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TONE
在2006年啓動的美國空軍下一輪加油機競標中,從空客A330寬體客機發展而來的KC-30(A330MRTT)異軍突起,把美國本土航空巨頭波音的KC-767方案打得體無完膚。
但在技不如人的劣勢下,波音仍舊是笑到了最後:從就業、政治等諸多方面出發,美國空軍最終做出了偏袒波音的決定,于是KC-767方案入選,並更名爲KC-46A。不過,美國空軍到頭來還是要嘗到自己釀造的苦果:近日美國空軍出于安全考量發布了新禁令,禁止KC-46A執行貨運和人員運輸任務。
圖爲裝運”悍馬”高機動車的KC-10加油機,執行類似貨運任務也是它的強項。
和傳統的、執行單一空中加油任務的加油機不同,當代現代化加油機普遍從寬體客機改造而來,這就使得它們的貨艙截面和容量往往超乎外界想象:傳統的貨運托盤和航空集裝箱自然不在話下,偶爾送送裝甲車、牽引式火炮等”小件重裝備”也是分內之舉。
而美國空軍本次發布的禁令,無論是要對正在”換裝”的加油機部隊,還是整個空軍戰略空運盤子都影響極大,幾乎可以用”自斷一臂”來形容。
圖爲新加坡空軍的空客A330MRTT加油機,帶有獨特的五十周年慶典塗裝。
當然,逼得美國空軍打出這張牌的不是誰,還是KC-46A加油機和波音自己:在近期的實際使用當中,KC-46A加油機的貨艙地板鎖扣出現了松脫迹象——這意味著在飛行過程中,計算好重量分布的貨物可能隨時位移,繼而讓飛機變得失去平衡,最終因爲難以控制而墜毀。
而匪夷所思的是,波音767系列飛機改裝成貨機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曆史,出現這種問題實屬不應該——換句話說,波音很難用”設計失誤”這樣的理由搪塞過去。
圖爲A330MRTT加油機的”空中醫院”形態,仰仗于對擔架、設備的絕對固定。
事實上,波音KC-46A加油機的麻煩還不止如此。安全問題之外,KC-46A的加油硬管控制系統存在硬件缺陷,容易對受油機的塗層表面造成損傷,這一點對B-2、F-35、F-22A等隱身戰機而言相當致命;此外,美國空軍的A-10C攻擊機也無法兼容KC-46A的加油硬管,波音公司還必須爲自己的”設計失誤”重新返工,並爲相應的費用”埋單”。
不過說到底,波音仍舊在KC-46A項目上賺得盆滿缽滿,只有美國空軍在默默承受著最慘痛的代價。
圖爲已經”羽翼漸豐”的空客A330MRTT加油機隊。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當年性能優異,卻被美國人以各種理由搪塞,繼而被剝奪競爭機會的空客A330MRTT加油機,如今已經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成熟服役,更出口到澳大利亞、阿聯酋、沙特、韓國、新加坡、挪威等外國,取得了如今KC-46A”想都不敢想”的完美成績。
而美國空軍手中的KC-46A,卻仍在”能用”和”不能用”之間反複徘徊……當然美國空軍從來沒有決定一款飛機是否”能用”的資格,曾經威脅退貨KC-46A的表態也被國會施壓收回。
圖爲”大象漫步”的KC-10機群,波音後輩要想替代它尚需時日。
事情到了這一步,實際上吃虧的也就不止美國空軍了。明明是一款”消耗庫存”的成熟型號,穩賺不賠的KC-46A卻把波音的聲譽進一步拖向無底深淵:在這過程中受損的不僅波音,也不單純是美國空軍的戰鬥力和士氣,就連整個”美國制造”的名聲招牌都要變得暗淡無光——時間終究會證明,走”上層路線”耍小聰明的波音和美國空軍,吃大虧的”美好旅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