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蘇東坡傳》
書籍簡介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國現代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醜。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稣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爲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爲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爲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爲我喜歡他。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爲《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爲中心,以閑適爲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爲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經典節選
▲可是,別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蘇東坡會因事發怒,但是他卻不會恨人。他恨邪惡之事,對身爲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挂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爲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所以,蘇東坡並非才不如人,因而也從不恨人。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自然本身,是精神,是活潑潑的,而畫家應當在畫裏把握萬物此種無以名之的內在精神。所以畫家在畫秋天的樹林時,不應當以描繪樹葉豐富的顔色爲目的,而是要捕捉那不可見的“秋意”或“秋思”,換句話說,要使人覺得要披上一件夾大衣出去吸那幹爽清涼的空氣,似乎在大自然季節的蛻變中,看得出漸漸陰盛陽衰了。
▲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刹那之間的表現,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間存在在軀殼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認爲那不盡然。至于他自己本人,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時光……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即使他追尋長生不死的仙丹露藥終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
掇檢書評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爲樂而已”。談及東坡居士,恐不喜其者少矣。他有滿肚子博學,是詩人,是詞人,是文豪,還擅長書法和繪畫。盡管一生遭遇多次貶谪,他卻很少悲歎自己的不幸,相反,他總是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風景,美食與樂趣。什麽事情,經過他的點染,便覺得新奇有趣,翻出一層新意思出來。是他,寫西湖的濃妝淡抹總相宜,奠定了西湖的審美地位;是他,寫如何把豬肉做的鮮美,至今人們還按照他的法子燒東坡肉;是他,來到嶺南這樣的地方,還能夠發掘它的好處,在那裏買田置舍,還說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世上的艱難苦恨,荊棘豺狼,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霁月清風,晴天朗日。還有什麽能難倒他呢?他是如此的興致勃勃,又是如此的超越世俗。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 end •
編輯:木子|審核: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