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5月26-27日,由中國礦業大學主辦、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合辦的第九屆能源、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在我校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波蘭、澳大利亞、芬蘭、德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挪威、瑞典、智利、法國、意大利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與會人員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共話能源領域轉型發展,共謀可持續發展良策,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觀點、新方案。
校黨委書記劉波講話
大會主席、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致辭
大會組委會主席、副校長卞正富主持會議開幕式和閉幕式
校黨委書記劉波,大會主席、校長宋學鋒出席會議。大會組委會主席、副校長卞正富主持大會開閉幕式。宋學鋒致辭並宣布會議開幕。他說,能源、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此次國際會議的召開恰逢其時,以碳達峰碳中和爲契機,推動煤炭行業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邁進,促進能源、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並解決的時代命題。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不懈做好煤炭安全綠色開采、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也將積極謀劃未來能源資源開發等領域的“新文章”,加快從以煤炭爲主的傳統能源開發,向潔淨能源、新能源、資源、環境等更廣闊的領域拓展,加快推進創建能源資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幕式後舉行全體會議,6位主講人先後作大會主旨報告。全體會議由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我校環境與測繪學院薛勇教授主持。在26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莫納什大學Ranjith教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宋學鋒校長先後致辭。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莫納什大學Ranjith教授致辭
Ranjith在致辭中表示,能源和資源是人類福祉的核心,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深層地球以及高效經濟開采資源的新方法在未來可持續性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希望來自全球的參會代表們能夠在本屆會議上傳播和分享知識,用自己的科學經驗和技能來推動實現世界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融合的共同願景。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劉峰致辭
劉峰在致辭中指出,能源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疊加,俄烏沖突加劇,國際能源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全球能源體系正發生結構性轉變,存在供給失衡風險和地緣安全沖擊,能源安全面臨的風險因素進一步增加。站在能源革命與“雙碳”戰略的新起點上,面對新時代賦予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只有不斷科技創新才能推動煤炭從基礎能源向保障能源轉變,從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發展。
國際高等教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礦業工程教育能力中心監事會主席、俄羅斯聖彼得堡礦業大學校長Vladimir Litvinenko教授作了題爲《評估礦産資源管理中國家的作用》的報告。他指出,礦産資源作爲自然資本,應通過專業的國家管理將其轉化爲足以保障國家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物質資本。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綠色建築聯盟主席、東南大學缪昌文教授作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綠色建築聯盟主席、東南大學缪昌文教授作了題爲《綠色低碳建築材料》的報告。他提出在實施“雙碳”戰略的背景下,建築領域的碳排放量在總排放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給建築業帶來了極大挑戰。他在報告中分析了海外和中國建築業碳排放的現狀和趨勢,並在此基礎上介紹了碳捕獲、碳利用和碳儲存的相關領先技術,以及最新的與綠色低碳建材相關的關鍵技術。
波蘭科學院院士、AGH科技大學校長Jerzy Lis教授作報告
波蘭科學院院士、AGH科技大學校長Jerzy Lis教授作了題爲《AGH科技大學在波蘭和歐盟資源、能源和氣候政策領域的倡議》的報告。他介紹了AGH科技大學的概況和科研優勢,並指出在波蘭和歐盟政策範圍內進行資源、能源和氣候相關的研究已經成爲學校目前的主要科研戰略之一。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ISRM)會士周迎新教授作報告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國際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ISRM)會士周迎新教授作了題爲《地下空間利用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新加坡的經驗》的報告。他表示,當前地下資源開發雖然由于成本過高、規劃複雜性等原因還無法被大範圍推廣,但地下空間利用仍然是滿足可持續城市發展需求的重要資源和解決方案之一,具有極大潛力。他結合新加坡的實際經驗,探討了地下空間在應對可持續發展關鍵問題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Jan Cilliers教授作報告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Jan Cilliers教授作了題爲《月球采礦理念將改變地球的采礦業》的報告。他具體分析了月球表土選礦的問題和潛力,探討了月球采礦作業的可能規模,並評估了將技術和相關操作概念借鑒到陸地采礦作業中的可能性。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原熙博教授作報告
中國礦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原熙博教授作了題爲《電氣化革命–實現碳中和的途徑》的報告。他表示,新電力革命已經到來,建設以可再生能源爲主的電力系統並減少發電過程中的碳排放將成爲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途徑。報告還深入探討了基于電力電子技術的電力系統與傳統電力系統之間的區別和應用。
劉波書記爲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
劉波書記爲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
會議現場
26日下午至27日,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與綠色發展、能源科學與技術、智能化裝備與技術、職業安全與健康、礦物與先進能源材料、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能源資源清潔加工與轉化、地下空間資源開發與利用、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等11個分會議題共39個單元展開討論,交流了近400篇報告,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27日下午舉行會議閉幕式。劉波書記首先爲11個分會的獲獎者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本屆會議共評選出“優秀論文獎”37篇、“優秀口頭報告獎”75篇、“最佳牆報獎”12篇。隨後,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柬埔寨籍博士後NGO ICH HUY,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土木、采礦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Ting REN教授,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中美能源中心主任Richard Bajura教授分別發表參會感言,對本屆會議給予了積極評價。劉波代表學校講話並宣布大會閉幕。她表示,本次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提出許多真知灼見,將對國際能源、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科研和實踐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中國礦業大學始終重視開放辦學,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發揮學科特色優勢,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她說,中國礦業大學願以本屆會議的召開爲契機,與國內外同仁攜手並進,強化在能源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全方位合作,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本屆會議由俄羅斯聖彼得堡礦業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西弗吉尼亞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波蘭AGH科技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波鴻工業大學、越南廣甯工業大學、印尼老兵建設大學、阿根廷薩爾塔天主教大學、芬蘭拉彭蘭塔理工大學等11所海外高校參與協辦,並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礦業工程教育能力中心、中國煤炭學會、國際綠色建築聯盟、《礦業科學技術學報》、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的支持。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開閉幕式及全體會議環節通過會議官網同步直播,結合Zoom會議室、線下現場等方式,參與人員總量超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