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對于改善國民的文化素養和生活質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政府不斷加強硬件設施建設與軟件設施的配套,構建高效能的公共文化體系。新加坡政府在這一方面的許多作法值得借鑒。
硬件設施形成立體布局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功能發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加坡加大了對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通過新建和翻新建築改善文化設施,形成了以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民衆聯絡所(俱樂部)等爲主體的公共文化建築群。
目前,圖書館方面,新加坡已建立起國家、區域和社區三級圖書館體系,截至2012年底,新加坡圖書館會員人數已經達到210萬,成爲新加坡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館、博物館方面,新加坡政府正在籌設新的國家美術館。總投資6億新元,整體面積達6萬平方米,預計2015年竣工。該館將主要展示新加坡及東南亞的曆史及該區域19世紀以來的當代美術作品。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屬下共有11所展館,自去年5月起免費開放給公民和永久居民,獲得熱烈響應。
民衆聯絡所(俱樂部)是新加坡公共文化基層組織,負責各種社區活動的開展。目前,新加坡全島已建成100余個民衆聯絡所(俱樂部),成爲集文化、體育、培訓和娛樂爲一體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此外,還有新加坡華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文化團體,定期舉辦公共文化活動。這些類型不同的公共文化設施,針對人們不同層次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公共文化服務。
文化活動惠及各個階層
爲數衆多的公共文化設施爲新加坡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和民衆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加坡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借此組織了爲數衆多、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活動,主要有族群文化節慶活動和社區文化活動等。
新加坡作爲一個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爲加強種族和諧、鼓勵多元文化共同發展,在不同的節假日,政府支持舉辦不同族群的各種文化活動,比如每年春節和中秋節,都要舉行如“新年亮燈儀式”“春到河畔”“妝藝大遊行”“月圓河畔慶中秋”等文化活動,吸引上百萬民衆參與。在印度人聚居地“小印度”,每年根據其種族文化、宗教信仰,舉辦屠妖節、蹈火節等慶祝活動。此外,新加坡還舉辦“新加坡藝術節”“新加坡藝術雙年展”“新加坡夜同藝術節”“新加坡文化遺産節”和“百盛社區藝術節”等多項活動。豐富多彩的族群和全民文化節慶活動吸引了大量新加坡民衆參與。
除了各個族群的節慶活動,新加坡政府和基層組織還組織舉辦了爲數衆多、富有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2012年8月, 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推出“親近藝術、熱愛文化”活動,把國家藝術理事會、國家文物局、國家圖書館和人民協會所推廣的普及文化藝術活動全部歸納在一個活動名下,推動社區、鄰裏和民衆一起參與文化活動。國家文物局逐步在不同選區成立多家社區博物館,成爲組屋區的文化藝術中心,讓社區居民更容易接觸到文化藝術活動。新加坡人民協會自2012年起每年舉辦爲期一個月的“百盛社區藝術節”,組織民衆聯絡所(俱樂部)屬下100多個文化藝術團體的數千名社區藝術工作者和專業藝術工作者聯合舉辦200余場表演、展覽等藝術活動,目前已經成功舉辦兩屆,吸引了大量社區居民參與。人民協會還計劃在87個選區中增設“社區藝術站”,全國共設174個,這些“社區藝術站”將每月定期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2014年5月開始,新加坡政府推動發展社區藝術疑聚點,計劃今年設立10余個,推動藝術融入人們生活。此外,新加坡各民衆俱樂部還利用其完善的設施,定期舉辦衆多合唱、舞蹈、音樂、書法、繪畫、體育等活動,豐富人們的社區文化生活。
發展多元文化
在新加坡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新加坡政府充分發揮著主導作用。爲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發展,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資建立了一系列公共文化管理機構和公共文化設施,並通過制定發展規劃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快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並不是大包大攬、不計成本,而是一直爭取社會力量的加入。比如人民協會在建設民衆聯絡所(俱樂部)時,政府撥款90%、自籌10%;新加坡藝術節政府撥款60%、組委會自籌25%、票房收入15%;國家美術館政府撥款60%-80%,自籌20%-40%。政府財政撥款和自行籌措社會捐贈等資金已經成爲新加坡公共文化機構運作的常態化形式。通過這種方式既確保公共文化機構的公益性,又可鼓勵其面向市場保持活力和一定的競爭力,更好地爲社會公衆服務。
新加坡作爲一個移民國家,其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和多語言,構成了社會的一大特征。新加坡政府部門通過各種公共文化活動大力培育和諧融洽的多元文化,培養國民共同的價值觀,增進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正是由于新加坡注重培育和諧融洽的多元文化,才形成了如今不同宗教信仰、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社會風氣,散發出獨特而多元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也成爲其文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新加坡在探索文化産業發展方面注重展現自己作爲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文化交彙點的地域特色,通過整合多元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使其本土文化也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
完善基層服務 鼓勵民衆參與
據統計,新加坡每年各類社區基層組織開展的社區活動達6.5萬余場,參與人數達到800多萬人次,反映出新加坡社區基層組織異常活躍的特點。新加坡的社區基層組織主要是由新加坡的法定機構人民協會領導的民衆聯絡所(倶樂部)。民衆聯絡所(俱樂部)負責各種社區活動的開展,也是新加坡基層公共文化活動開展的主體,是集文化、體育、培訓和娛樂等爲一體的公共文化活動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全島已經建成由100多個民衆聯絡所(俱樂部)構成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爲社區民衆提供高效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對政府的文化治理也起著巨大的補充作用。民衆聯絡所(俱樂部)定期組織居民開展群體公共文化活動,每逢節假日還有各種種族文化慶祝活動,已經成爲新加坡民衆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政府認爲文化藝術不僅是值得欣賞的,更應該是可以參與和互動的,非常重視政府主導下的大衆參與。2012年1月,新加坡政府發布《藝術與文化策略檢討報告》, 將推動新加坡民衆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文化藝術將成爲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理念,大力鼓勵公衆參與公共文化活動,並提出了具體目標——希望把公衆每年至少參與一項文化藝術的比率增加一倍,參與人數也翻番。報告還提出6項策略和105項具體建議,近期又舉辦“百盛社區藝術節”、設立多個鄰裏藝術凝聚點等,通過多種措施吸引公衆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培養其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習慣,確保每個人不分年齡、種族、收入和教育,都有計劃參與和接觸文化藝術,讓文化觸手可及,使公衆把文化藝術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公共文化活動組織方面,新加坡堅持民衆需求第一的原則,如民衆聯絡所(俱樂部)采用家訪、發放問卷等做法及時了解民衆的文化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公衆的參與熱情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