代金券不可累積成積分、不可申請報銷憑證等。
“海南航空一直不退款,忽悠辦代金券”不是個別現象,大部分海航乘客在退票環節,都遭到了客服的諸多推搪。客服表示,因爲疫情影響,退款工作量暴增,讓消費者等候,並且不斷勸說消費者把退票的現金變成代金券,這樣就可以快速到賬。
有多名網友反映,退票發放代金券似乎已經成爲海航默認的退款方式。有網友的退票申請本人不知情時,代金券就莫名其妙地被發到賬戶上。
對此,有同樣遭遇並且成功追回退款的網友支招說,無論是不退款還是變成了代金券,可以直接向中國民用航空局投訴,如果7個工作日不回複便撥打12326接著投訴。
疫情改變了很多行業和企業的命運,航空業無疑是遭受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航空業的運營成本非常高,飛機如果停飛,航司每一分一秒都在虧錢。
近幾個月,退票難成爲航空業消費投訴最多的問題。民航局“免費退改票”的要求讓航司不得不照做。但大量的退票會導致原本已經遭受重創的航司一時之間流出大量的現金。民航局的數據顯示,免費退票政策實行以來,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免費退票2000萬張,涉及票面總金額超過200億元。
整個航空業都在“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爲了拖延退票進度,減少現金流出,各大航空公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或客服拖延回複處理,或拖延退款進度。
而馬來西亞的亞航、泰國獅航、新加坡酷航等國外廉價航空決定采用只退代金券的形式進行退票。
4月2日,國際航協(IATA)在《致客運代理的公開信》中稱,允許航司發行代金券抵償退票款。
雖然以代金券代替機票退款是國際航協默許的做法,但不同國家的情況不同,行業協會的默許不能逾越當地的法律。在國內,這樣的操作前所未有,消費者對此更是難以接受。
把機票退款變成代金券的,放眼國內航司,目前只有海航一家。
其實,海航的目的人盡皆知——希望能夠減少現金流支出。
不過,航空公司不能把這種虧損強加在消費者身上。這是對消費者權益明目張膽的侵害。
無論人們如何質疑,海航都不爲所動。
這樣明目張膽地“耍流氓”,海航也不是第一次了。
償付給員工的代金券,可以繞地球飛幾圈了
海航不僅是國內第一家把機票退款變成代金券的航司,海航擅長用代金券兌換一切。
海航員工對此印象深刻。
2018年初,海航旗下的P2P理財平台前海航交所出現逾期。當時,海航承諾會爲旗下P2P兜底,並且推出了分三期兌付的方案。但在第二期兌付前,前海航交所發布《關于退出本金兌換機票代金券服務的預告說明》,通知投資人投資本金可以變成海航機票代金券的退出。
本金變代金券的兌付是以一比一的,平台投資者是在用真金白銀來買海航的機票。一位在前海航交所投資了30萬的投資者表示,“以後我把所有交通工具都改成飛機,我也用不完呀。”
要知道,海航旗下的P2P平台的投資者很大一部分是海航的員工或者家屬,都是因爲信賴海航才會把積蓄投入到旗下P2P理財。海航如此操作,等于把發給員工的工資獎金,轉了一圈,又變成了海航的代金券重新賣給員工……
旗下P2P爆雷,然後把員工的投資款轉個圈變成自己的銷售額,實在是一個精妙的棋局。
爲了融資,海航旗下設立了多個P2P平台。但無一例外地命途多舛,聚寶滙、微金所、金牛座、立馬理財等,有的逾期清盤,有的早已倒閉,有的已經被經偵介入調查。
在海航旗下的國付寶爆雷時,有員工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海航系旗下包括聚寶彙、天溢盈等在內的其他P2P理財産品也存在違規運作的情況。P2P平台的資金基本都是流向海航集團下屬子公司。
“爲集團融資,一定程度上也是考核標准之一。”上述員工表示,非上市公司願意融資給海航集團使用,是因爲公司的領導是海航集團派來的,領導會經常在海航系各家公司換崗。
設立P2P平台爲旗下子公司融資,嚴格來說,海航的這些行爲屬于自融。通過這一操作,海航又把自己的員工變成了債權人。
陳峰本人曾對媒體披露,海航難以兌付的P2P業務所需要的資金總額在100-200億之間,大約需要兩到三年還清。
海航難,做海航的員工更難。
海航發不出工資早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想不到的是,員工已經被逼到去做微商網紅,開拓副業。
4月18日,有媒體報道稱,海航員工收到了2月份工資,其中空姐和地勤的工資少得可憐。不少人只拿到幾百塊的工資;有空姐發現,,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的工資只剩幾十塊;有些空姐和地勤已經開始做起了微商。
處于破産邊緣的公司、被逾期的理財産品、被拖欠的工資……海航的員工們實在承受了太多。
風雨飄搖之際,你會見證各種神奇
海航最艱難的時刻,還遠沒有過去。
要知道,海航旗下P2P平台100-200億的兌付壓力,只是海航債務的冰山一角。
從2017年開始,由于國家要求限制國內企業在境外盲目投資,重點限制房地産、酒店等行業,並要求各大銀行排查涉海外並購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風險,但是正在海外沉迷于“買買買”的海航被重點關注,此後的融資因此受到很大限制。
自此,海航陷入流動性危機中,負債最高時曾達7179億元。這幾年,海航只能通過“賣賣賣”來續命。僅僅2018年,海航就賣了3000億資産,賣掉了300家公司。到了2018年底,原來的“八爪魚”被砍剩“兩主兩副”四個業務板塊。即便如此,債務危機仍舊沒有解決多少。
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航控股的總負債爲7067.3億元,而上半年的營收350.35億元。這樣的營收,對于海航的負債規模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目前,海航存在大量即將到期的短期債務,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截至2020年3月2日,海航系企業存量債有121只(包括51只同業存單和1只商業銀行二級債),存量債規模共計742.8億元,1年後到期及回售的存量債爲355.8億元,占比47.89%。
未來一年,海航還有那麽多短債要還,類似4月14日那樣的“耍流氓”的操作,估計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