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就像一個複雜的江湖,不僅會遇上形形色色的人,還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事。
身邊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感慨找個靠譜的工作太難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職場存在各種各樣的歧視,甚至在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顯現了出來。
性別歧視:女性普遍處于弱勢
性別歧視是職場中最常見的職場歧視之一了。
人權觀察(HRW)對2013年至2018年期間,在中國各大招聘網站、企業官網以及社交媒體上發布的36,000多份招聘廣告進行調查,證實公共和私營部門都普遍存在“限男性”的招聘廣告。
雖然目前一直倡導“男女平等”,但女性面試職位時十分容易被問及婚育等隱私問題,在2017年的一項調查中,約54%的女性表示,她們在面試中被問過婚育情況。公司會考慮女性是不是會在入職不久後就進入産假模式,也就是說有一個員工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不在崗,且薪資需要照付,對公司而言就會考慮再三。
尤其是女性的體能上會弱于男性,因此也很容易在職場上處于一種被歧視的狀態。
年齡歧視:35歲成職場“榮枯線”
在許多崗位上都能聽到這樣幾句話:“他都這個歲數了怎麽還沒有做到管理層?”、“如果真的有能力,怎麽會這個年齡還出來找工作?”
很多公司的招聘中,都提到年齡必須在35歲以下,甚至國家公務員考試的要求都是35歲以下。曾有報道稱,超過八成的35歲以上求職者都感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遭遇了年齡歧視。
35歲似乎成了“職場榮枯線”,在一些吃青春的行業裏,如軟件行業、網絡公司,更傾向于招收年輕員工,一來沒有什麽社會經驗容易培養,另一方面年輕力壯更有發展潛力。而一些人到中年的員工,上有老,下有小,壓力與瑣事繁多,更容易遭到年齡歧視。
網絡戲言,“35歲前是人力資源,35歲後是人力成本”,可是36歲跟35歲有什麽本質區別呢?爲什麽35歲能做的工作,36歲就做不了?
學曆歧視:雙非學曆處處碰壁
求職時很容易看到赤裸裸的學曆歧視,部分校招企業就直接在招聘要求上表明只要985、211或者雙一流的院校的畢業生。很多公司甚至在第一輪簡曆篩選中,就把雙非學曆的學生篩選掉。
這其實不僅僅是企業的要求,更是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要求。這幾年來,有不少大學比較普通的學生,會在畢業前選擇繼續考研或者是出國深造,來追求讓自己的學曆水平更高一層,這種情況自然也加重了在職場中的學曆歧視現象。
這些職場歧視在短期內很難改變,我們怎樣才能遠離職場歧視呢?媒體人又如何找到新出路?
提升自身軟實力才是王道。要想成爲既懂得懂文化傳媒,又善于經營管理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強大的領導力和優秀的管理能力,同時具備這兩種素質的管理者,才能帶領團隊走向成功,同時實現個人的卓越發展。因此,不少優秀的媒體管理人員找到了一條突破職業天花板之路,那就是讀個MBA。讀MBA是錦上添花,是職業寒冬裏的“雪中送碳”。
亞太未來商學院作爲一所立足新加坡、面向全亞太的綜合性商學院,提供多項學曆課程。其中,亞太未來商學院和西班牙武康大學聯合推出的MBA課程,包含了財務金融、企業運營、團隊建設、商業戰略、法律法規五大方面,還附贈亞太國際高級研修班課程。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助你規劃精彩人生!
這麽優秀的你,可千萬別輸在職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