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間望著
陪伴著老福州人
生活的它們
滿滿都是回憶
我瞬間覺得自己好幸福
1
福建老酒
福州人下廚,什麽都要放一些福建老酒。或是將蛏插在老酒裏炖,或是在撈化、線面出鍋的時候淋上老酒,啧啧那叫一個香啊!
“福建老酒”曆史可悠久了,始創于清乾隆年間,早在一九五七年就被列爲福建省名酒!因其風味獨特,“開壇香萬裏,洗甕醉千家”說的就是它。
2
羅星塔牌味精
老福州人的廚房應該常常見到羅星塔牌味精的身影。福州味精廠建于1957年,上世紀80年代是福州味精廠最輝煌的時期,當時的“羅星塔”牌味精在福州也是家喻戶曉。
2009年福州味精廠搬離了工業路,也宣告工業路告別“工業”身份,想當年這裏聚集了福州保溫瓶廠、玻璃廠、燈泡廠,搪瓷廠…..昔日道路兩邊林立的工廠,已成爲“老福州”的記憶。
3
古三座澡堂
在鼓樓區溫泉街道辦事處溫泉村,名爲“古三座”的澡堂,據說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稱得上是福州最古老的澡堂之一。至今仍有許多老福州慕名前來參觀,順便洗一洗這裏的“金湯”。
溫泉村的老人說,幾十年前的古三座是露天大池子,當時有一個“日男夜女”的不成文規矩:白天專供男人洗澡,晚上則是女人的天下。到了傍晚,婦女們都會准時在澡堂門口排起了長隊等候,如果到了時間而澡堂裏還有個別男的未洗完澡,女人們就一窩蜂地擁進澡堂,嚇得幾個男的穿了褲衩就跑。
4
回春藥店
從清乾隆55年(1790年)創辦,曆經兩百多年歲月沉浮。當年的回春一度輝煌,有‘北同仁,南回春’的美稱,清末民國初,該店年營業額就可達十幾萬元,純收入超過5萬元!
當年,藥店內還有鹿園,每逢割茸,必定引來衆人圍觀。時至今日,回春藥店早已融入南街,成爲南街曆史文化厚重的組成部分。
5
鼎日有肉松店
肉松配稀飯一定是不少福州人的大愛吧!肉松創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鹹豐三年(1853年),閩侯上街人。因家貧,來福州當兵,後學廚,最後進入劉府當家廚。
一次,在烹煮方塊肉時,因煮得太爛,不得已就試著將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別調料,焙成條狀肉絨,勉強端上桌去。不料劉府人食後非常滿意。于是林鼎鼎不斷加以改進,使之成爲人人喜嘗的名牌産品而流傳下來,就是現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6
永和魚丸
說起福州,怎麽也繞不開福州魚丸。慕名來福州的遊客,總少不了品嘗品嘗“蝦油味”十足的福州魚丸,名氣最大的就數永和啦。
永和魚丸店由福州人劉二俤于1934年創辦。上世20年代,劉二俤學會了打魚丸技藝後,去台灣發展,他曾在台北永和縣一家小吃店打工。30年代初劉二俤回到福州。
在家裏做好魚丸後挑到三坊七巷,用調羹在小碗裏敲動,發出清脆的響聲。1934年他在塔巷口開魚丸店。爲紀念他在台灣永和縣的經曆,稱“永和魚丸店”。
7
耳聾伯元宵
始創于光緒年間的耳聾伯元宵,在創立之初並沒有店面。當時元宵是福州老百姓觀看閩劇時喜愛的小點心,耳聾伯便跟著戲班子肩挑擔賣,走街串巷。
解放前福州人也窮,可以吃的東西少,點心之類的更是稀有。那時候桌面上沒有碗,碗都是客人自帶,元宵一下鍋就有客人拿著碗等著。這個百年老字號傳統小吃無意間記錄了福州城的往事,無意間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曆史。
8
聚春園酒樓
“聚春園”始創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坐落于福州東街口,它可是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曆史名店,福州招牌菜的“佛跳牆”就源于聚春園!曆史上的聚春園那是達官顯貴、商賈名流會聚之所,聚春園的楹聯“聚多冠蓋、春滿壺觞”就是當年經營盛況的寫照。
9
“福州牌”火柴
“福州牌”火柴不僅是當年的全國知名品牌,更曾是福州的“形象大使”哦。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州牌”火柴專門推出一批高檔的定制火柴,用于賓館、旅遊、出口。提供給賓館的高檔火柴,印有賓館名字,那時能拿到一盒知名賓館的火柴,大家都會如獲至寶。
因爲“福州牌”火柴暢銷全國,福州火柴廠還把福州一些風景名勝印在火柴盒上,讓全國都能看到福州的西湖、金山寺等風景名勝。
10
一見喜牙膏
據說用了此牙膏,一見就喜歡,而且是小夥兒約會前必用喲。1978年,福州有了自己牌子的牙膏——一見喜。
它是純中草藥滴,可以防治各種牙病。可是,這麽好的産品後來被新加坡一家私人公司看中了。于是,一見喜……,我們再也見不到了。
11
福日電視機
你還記得二十年前,你家是什麽模樣嗎?老舊的沙發,藤椅,毫不起眼的鐵架,上面放著當年最貴重的家私——電視,而且還是福日牌的。有這麽一台電視,在那時,是多麽讓人豔羨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爲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家電企業,福日電視曾經是福建電子行業的一面旗幟。1994年,福日彩電産銷量突破百萬台,當時它與熊貓、金星、牡丹並稱中國彩電的“四朵金花”。
12
萬福來皮箱
這是奶奶、姥姥、媽媽輩出嫁時的必備品,你家能不能找到一個?據說,它也是“學來品”,清朝時從台灣學來的工藝。
這種皮箱密封性很好,裏外共4層,制箱時匠人像縫衣服一樣一針一線地縫到木板上……
13
警鍾牌桶刀
刀,是不能亂玩的,不小心割破手腳不好,如果割到小朋友就更不好了。所以,1957年福州生産的桶刀名字就叫做……警鍾牌。
原牌號王彩,由王道彩首創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後人王財富繼業。1957年加入福州市鐮刀生産合作社(現爲福州市柴油機廠),以警鍾牌作爲注冊商標。産品以枕厚、腹凹、刃薄、鋒利而聞名,除暢銷本省各地外,還曾遠銷東南亞各國。
14
龍鳳牌系列撲克
打牌,常常被認爲是不務正業的行爲。如何鼓勵大家多打、常打,它需要一個意義非凡的名字,才能讓打牌名正言順,所以“龍鳳牌”應運而生……
“常打牌您將成龍、成鳳,常打牌您能實現人生理想,常打牌您將爲中國傳統文化貢獻力量,常打牌……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請把打牌立爲人生事業”哈哈,不要當真哦,只是個廣告語而已。
15
閩江牌保溫瓶
老福州人家家戶戶應該都有這樣一個保溫瓶吧!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閩江牌保溫瓶因爲質量好,由東南亞市場擴展到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出口量僅次于上海。
1975年7月,保溫瓶生産從福州市玻璃廠分出,成立福州市保溫瓶廠。1980年起,閩江牌5號瓶膽在全國46家保溫瓶質量評比中連續6年獲第一!要知道早期工人們都是用吹管吹玻璃瓶膽呢,那質量杠杠滴!
16
“福表牌”電子表
早在1978年,福州市手表廠就從香港購進電子生産線1條,開始爲港商來料加工電子表,並少量生産“福表牌”電子表,到1984年,一年就生産了41萬只!
早期發條的機械表,價格都很高,特別是上海産的手表,往往要100元以上,當年是一名普通工人兩三個月的工資。而後來出現的電子表只要五到十元錢。當年,好多福州孩子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手表,就是這種“福表牌”電子表。
17
閩江牌縫紉機
記得小時候,外婆家就有一個。外婆坐在縫紉機前,踩一腳踏板,手拉一拉,嗚嗚唧唧中給家人做出一件件衣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閩江”牌縫紉機廠達到鼎盛時期。
在每人每年只有14尺布票的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縫紉機也就成了當時結婚必備的“三大件”之一。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閩江”也不複重現了。
18
美且有”糕餅店
名叫“美且有”,好直白的名字!“美且有”糕餅店,是許多老福州心中,好吃點心的代名詞,始建于清朝鹹豐年間, 是一家150多歲的老字號糕餅,一些老福州人,還常常轉大半個福州城去“追味”。
想起當年饞人的豬油糕兩毛錢一塊,那時的兩毛錢,可是當年一家人的飯錢!還有雪片糕,它摻入進豆芽,每片厚度0.9毫米,薄而不斷,卷指不裂,韌而不硬,色白如雪,芳香襲人,清甜適口,入口易化……
19
鄭興利剪刀
在老一輩福州人中,提到“鄭興利剪刀”,都會豎起大拇指,那可是曾經的“福剪”狀元。要說它的名氣有多大,“鄭興利剪刀”不但暢銷大陸,還走進了台灣。
鄭興利剪刀店第四代傳人鄭隆新說過:制作一把剪刀要經曆二十幾道工序,要一錘一錘慢慢敲打出來。但同樣功能和樣式的剪刀,也會有細微差別。可以說,每一把手工鍛造的剪刀,都是獨一無二的。
20
魏南林皮鞋
“魏南林”店址始設于台江中選路91號,原稱南林皮鞋店,由日本人創業經營。民國11年,日人回國由其職工魏冠洪折價承受自行營業,改稱“魏南林”。其所産腳掌牌皮鞋因量腳造型,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具有適腳、防潮、耐用、美觀等特點,除行銷國內各大城市外,還出口南洋、新加坡、美國等地。
1933年,第一次進入福州魏南林鞋廠的李寶源,如今不能做鞋,只能在鼓屏路上修鞋的犟老頭。
這些老店承載著
老一輩福州的記憶
記錄了福州城的往事
更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曆史
他們的存在讓老福州人們
記得他們曾經年輕過
同時,讓現在的人了解
曾經福州過去的輝煌
與福州如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