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國商務部與新加坡等12國經貿主管部門聯合發聲,提出應避免實行出口管制或設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對必需品尤其是醫療用品施加的任何現有貿易限制措施,確保航空和海港等關鍵基礎設施保持開放,以支持全球供應鏈繼續運行、保持完整。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區域化貿易得到發展。今年前五個月,東盟取代美國、歐盟成爲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與此同時,作爲東盟的重要經濟體,新加坡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關系正不斷深化。
多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新兩國越來越強的關聯性、新加坡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以及兩國文化的相融相通促使中新關系不斷加深。他們還認爲,中新貿易關系的深化將促進東盟的發展。
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吳澄秋指出,新加坡在中國與東盟的政治經濟聯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根據新加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對新加坡的直接投資總額由2007年的3.98億美元到2018年的35.5億美元,12年間直接投資總額增長了8.92倍。
新加坡華僑銀行中國區個人業務前總裁李徽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新加坡成爲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首選目的地。中國對新加坡投資主要在幾個方面,一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服務領域,三是企業總部的設立等。”
他認爲,中新在進出口、政府合作、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其中金融領域的合作值得關注。
中新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中國與新加坡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的合作已經展開。
6月8日,中新“快捷通道”開通,旨在便利必要商務和公務人員航空往來。新加坡成爲中國同東南亞國家建立的首個“快捷通道”,中國也成爲首個與新加坡通過“快捷通道”政策恢複國際間旅行的國家。
新加坡貿工部常任秘書林明亮表示,首先選擇與中國恢複國際間旅行聯系是因爲中新兩國之間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自2013年起,中國就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月至5月,中新雙邊貿易額爲336.96億美元,去年同期爲347億美元,在疫情下僅同比下降3%。其中,中國對新加坡出口217.08億美元,去年同期爲204.8億美元,同比增長6%;自新加坡進口119.88億美元,去年同期爲142.2億美元,同比下降18.62%;中國對新加坡貿易順差爲97.2億美元,去年同期爲62.6億美元,同比增長57.23%。
專家認爲,中新兩國人民同文同種以及新加坡積極回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爲中新貿易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文化的相融相通是兩國人民的天然紐帶。“新加坡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彙點和結合點。由于華人占新加坡總人口多數,漢語普及程度高,兩國文化交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吳澄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加坡積極回應和對接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把握了兩國經濟聯系的重要機遇,並成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戰略支點之一。“中國非常重視新加坡作爲東南亞地區經濟、金融、航運中心的地位。”
此外,中國進口博覽會也成爲中新兩國加深貿易關系的舞台。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起,新加坡政府指定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率新加坡企業參加進博會。在過去兩年間,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帶領超過160家企業參展,在展會上簽訂了39個合作協議,成交額達4.12億新加坡元。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何鳴傑表示,新加坡企業將再度參與今年的進博會。據悉,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將在本屆進博會中有16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
何鳴傑表示,“我們相信進博會將繼續成爲新加坡企業向中國及世界展示服務和商品的絕佳平台。”
何鳴傑說,“我們的合作仍在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企業正在進入中國的服務業。新加坡企業在食品、醫療、教育和環保服務等領域的優勢專長與中國不斷增長的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具有互補性。”
除了雙邊貿易,中新兩國在其他方面也一直保持著密切合作,其中就包括雙方政府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該項目主要涵蓋金融、航空、物流運輸和信息通信技術四大重點合作領域,致力于開發通過重慶和新加坡連接中國西部和東南亞的“南方交通走廊”,該走廊將連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據新華社報道,自這一項目于2015年11月正式啓動以來,共有211個合作項目。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雙方依舊簽署了兩項合作協議,實施了三個項目,總價值超過3000萬美元。
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稱,該項目下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成功緩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成爲連接東南亞和中國西部地區的有效貿易新通道,加強了雙邊貿易路線和供應鏈的韌性,促進了食品、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的平穩流動,從而爲抗擊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領域合作成新亮點
“2020年是中國和新加坡建立雙邊關系30周年,金融合作一直是雙邊關系中的亮點。”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長孟文能6月18日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他指出,中新金融合作目前取得了良好進展,主要表現在:離岸人民幣市場壯大,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系有所加強,金融機構在雙方市場中的發展有了更多機會。
據李徽徽介紹,目前新加坡已成爲爲數不多但規模較大的人民幣清算中心之一,極大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及貿易結算便利。中國央行與新加坡金管局也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達到了3000億人民幣;雙方的金融機構也加大了業務合作,特別在貿易金融、項目融資、債券、投並購等方面。
吳澄秋向記者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有四分之一是流經新加坡的,因此新加坡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點之一。與此同時,新加坡也積極爲“一帶一路”項目推動融資合作。“新加坡是中國企業投資東盟甚至全世界的一個跳板。”
李徽徽同時表示,“新加坡對華投資也自1992年起有了飛躍的發展,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投資結構也逐步優化,從沿海城市逐步向中西部傾斜。”
兩國城市間的金融合作也正不斷增多。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上發表致辭時宣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繼北京之後,在上海設立第二個駐華代表處。
王瑞傑稱,新加坡和上海跨境人民幣合作項目可以進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支持東南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流動;新加坡和上海可以加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並擴大數碼和綠色金融合作。
新加坡交易所主席柯宗盛也表示,上海和新加坡可利用金融科技進一步推進創新發展,通過將數據和金融更好地結合,加上強有力的監管政策,交易所間可以建立起聯系,進一步加強透明度和價格發行機制,更廣泛地吸引全球資本的參與。
中新關系將促進東盟發展
疫情暴發以來,盡管全球供應鏈存在不穩定性,但是區域間的貿易往來呈上漲趨勢。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東盟進出口達1.7萬億元,同比增長4.2%,東盟成爲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李徽徽向記者指出,新加坡在東盟處于重要戰略樞紐地位,可以輻射到東盟各國,從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新加坡都可以稱爲“中樞”。
李徽徽認爲,中新關系的發展會有效地帶動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的發展。“中新兩國合作的深入可以完善和優化東盟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有效帶動經濟、就業和貿易增長。”
劉英表示,中新關系有利于推動東盟經濟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中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中新建設陸海新通道有助于加強東盟互聯互通;第二,中新金融合作有助于支撐東盟發展;第三,中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能完善和優化東盟成員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李徽徽認爲,中新兩國在數字化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將有效地促進東盟各國數字化、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發展,形成線下與線上多層次多元化的貿易圈。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