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知名藝術家,2019年4月21日,是華東(上海)美協成立65周年紀念日,作爲新中國第一個地區性美術團體,與賴少其先生在組建美協時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與上海中國畫院、上海美術館等又有著怎樣的淵源,包括他如何黃賓虹重新發現與推廣?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館長于在海近日就此接受了“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 的專訪,于在海也是賴少其先生的女婿,曾陪伴賴少其多年,對于1950年代的賴少其發現與推廣黃賓虹,于在海說:“賴老時任華東美協黨組書記,安排黃賓虹當華東美協副主席,1954年給他辦了個展。賴老從展覽中挑了一些黃賓虹的作品,編成了一本畫冊,並爲畫冊寫了前言。後又提議修複黃賓虹在安徽與杭州的故居。”
賴少其先生(1915-2000)
賴少其的藝術與傳奇經曆
澎湃新聞:翻看賴少其先生的履曆,幾乎經曆和參與了各個曆史時期和曆史事件,在您看來,哪件(些)事件對他的影響最大?
于在海:賴少其先生從1932年進入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西畫科開始藝術活動至2000年去世,有大約68年的藝術生涯。這68年間的很多曆史,賴少其先生都無形中有介入和參與,每個階段情況都不同,與當時的曆史和社會情況緊密相關。
第一階段(1932-1936年),他受新興木刻運動影響最大。1931年,魯迅先生在上海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但很快被國民黨鎮壓。在隨後幾年間,這一運動轉移到南方,李桦和賴少其等人在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創建現代版畫創作研究會,並在與魯迅先生的通信中受到很多教導和啓示。當時創立的廣州版畫創作研究會中都是20歲左右很有朝氣的年輕人,加之在抗日救亡的大形勢下,大家都有一腔愛國抱負,所以創作主題很明確,反映了當時政治形勢。賴少其先生原來學習西畫,但受魯迅和李桦先生影響,很快進入了版畫的創作。他和李桦組織了很多木刻版畫的創作活動,出版刊物,到廣東各處進行巡展,宣傳抗日救亡。
1934年6月,現代版畫會成員在木刻展廳內與李桦(右二)合照
賴少其,《魯迅先生》,1934年
第二階段(1937-1939年),賴少其積極參加抗戰宣傳。1938年賴少其先到武漢,參加版畫界活動,被選爲“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20位理事之一,武漢淪陷時,他于1939年到桂林成立了分會,這也是賴老一生中非常亮眼的時候。 他在桂林時主編抗戰刊物《工作與學習》、《漫畫與木刻》,與新興木刻和抗日救亡有緊密關系。這個階段給賴老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使他成爲中國新興木刻的開拓者之一。
1938年6月12日,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成立成員名單
第三階段是過渡階段(1939-1942年),賴少其先生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被捕,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他在獄中堅持革命鬥爭,堅韌不屈,在鐵絲籠中被吊了三天也沒有屈服,這顯示了賴少其作爲共産黨員革命立場,之後在地下黨安排下越獄。
賴少其刻《抗戰門神》,1939年
賴少其獄中創作《自由的高飛》
第四階段(1942-1948年),在蘇北參加抗戰,特別是解放戰爭期間,賴少其創建和開展“功勞運動”並産生廣泛影響,這也是他自己引以爲豪的曆史事件。在蘇中區黨領導陳丕顯安排下,賴少其越獄後回到蘇北抗日根據地,繼續進行抗日鬥爭。解放戰爭初期,賴少其主動要求到基層。當時俘虜兵特別多,爲了轉變俘虜兵的階級立場和思想覺悟。當時賴老經過宣傳部下連隊進行調研,進行總結後報告到延安。黨中央對此很重視,在全黨全軍推廣,這樣的政治思想工作新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賴老因此被評爲“幹部一等功臣”,這是他在解放戰爭時期做的一個很大的貢獻,在解放軍的記錄上也有專門記載。當時創建“功勞運動”的所有資料都被完整保存,連調研的紙片上的記錄都還在,現在藝術館已複制作爲資料。
賴少其整理1946年開展“功勞運動“ 手稿
第五階段爲1949年,賴少其作爲部隊代表出席新中國成立後即召開的二會,先是文化界的,後是政治性的,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949年7月,賴少其在第一屆全國文代會上發言
第六階段(1950-1952年),賴少其在南京主要做文化宣傳工作。全國政協會議結束回到南京,他任軍管會文藝處處長,組建了南京市文聯。他當時聽說傅抱石受到排擠,于是專門去拜訪傅抱石,團結知識分子,安排傅抱石做文聯常委,後來又安排傅抱石當文聯美術部主任。陳毅到南京時,劉伯承宴請,賴少其把傅抱石安排在第一桌,自己在第二桌,傅抱石特別感動。當時傅抱石還不很有名,賴老這樣是很不容易的,他主動團結傅抱石,體現了關心愛護藝術家的真情。
1950年,賴少其與夫人曾菲在南京。
第七階段爲1952-1959年,在上海的這七年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曆史。他當時是華東局文委委員,負責華東地區的文化藝術,又是華東文聯秘書長兼上海文聯副主席,並負責籌建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畫院等。當時是解放初期,整個上海的社會上有好幾千民間藝人,賴老要從中整編、精選加入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家,工作量非常大。上海地區,乃至華東地區的一些藝術家,包括傅抱石、潘天壽等,他都有專門拜訪。從這一點來說,賴老在開創期對上海、對華東地區的美術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且他早期很尊重這些藝術家們,也因此他在上海文藝界德高望重。
同時,他很注意保護畫家。他得知林風眠被列入“右派”的名單,于是馬上找到當時的宣傳部長,從名單中劃去林風眠的名字。後來林風眠到了巴西後聽說了這件事,專門來信表達感謝之情。賴少其對一些當時老藝術家都很尊敬,因爲他認爲尊重的是傳統,曆史遺留的政治和家庭身份是另一回事。
1954年,華東美術家協會成立大會紀念合影
賴少其回憶文章
1956年8月10日,上海美術館開館,賴少其請陳毅市長爲畫展剪彩和陪同參觀。
第八階段爲1959-1985年。因爲各種原因1950年代後期,賴少其被邊緣化了,當時的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愛才,把賴老調到安徽省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聯主席,籌建安徽省文聯和美協。賴老在安徽一幹26年,從1959年到安徽至1985年離開,組建了安徽省的文聯、美協、作協、音協、書協等一系列團體,因爲他很重視文化宣傳的作用,還幫助各個協會建了專刊。此外,他在安徽期間,還發現了安徽皖南古代的“徽派版畫”並將其弘揚光大。
1980年,賴少其在黃山寫生
第九階段1986-2000年,賴少其晚年專事創作,取得了更傑出的成就。80年代賴老被調回廣東後,他勇于“丙寅變法”,又進行創新,形成了後期山水畫的特色,形成了最終的他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賴少其《孤雲與歸鳥》,1987年
澎湃新聞:賴少其先生經曆的這些曆史浪潮是否影響他的藝術風格?
于在海:賴老早期在廣州從事新興木刻運動的時候研究了西方版畫,他在《民國日報》發表了很多關于蘇聯、日本、歐洲木刻創作的評論文章。同時他早期也受中國傳統木刻影響。因此他的早期風格非常典型,以抗日救亡爲主題,作品風格強有力。
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時,賴老到安徽之後,負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裝飾。安徽廳牆面很大,爲了讓作品符合要求,他吸收了古代版畫套色的特色,並結合生活創作了新工業版畫,在當時是一種創新,在中國美術界引起轟動。此時形成了一個以他爲代表的新徽派版畫的藝術風格。
到了70年代,賴老帶領安徽青年版畫家在安徽結合現實題材和各地人文景觀進行創作。當時的創作特色主要有三點。一是創作主題反映時代精神,二是尺寸大(他當時創作的版畫有像門那麽大的),三是注重色彩。安徽古代有套色版畫,但是還比較單調,賴少其就把西方的色彩運用融合了進去。新徽派版畫在全國多次美術大展中起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重要地位,形成當時新興的版畫浪潮。
賴少其等《旭日東升》,1960年
賴老後期的變化發生在到廣州定居以後,他充分吸收西方印象派的色彩,結合國畫的傳統的技藝,形成自己的個人特色。改革開放時,海外藝術影響中國。我陪他到法國、美國文化交流的時候,他很注意觀察學習西方的東西,再運用到自己的東西中,他想要自己的創作迎合新時代的特色。80年代時他常去廣東,感受到了當時廣東改革開放的變化。他的繪畫風格不是1985年到廣州之後發生突變,而是之前已經受了影響。1986年繪畫風格的變化,他自己叫“丙寅變法”,他的風格變化與改革開放的形式結合起來,受當時曆史機遇的影響很大。
1950年末,賴少其深入皖南調研,收集徽州藝人镌刻的42幅古代套色版畫,于1964年出版《套版簡帖》
澎湃新聞:除了版畫,賴老先生對山水花鳥畫,包括書法篆刻等門類都有涉及。其中他秉承著怎樣的中國畫傳統?又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于在海:時代精神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在藝術上也會有所體現。過去大家都認爲賴老專攻版畫的,沒想到他的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及詩文作品也很豐富。我們的展覽中系列地展示了賴老早中晚期的作品,體現了他的藝術創作過程。
賴老學中國畫是從1957年臨習陳老蓮花卉開始。當時賴少其組建上海中國畫院的一批老先生,比如傅抱石、吳湖帆等,都是搞金石書畫的,賴少其和他們交往時看的、談論的也都是這一方面的東西,所以他那個時候已經對中國書畫感興趣了。
1957年,賴少其在上海購得《陳老蓮花卉冊》反複臨習,進入花鳥畫的創作
賴老有兩個很重要的觀點。一是學習傳統從臨摹開始,但他並不是光知道臨摹線條、結構、圖形等,而是通過臨摹來領悟先人大家的厲害之處。他反複臨摹,從早期一直臨到90年代,我們的展出中也有很多他臨的作品。另一個是注重深入生活,積累創作素材。他的作品中還有很多題跋,表現了他對于傳統的臨摹與現實生活結合的觀點。
在學習中國畫時,賴少其最大的優勢就是他30年代初在廣州學校中打下的素描和寫生的基礎,但是他注意把西方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中國畫中。賴老當時非常勤奮,除了看文藝理論方面的書籍、應付正常工作之外,經常抽空去上海龍華的一個苗圃畫畫,創作了大概八九十幅花卉。賴老認爲花卉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觀察對象。他到了廣東以後,也對很多花卉進行寫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花鳥畫藝術。
1958年,賴少其在上海龍華苗圃用日本絹寫生花卉近百幅,後于1982年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花卉冊》
關于山水畫,就要講到1959年他到了安徽,作爲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到安徽皖南調研,發現了安徽皖南很有名的新安畫派。他臨摹了將近40件新安畫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從安徽省博物館借來漸江作品,按照原畫的尺寸一絲不苟地反複進行臨摹,現收藏于黃山市博物館。
《賴少其臨漸江“曉江風便圖”》山水(手卷)1962年
賴老不光學習新安畫派,還學習吳門的唐伯虎和金陵的龔半千,各有取舍。比如對于新安畫派主要取他們的焦墨的技法,在構圖方面則是學唐寅和龔賢,這就是他的山水畫傳統的來源。他的學習對象來自于多方面,再根據他自己的感覺和需要重點臨習融合。
賴少其,《臨唐寅匡廬三峽圖》,1962年
但是他後期的山水畫,主要取借于印象派的技法,吸收西方的傳統,著重色彩變化。西畫中也有很多表現山水田園的,光感很強,而在中國畫中,光感和色調的表現一直比較難,賴少其解決的方式就是充分運用顔色去表達。在賴老後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色彩的對比很強烈,就是爲了體現出光感的效果。賴老運用西方色彩的特點,也會使用西畫的顔料,吸收西方的傳統,追求用西方傳統的色彩方式來表現新的內容。因此,人們評價賴少其晚年變法後的作品,就很明顯地體現了一種時代精神。
賴老也很注意反映現實的生活,他的很多版畫和國畫作品都反映了自然景觀、人文曆史和時代變化。比如最典型的是他在晚年畫了很多關于香港回歸的作品。因爲賴老和饒宗頤關系密切,之前還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辦過一場賴老的專題展。
賴少其,《獻給黨的十五大和香港回歸》,1997年
賴老到了廣東之後,作品不僅融合了中西美術,對時代的表現也最強,他創作了很多反映廣東時代變化的作品,比如反映廣東改革開放之後的新建築、新面貌、新景象,描繪新的建築結構、人文景觀,體現新時代的特征。賴老通過畫風變化、對象變化、題材變化來體現這個時代,緊隨時代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
現在一些人講所謂的“文人畫”,我個人感覺有些是故弄玄虛。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文人,需要很高的學識和修養。如果沒有學識,沒有修養,沒有造詣,自吹自擂所謂“文人畫”,搞一些陽春白雪別人看不懂的東西,實際上沒什麽意思。
賴少其,《嶺南花似錦》,1991年
在書法方面,賴老長期臨王羲之的《蘭亭序》,行書非常有功底,他自己也很喜歡。他也學過鄧石如,練過尹秉绶,臨過“好大王碑”、“石門頌”。70年代他喜歡揚州八怪的金農,開始練金農體“漆書”。因爲賴老當時和趙樸初關系密切,揚州很多人想請趙樸初題字,趙樸初就說應該去請賴老題,因爲賴老寫的是揚州的金農體,所以現在瘦西湖裏有很多賴老的字,還有泰山等名山大川請賴老題字,賴老大多題的是樸拙有力的金農體。雖然賴老也寫別的書體,但是他對金農體情有獨鍾,很長一段時間裏寫的都是金農體。
賴少其,《韌廬》。1970年
賴老的篆刻創作主要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原本就是搞木刻的,有基本功。1966年,賴老被免去了所有職務,住在破草房裏。他就在那裏寫字、刻章。賴老自己說,他倒黴了,什麽都不幹了,就在那裏練字、搞藝術。中國篆刻有兩大派系,一個皖派,一個浙派。賴少其先生將兩派結合起來,刻了幾百方印,後來編成了《無逸室印存》。他也收藏了幾百方印,是傅抱石、錢君匋等人贈他的。賴老是西泠印社的理事,和幾任社長趙樸初、啓功等關系很好,我們正在策劃一個關于賴老和西泠印社名家交往的展覽。
賴少其印存,以及傅抱石刻賴少其印
賴少其對黃賓虹的認識和推廣
澎湃新聞:賴少其先生對黃賓虹藝術成就是如何認識的?又是如何推廣的?
于在海:關于這一點,在我們館2018年《筆墨傳承——新安畫派、黃賓虹、賴少其藝術淵源研究展》項目中重點做了介紹。
賴老與黃賓虹的交往始于上海美協,賴老到杭州拜訪黃賓虹,在交談中感到黃賓虹非常了不起,是真正的大家。黃賓虹經曆很豐富,在全國各地鑒定、出書,多領域都有涉及,藝術造詣也很深厚,賴老很尊重他。有一段時間黃賓虹正好得了白內障,眼睛看不清楚。賴老找醫生給他治療白內障,一開始黃賓虹怕動手術,賴老就去做他的工作,治好之後效果不錯,他就很感謝賴老從生活上關心他。賴老不會跟你講大道理,他一定是從藝術家的角度去和人交往,然後生活上要是有什麽困難他就幫忙。
“慶祝老畫家黃賓虹先生九十壽辰紀念”的簽到簿
特別是賴老還給黃賓虹祝壽。我們找到了一張照片,有賴老、潘天壽,還有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給黃賓虹祝壽時的簽字。賴老在祝壽會上代表華東行政委員會給黃賓虹頒證書。
1953年,授予黃賓虹“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獎狀
賴老時任華東美協黨組書記,安排黃賓虹當華東美協副主席,1954年給他辦了個展。現在黃賓虹的畫很厲害,但是那個時候名氣還不大。1954年的展覽是解放後黃賓虹的第一個個人展覽,他也很開心,展覽的作品全部捐給了政府。然而沒想到黃賓虹1955年就去世了,賴老從展覽中挑了一些黃賓虹的作品,編成了黃賓虹最早的一本畫冊。當時印刷條件很差的,印得也少。賴老親自爲畫冊寫了前言,具體地寫了黃賓虹藝術創作的特色,並對他的成就做出高度評價,這在黃賓虹名氣還不是很響的當時是很不容易的。當時對黃賓虹最早有研究的有傅雷、賴老,以及黃賓虹的學生王伯敏、王康樂以及張仃、王貴忱等。賴老作爲一個華東美協的領導能夠寫這篇文章,在那個講階級成分、革命鬥爭、思想鬥爭的時代是很擔風險的。
1955年,賴少其在黃賓虹先生追悼會上致悼詞。
黃賓虹原籍是安徽歙縣,賴老到了安徽以後,重視黃賓虹故居的恢複。1987年,我陪他到安徽歙縣參加黃賓虹研究會第二次會議,並參加黃賓虹故居的落成,賴老給他題字“人民畫師”,現在挂在故居中堂裏。80年代,賴老一直在呼籲並籌辦紀念漸江逝世320周年、黃賓虹誕辰120周年大會, 就在黃賓虹的老家安徽歙縣。來自新加坡、日本、中國港台等世界各國家地區一百多名相關研究者參加,寫了一百多篇文章,召開了一個大型的國際研討會。
1987年5月19日,賴少其參加歙縣黃賓虹紀念館開館典禮
賴少其沒到廣州定居前,就聯系成立黃賓虹研究會,1986年研究會在北京成立時,林散之、李可染等都是顧問,賴老因病缺席。研究會真正的第一次藝術性會議,是1987在安徽歙縣召開的。賴老和張仃都是會長,王伯敏是副會長,我也參加籌備了。歙縣的黃賓虹紀念館也在當年開放,賴少其去參加了活動。
1987年的四五月份我們到了杭州,我隨賴老去看看杭州嶽墳旁的黃賓虹故居,賴老看到那邊雜草叢生,房子破敗不堪,非常生氣,向浙江省領導反映了這一情況。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請賴老再開個座談會寫個報告,後來賴老就在杭州新新飯店召集了一次座談會,與會者有浙江省的宣傳部、文化廳、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美院等的相關人員。座談會結束之後我執筆了一份會議紀要,賴老向省委寫了信,附上會議紀要,省委省政府研究之後,決定撥款修複了故居。
關于“修複黃賓虹故居”座談會紀要
在杭州還有一件事,浙江省博物館請賴老去看黃賓虹的作品。賴老一看就批評他們,不能把這些好東西放在庫房裏,應該拿出來給大家看,給老百姓看,並提議應該建個黃賓虹紀念館,後來省博安排了常年展的黃賓虹紀念室。
1988年,賴老在浙江開了第三次黃賓虹研究會的會議。研究會當時人數不多,只有四五十個人,但都是很重要的老先生,有黃賓虹的學生、弟子、崇拜者,比如王康樂、王伯敏等人。活動在杭州,然後再到雁蕩山開會。黃賓虹研究會當時沒什麽錢,第四次開會的時候找到了江蘇省供銷社領導的幫助,老先生們就又去南京開會,在江蘇省招待所開了黃賓虹研究會第四次會議。第二到第四次會議的論文集都進行了發表,每一本都是正規出版,論文集收錄與會的專家學者寫的紀念黃賓虹的文章,賴少其曾題寫一本書名爲《墨海煙雲》的論文集。現在這些老先生們大部分都不在世了,論文集也成爲了珍貴的史料和寶貴的文獻,有曆史紀念意義。
1988年10月,黃賓虹研究會第三次會議後出版論文集《墨海煙雲》,封面題字爲賴少其所書
賴老的文章很實在,文風簡樸,他寫黃賓虹的幾篇文章各有側重點,從不同角度對黃賓虹進行評價。其中很重要的一篇《讀黃賓虹論漸江》,學術性很強,講的就是傳統學習的問題了。在這篇文章裏,賴老把黃賓虹對漸江的研究總結了七個方面,並加以拓展梳理、理論體系清晰。漸江是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所以這實際上也是把賴老、黃賓虹和新安畫派之間聯系了起來。
賴老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一直致力于黃賓虹藝術的推廣,直到他九十年代身體情況惡化無法繼續爲止。在這幾十年間,賴老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包括紀念館建設、論文集編撰、研究會建立等等。我想這些事情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了。
1985年5月,賴少其撰寫《讀黃賓虹論漸江》中總結了黃賓虹認真考證、研究、學習漸江並臨摹其作品的7個方面
澎湃新聞:之前你們舉辦的“筆墨傳承”展覽中,你們怎樣通過展覽梳理其中的關系?
于在海:我們從幾個不同角度來展示。第一個角度是賴老對新安畫派是如何認識和繼承的。賴老和新安畫派之間不是完全斷開的,也不是完全通過黃賓虹來了解,他原本就接觸到很多新安畫派的作品,所以第一個角度就是他如何通過臨摹和學習來領悟新安畫派的藝術精髓。
第二個角度是黃賓虹作爲皖南人和新安畫派的藝術淵源關系。賴老在研究黃賓虹時,發現他對新安畫派有研究,所以他後來又專門從這一角度寫了文章。
第三個角度是賴老對黃賓虹藝術的研究。雖然黃賓虹繼承了新安畫派的一些傳統,但也有他自己的東西,賴老把其中的精髓進行繼承。比如焦墨是新安畫派的基本技法,黃賓虹的作品中的一些濕墨技法是自己的特色,賴老的早期作品中則有很多既有新安畫派的焦墨,也有黃賓虹的濕墨,將兩者進行了融合。
我們這個展覽項目就是從這幾方面進行梳理和研究,把一些共同點找出來,比如他們都非常重視自然造化,賴老和黃賓虹都常常寫生。
賴少其撰寫《黃賓虹先生的爲人和作畫》一文,總結了“黃先生筆法有五、墨法有七”的筆墨之道,闡述了黃賓虹先生關于“畫有筆墨,更貴有丘壑”論斷的重要性。
同時,我們通過展覽來體現賴老弘揚黃賓虹藝術的重要貢獻。但因爲時間、精力有限,無法把方方面面都囊括進去,所以主要是利用我手上現有的和賴老親屬提供的文件資料和黃山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院等方面的資料,把它們加以融合,精選相關的作品和文獻來呈現這個展覽。由于我們館展陳等硬件設施不足,我們無法把一些好的作品借來展出,因此我們主要通過一些學術性的文獻材料來講清楚整個脈絡。至于我們選擇的作品,很多是有題款的,因爲通過題款能夠體現出賴老的美學思想、創作感悟和藝術理念。
這個精品展的主要目的是公共教育和推廣,讓大家了解總體的概況。所以我們分別對新安畫派,黃賓虹生平和賴老與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介紹。因爲黃賓虹經曆很豐富,還到過上海、杭州等地,我們去除了和主題關系不大的部分,聚焦在安徽,通過這個讓大家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並且我們強調藝術之間的聯系,把這個作爲一種美術教育的展覽來多方推廣。
賴少其,《黃山寫意》,1981年,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澎湃新聞:去年年底,賴少其藝術館、中華藝術宮等其他機構一起建立了長三角美術館聯盟,除此之外,你們其實也有很多對外的合作,請問你們是怎麽通過美術館這個平台去展示和發揚賴少奇的藝術和各方面成就? 你們館在這一聯盟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于在海:我們作爲長三角美術館聯盟發起單位之一,也是必然與偶然結合的曆史機遇。
首先上海美術館是賴老創建的,賴老和上海美術界很有淵源,這個之前我在講曆史的時候都有說過,就不再重複了,這是必然性。
第二,現在安徽省美術館還在籌建且目前沒有藏品,同時,合肥市也沒有美術館,所以我們是代表安徽省來的,這就是偶然性了。我從我們館裏選了藏品參展,以後可能還會有長期的關系。
還有一個因素是我們館和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之間一直有互相支持的關系。賴老不僅參與了上海美術館的籌建,之後也保持著往來,賴老在上海美術館辦過展,也捐贈字畫作爲館藏。2015年時,在中華藝術宮舉辦了賴老誕辰百年紀念的展覽,也是對我們館的支持。
“長三角美術館聯盟”合影,右一爲于在海
我們館雖然是個小館,只有四千平方米,但是在全國的影響很大。近十年間我們連續12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部(文旅部)重點展覽項目,4次榮獲部獎,這個在全國名家館裏是很少的,體現了我們的工作成效。
在長三角美術館聯盟中,作爲代表安徽和名家紀念館的角色,起到多元化、多層次、交流性重要作用。中國書畫名人紀念館有特殊的意義,也表現了中國文化多重內涵,不僅收藏和展出書畫名家的藝術精品及曆史資料,這是遺留給人類物質和精神的寶貴財富,同時名家各自風格的作品也代表了地域流派文化和不同藝術特色,應該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藝術經典和遺産精華。我們想通過長三角美術館聯盟進一步發揮藝術館的展示作用,也從不同層面交流並進行宣傳,進一步發揮藝術館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作用。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
楊佳怡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