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據路透社報道,日本Riken公司正在研制“半機械蟑螂機器人”,主要用于地震後的救援工作。據悉,該公司生産的太陽能薄膜與信號發射器可以讓蟑螂成爲自由行走的“工作者”,幫助消防員加快搜索救援工作。
(圖片來自:GMA NEWS Online)
盡管機器人領域中大多數産品都在指向消費市場與工業領域,但也許在救援工作中,它們的實用價值會更大一些。在最新的消息中,日本Riken公司完成了半機械蟑螂機器人的實驗,通過將信號發射器與軟性太陽能薄膜安裝在活體蟑螂身上,利用它們在震後的巨石瓦礫中搜索受困者,減少震後次生災害對救援人員産生的傷害。事實上,此次實驗基于早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蟑螂控制實驗之上,但由于從前的實驗並未采用半機械化,在實用性上不太高。
(圖片來自:GMA NEWS Online)
當然,這並非是半機械機構機器人或是微型機器人首次參與到實驗當中。早些時候,西北大學公開了“螃蟹型”微型機器人的實驗資料,其中小巧、靈活和可彎曲的特性,使其可以參與到更細致的工作中,例如微創手術。不過,這樣的微型機器人仍然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實驗主負責人John A. Rogers表示,將在往後的測試中加入更多配件,以完成不同的任務。與此次提到的蟑螂機器人的不同之處在于,螃蟹型機器人需要在特定條件下使用,無法獨立完成搜尋任務。
(圖片來自:pexels)
除了微型機器人之外,例如四足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在實驗中也有測試其救援、作業和運輸方面的工作,一旦正式啓用,可以幫助消防員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務,尤其是四足機器人在山地、碎石與窪地中的靈活性,在不傷害人類的情況下實施救援。但不得不說,日本Riken公司正在進行的蟑螂實驗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産量不足。這種“機器人”最大的特點在于采用了活體蟑螂,而微型信號發射器與太陽能薄膜只能通過人手安裝,一旦遇到大型地震災害,也許上萬只都不夠用。
(圖片來自:GMA NEW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