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海上,和招商維京遊輪,一起體驗不一樣的夏日生活。
招商伊敦號爲國內第一艘懸挂著五星紅旗的豪華遊輪,6月30日我們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出發,到達了海上花園城市·廈門。
這次的濱海雙城之旅,實在太好玩了,每天都住在遊輪上,在遊輪上吃,在遊輪上睡,到岸就參加岸上旅行,打卡了“琴島”之稱的鼓浪嶼,還有惠和石文化園,人文旅行,非常過瘾,下來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次的“海上之旅”吧。
7月2日,我們的廈門岸上行程分爲兩程,上午去了惠和石文化園、廈門白鹭洲公園,中午回船上用午餐,下午去鼓浪嶼,晚上再返回船上用晚宴。
整個過程都有電瓶車和旅遊巴士無縫連接,節省了很多時間,也非常方便。
來到廈門,少不了的就是廈門美食了,這些都是很贊的廈門街頭小吃,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然後,鼓浪嶼回船當晚,我們在主廚的餐桌用晚宴,品嘗到的非常地道的新加坡美食。
尋味新加坡
關于新加坡的印象,是鮮花盛開、碧海藍天的花園城市,
更是色彩斑斓、熱情四溢的南洋國度。在梵語中,
“Singa”是獅子的意思,“Pura”則代表城市,所以新加坡又被人稱作“獅城”。
這個地處馬六甲海域咽喉部位的國家,因殖民而誕生,因貿易而興旺。
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歐亞混血,四大種族在這座城市裏和諧相處,完美彙合了東西方文化精粹。
在這個“文化大熔爐”裏,飲食文化自然也是豐富多彩的。各種南洋風味的中式、馬來式、印度式菜肴,以及文化衍生的新加坡傳統娘惹菜,芳香四溢,刺激你的味蕾跳動,讓你垂涎欲滴。
“獅城舌尖之旅〞,以獅城街頭美味爲靈感的創意料理。
新加坡的小販美食
獅城的街頭小吃,當地人稱爲“小販美食”(hawker food),因爲它們聚集在全島一百多個熟食小販中心裏。
正如香港的茶餐廳、台北的夜市,這些從路邊攤演變過來的小販中心(hawker center),代表了一種當地飲食文化,是最能接觸民間美食靈魂的地方。
由于曆史上大量的移民,新加坡四大種族的代表美食總能在這兒找到。
這裏不僅有華人的肉骨茶(bak kut teh)、福建面(hokkien mee),還有印度人的羊肉湯、飛餅(roti prata),馬來同胞的沙啰(satay)肉串、酸辣米粉(mee siam)以及新馬兩國獨有的娘惹*(nonya)美食。
隨著時間的沉澱,這些佳肴最終融合出了獨特的南洋風味。
菜單上的五道菜,每樣食材及調料都用心甄選,輔以精致的擺盤,以高雅並富創意的西式套餐形式,爲您呈現新加坡小販美食的精髓。
注:娘惹是古代中國移民和東南亞土著馬來族聯煙而生的女性後代的稱呼。
餐前開胃小菜-
紅火辣蟹
香辣狀殼蟹醋配荷葉卷
辣椒蟹絕對是新加坡的國民美食之一,紅醬汁是這道菜的靈魂,香辣中帶著微甜,配上軟殼蟹的鮮美、讓人胃口大開;荷葉卷髓醬汁吃,保證一滴不剩。
-前菜-
包羅萬“蝦”
羅慧沙拉搭配羅望子烤蝦
“羅慧”(rojak),馬來語是“不拘一格的混合”的意思,將風味濃烈的蝦膏和糖、羅望子、青檸等混合成風味獨特的幽,拌入新鮮水果及豆腐泡,再散上香脆的花生碎,每一口都令人充滿對南洋風情的幻想。
-湯-
養生肉骨茶
福建派藥材炖排骨湯搭配前油條
“肉骨茶”原是新馬兩地碼頭工人常吃的早餐。當時,這些下南洋打拼的工人往往只能吃上豬骨,于是便在湯裏補充些藥材,搭配一壺茶享用。新加坡肉骨茶分兩派:有湯色偏黑,藥材味突出的福建派;還有湯色偏白,白胡椒味明顯的潮州派。油條則是送湯的絕配。
-主菜-
海南雞飯
醬油汁刷白切雞、番茄莎莎、黃瓜
往黑醬油、蔥香姜蓉、蒜味辣椒醬
配雞油香米飯
南南雞飯可謂是新加坡的一道“國菜”,是上世紀由海南移民傳入,大受當地人喜愛。雞肉鮮美嫩滑,蘸料鮮香,極其簡單但卻美味無比。
-甜點-
椰香斑蘭蛋糕
黃蘭威風蛋糕夾糖奶油
搭配椰子冰激淋和郁糖漿
員蘭葉是新馬泰三國當地人常用的天然香料,味道清新香甜。而斑蘭蛋糕(pandan cake)是新加坡家喻戶曉的娘慧糕點。傳統的方法是用石頭體將斑蘭葉搗碎,榨取其葉汁使用。斑蘭葉和用椰樹花蔥汁液熬制成的“馬六甲椰糖”(gula melaka),是最佳風味搭檔。
遊輪上的娛樂
遊輪上每晚的娛樂,駐場樂隊演出,非常的精彩。
在劇院裏,可以看這些樂隊的現場彈奏,還是挺有意思的。他們配合是很好,有電吉他手,也有鋼琴,架子鼓,古琴,木吉他等樂器。
主唱是男的,他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挺好聽的。
所有參演人員,一起謝幕。
如果晚上想喝來兩杯,推薦《1872》酒吧,然後它們家的招版雞尾酒,名字也叫1872,非常特別的,有點帶白酒味的雞尾酒。
昨天是我們在船上的last night,我們就是一起在1872酒吧裏看節目度過最後一晚的。
Hi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