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全
對于把子女送去海外留學的家長來說,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考慮因素。
新加坡備受家長青睐,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尤其是教育安全。
在美國頻發槍擊案、歐洲恐怖襲擊此起彼伏的情況下,安全的新加坡可以說是海外留學的避風港。
新加坡法律嚴明且執行嚴格,犯罪率極低,新加坡的安全教育在全球都是屈指可數的,而且學生從小就接受各種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大部分的幼兒園、小學都會組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加交通、意外等安全意識課程,並學會安全自救與防護意識。
所以,在各大國相繼爆出學校暴力、意外、虐童等事件的時候,新加坡卻始終是教育天堂,家長可以完全放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華人社會
新加坡的華人占了總人口的75%左右,日常交流使用普通話完全沒有問題,飲食上也以中餐爲主,公共設施的各種標識也基本都有中文,是典型的華人社會。
這使得中國學生初來乍到,不會有明顯的文化沖突,日常生活也完全能適應得來。
很多中國學生到了歐美國家,在強烈的文化沖突之下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種情況在新加坡就好很多。
雙語教育
李光耀在執政五十年期間投注大量心力,制定和實施雙語政策,把新加坡從一個語言複雜的前英國殖民地打造成一個多數人都通曉英文,同時懂得自己母語的團結國家。
從而造就了新加坡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形勢。李光耀自豪地將雙語政策稱爲“建國基石之一”。
所有新加坡的學生除以英語爲主要教學語言外,第二語言成爲必修課,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
以華人學生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將修讀十年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
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實踐證明,越早開始實施雙語教育,未來對語言的掌握就越可能更爲精通。
即便第二語言缺乏家庭環境、屬于非母語源流,也能夠成功地實施廣泛的教育,並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分流教育
分流制度是新加坡的教育特色之一,即通過分流考試,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孩子分爲不同的班級,學習難度不同的知識,以此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新加坡的小學學制是6年,小學四年級結束時,學生首次通過考試分流,按照考試成績把學生分成特別優秀的、一般的和較差的三部分,三部分小學生進入不同的班級學習,三部分比例依次是15%,75%和10%。
第二次分流是小學六年畢業時通過統一考試,也把學生分成三部分,成績特別好的10%進入特選班,成績良好的50%進入快捷班,余下的40%進入普通班。
第三次分流發生在中學畢業,學生通過劍橋O水准考試,形成第三次分流,最好的30%進入初級學院和大學預科(相當于我們的高中),它主要爲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接著的50%進入相當我國大中專的理工學院,余下的20%進入相當于我國職業高中的工藝教育學院。
教育國情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居安思危的國家,無論是政府還是國民,都非常具有憂患意識。
舉國上下都很清楚,作爲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要保持新加坡長期健康快速發展,唯有不斷提高公民的素質水平,建設人才型社會,教育才是新加坡發展的核心。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提升自己,尊重他人、和諧共處,國家應該爲每一位公民提供展示個人才能的空間。
這種危機感、這種憂患意識已經根植于每位新加坡公民的心中,並將其轉化爲不懈奮鬥的動力。
李光耀曾說:“教育是確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元素。”對新加坡人來說,不論種族、宗教或語言,讓有天賦才能的年輕一代接受最好的教育,使他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是新加坡政府和領導人以及每個家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