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皇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所以我們也自稱爲炎黃子孫,漢朝以前我們叫做“華夏族”或“諸夏”,而我們之所以稱之爲漢族,主要是因爲漢王朝而得名,漢族曆史悠久,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在中國大陸,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2%,在中國台灣,漢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98%,除此之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和西歐也有很多分布。但讓人費解的是,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大多數人都是漢族,且抗日時爲中國捐了大量錢財和物資,他們甚至在清明祭祖的時候都要回中國,可是他們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是爲何呢?
這個國家就是亞洲發達國家之一的新加坡,新加坡國家獨立的時間雖然比較晚(1965年),但是新加坡的曆史卻非常的久遠,最早可追溯到3世紀(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康泰所寫的《吳時外國傳》,在三國時期,新加坡的名字叫做“蒲羅中”意思是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到了元朝時期,皇帝曾派人來東南亞尋找大象,1330年的時候,一名叫做汪大淵的元朝人來到了這裏,稱新加坡這個地方爲“龍頭”。
到了14世紀後,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裏米蘇拉在新加坡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沒統治多久後,蘇丹王朝便被葡萄牙人消滅掉,18世紀到1824年期間,新加坡屬于和葡萄牙殖民者不斷鬥爭的柔佛王國,到了1819年後,英國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雇員在新加坡登陸,沒多久就用槍炮拿下了這片地區,從1824年開始後,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的一塊殖民地,當時新加坡殖民地歸屬于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後,新加坡升級爲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國的直接管轄。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蒸汽船的發展和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越來越明顯,新加坡港口成爲歐亞大陸重要的停泊港口,停泊期間,爲了給歐洲各國供應物資,新加坡的經濟便開始了空前的繁榮,到19世紀末的時候,新加坡的總體經濟已經翻了八倍有余,在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後,英國更是大手筆的在新加坡投資五個億修建了一個現代化的海軍基地。
面對新加坡的勞動力需求與日俱增,很多勤勞樸實的華人紛紛移民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早期的經濟奠基中,華人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到了1941年12月的時候,日本出其不意的開始發兵新加坡攻打英軍,爲了占領新加坡,日軍往這裏輸送了大量的兵力。此時的中國大陸,也爆發了抗日戰爭,中國百姓飽受日軍的摧殘,新加坡華僑得知後,陳嘉庚領導的南洋華僑發動了在東南亞的八百萬華僑,爲中國抗日募集了4億元巨額外彙,新加坡的日軍得知後非常憤怒,將新加坡的抗日華僑抓了起來,在海邊將他們集體槍殺。
1942年2月,新加坡的英軍宣布無條件投降,統治了當地的英軍、澳洲、印度和當地華僑,隨後日軍將新加坡更名爲昭南島,日軍在新加坡來得快,去的也快,三年後,日本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華人奔走相告。1945年,英軍再次回到了新加坡並再次殖民新加坡,經過日軍占領事件後,新加坡人思想開始覺醒,他們不再希望被英國殖民,而是通過全民選舉加入了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獨立,經過近代史的洗禮,新加坡文化集中國文化、英國文化、馬來西亞文化和印度文化,在新加坡,英語、漢語和馬來西亞語言都是當地的主流語言,他們的教育宗旨是“英文爲主,華文爲輔”的雙語制度。
雖然新加坡人大部分都是漢族,說漢語,寫漢字,但新加坡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明節的時候,新加坡很多的華人都會回到中國祭祖,認祖歸宗,每年清明節的時候,新加坡華人打招呼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清明節你回家鄉祭祖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