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個國家去旅遊,首先要簡單了解一下該國的曆史和文化。否則,去看任何東西都成了看熱鬧,常常一頭霧水。在去一個國家之前,我一般都要先把這個國家的曆史理一遍。你不可能變成曆史專家,但知道個大概,走進這個國家就有了頭緒。
緬甸的古代,曾經是東南亞一帶最大的王朝之一。我們大家都對吳哥窟比較熟悉。吳哥窟的名稱,來自于九世紀到十五世紀左右的吳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是另外一個東南亞的大王朝。在十一世紀之前,緬甸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基本上是部落分裂的狀態。到了1044年,緬人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叫阿努律陀,出面統一了國家。這個國家叫蒲甘王朝,都城就是今天的蒲甘。蒲甘之後,又先後有勃固、東籲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下面就這四個王朝簡單概述一下,這樣你如果有機會去緬甸,就有了一點曆史線索。
蒲甘王朝(1044年至1077年)
蒲甘王朝:由阿奴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至1077年)于1044年建立,是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阿奴律陀給緬甸曆史留下的輝煌遺産,就是把上座部佛教(我們也稱南傳佛教或小乘佛教)定爲國教。他的後代繼續擴張征服,同時繼續以上座部佛教爲全國信仰的宗教,在13世紀初達到頂盛。
在王朝幾百年的時間裏,上萬座佛塔像森林一樣出現在這片土地上,最集中建設在蒲甘城周圍地區。至今,依然有接近3000座佛塔聳立著。這就有了“三千佛塔雲煙中” 的美景,也使得蒲甘佛塔成爲世界文化遺産最著名的標志之一,其名氣和吳哥窟不輸上下。1287年,蒙古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朝軍隊入侵蒲甘王朝,導致了王朝滅亡,同時也使大量佛塔遭到破壞。
勃固王朝(1287年-1531年)
勃固王朝(1287年-1531年)趁著蒲甘王國衰敗,一個叫瓦裏魯的孟族人,稱霸了下緬甸(當時蒙古軍隊的手伸不了那麽長,沒有到達下緬甸)。瓦裏魯向元朝稱臣,以確保自己平安。後來瓦裏魯被他的外孫刺殺,瓦裏魯的弟弟繼位。這一時期的孟族,開始強大,居然去征討泰國境內的清邁,獲得藍本村等地。但勃固內讧外亂不斷,北方的緬族軍隊力量又強大起來,到了十四世紀末,勃固王朝基本上就瀕臨滅絕了,偏安一隅又拖了一百多年。
這個王朝一直打打殺殺,沒有來得及做太多的文化建設,所以沒有太多的東西留下。今天仰光東北面60公裏處,有個叫勃固的城市,就是古代王朝的都城,現在只留下了幾座佛塔和一些城牆遺址。
東籲王朝(1531年~1752年)
東籲王朝(1531年~1752年):13世紀蒲甘王朝被蒙古人滅亡後,緬人南移,到了緬甸中部的東籲(這個地名大家不熟悉,但如果提到“同古戰役”,大家一定不陌生。同古戰役是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後和日本人打的第一場戰役,由著名將軍戴安瀾指揮。東籲就是同古,同一個地方,不同的翻譯)。
這個時候,上面有小小的王朝叫阿瓦王朝,下面有混亂的勃固王朝,其實都是小國家。加上現在的東籲王朝,實際上就形成了上中下三國鼎立的狀態。但東籲王朝的領袖,比較善于經營,合縱連橫等手段都用上了,最後在16世紀把其他二個國家都滅掉了,統一了緬甸。但後來過分擴張,征服了暹羅的阿育陀耶王朝(吳哥後的王朝),勞民傷財,弄得國力空虛,于1752年被孟族所滅。王朝的都城東籲現在還在,四四方方寬闊的護城河,可以想見當年的氣派,但城裏除了日常生活的老百姓和破敗的房屋,已經什麽都沒有了。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貢榜王朝爲緬甸最後的王朝,不但統一了全緬甸,還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也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緬戰爭),最後以雙方簽訂合約收場。
在英國入侵緬甸之前,這個王朝一直還算強大,但1885年,英國人徹底占領了緬甸,把整個國家並入印度,成爲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做得比較過分,把末代國王錫袍王與王後素蒲叻雅,流放到了今天印度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瀕臨阿拉伯海的一個偏僻小島上,最後國王和王後都客死他鄉。這是一段悲慘的故事。
今天的曼德勒,就是當初貢榜王朝的都城,護城河圍繞的都城面積,比北京的紫禁城還要大二到三倍,可見當時王國的興盛。可惜人去樓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皇宮的雕欄玉砌,也在二次大戰的時候,被日本人轟炸得稀巴爛。今天在皇城裏的王宮,就是一個劣質的複制品而已。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英國人曾經在全世界遍地都是殖民地,後來從殖民地撤離,通常留下三個東西,一個是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現在你到仰光還遍地都是;一個是英國人的那套制度體系,如果能夠延續下去,算是對殖民地的貢獻,比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地都繼承了這些制度體系。一個是離開以後的爛攤子,給人的感覺是英國人不願意隨便放棄殖民地,所以離開的時候就對殖民地各種不合理的劃分或埋雷,留下了世界上一堆混亂的地區。緬甸今天的種族沖突和宗教沖突(緬甸和孟加拉邊境地區),都和當時英國離開時候的布局有點關系。還有中東地區的沖突,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都能找到英國人當初不合理劃分的痕迹。
1885年,英國發兵滅緬甸。1886年1月1日緬甸並入大英帝國下屬的印度,成爲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中國清朝政府曾命駐英公使向英國抗議,憑著中國當時的實力,結果可想而知。實際上隨後,中國就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可以每十年一貢。英國將緬甸納爲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于仰光。
除了侵略外,英國人也有一個優點,他們統治一個地區,做的是長久打算,並不是掠奪完畢了事。所以,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了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航行于伊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得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
不過這個時候,大量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對地方經濟産生威脅。因此,緬人對印度人非常仇視,在1930年爆發了反印度人的暴動。到今天爲止,緬甸人對印度人也沒有太多好感。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自治。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爲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終于和印度平起平坐。
1942年5月,二戰期間,日本占領了緬甸,並成立了以巴莫爲首的緬甸傀儡政府。渴望從英國獨立的昂山將軍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但背後的支持者實際上是日本。
在緬甸和中國,談論昂山這一段曆史的時候,最不願意提及的,是昂山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及中國遠征軍的戰鬥,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當時中國遠征軍之所以四面受敵,日軍輕而易舉打敗中國遠征軍,部分原因是因爲昂山的義勇軍幫助了日本軍隊。
昂山後來成了緬甸獨立的開國之父,一直被緬甸人民所尊敬,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也成了當代緬甸走向民主的鬥士,所以這段昂山和日本人聯合的曆史,常常被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不過,後來昂山也意識到了日本人不是好鳥,在1944年開始支持中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
但戰後的緬甸並沒有獨立,仍受英國控制。昂山率領的緬甸軍隊與英國指揮下的緬甸軍合並;昂山本人于1946年9月出任英屬緬甸政府行政參事會的議長,負責國防和外交政策。但昂山仍然繼續以完全獨立爲目標的政治活動,推動英國簽署了保證緬甸在一年內完全獨立的“昂山-艾德禮協定”。英國人對于昂山推動緬甸獨立,心懷不滿,上下手腳,暗中鼓勵反對派對抗昂山。1947年7月19日,在保守派前總理吳素指使下,昂山與6名閣僚于仰光的部長大樓被暗殺,時年32歲。
緬甸獨立和軍政府(1948年-2010年)
緬甸獨立和軍政府(1948年-2010年):昂山被刺殺後,緬甸還是從英國取得了完全的獨立。但獨立後,緬甸內部黨派鬥爭激烈,在1950年發生大規模內戰。執政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也在1958年發生分裂。
1962年,軍事將領吳奈溫將軍(General Ne Win)發動政變並成立了軍政府,宣布緬甸成爲社會主義國家。吳奈溫執政後,對內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對主要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並對人民的自由進行嚴格的限制。人民對于自由受到限制感到十分不滿。同年7月7日,學生在仰光大學發起示威活動,抗議軍事政權。軍隊在吳奈溫的間接指使下以血腥鎮壓了學生活動,導致一百多名學生傷亡。以後的幾十多年,獨裁軍政府的治理不當和腐敗,導致了嚴重的經濟蕭條,到1980年代後期,緬甸已成爲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1988年,昂山的女兒昂山素季從英國回來,成爲緬甸邁向民主之路的精神動力。她因爲公然批評吳奈溫而在1989年7月20日遭到囚禁。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昂山素季,國際輿論迅速站在了昂山素季一邊。1995年,她被軍政府釋放,隨後又再次遭到軟禁,直到2010年11月13日終于獲得了自由。
緬甸聯邦共和國(2010年-今天)
緬甸聯邦共和國(2010年-今天):緬甸民主改革,是指緬甸從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包括釋放被軟禁超過15年的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季;大赦多名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布賦予勞工可以組建工會和罷工等權利的勞動法,放松出版審查等。這些改革使緬甸逐步邁向民主國家,重新融入國際社會。當年11月中旬,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被當局允許注冊爲合法政黨,並參加了後來的議會補選。
2011年1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裏·克林顿访问了缅甸,成为半个世纪以来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高级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政治犯都被释放出狱,同时还释放了大量服刑人员,包括当时因为伐木被缅甸抓进去的一百多位中国人。
2015年7月30日,時任緬甸總統吳登盛簽署大赦令,立即釋放6966名服刑人員,其中包括被緬判刑的155名中國籍伐木人員。
這幾年,基本上是昂山素季執掌著緬甸的局面。盡管她從來沒有被當選過總統,但她的社會地位,以及她作爲特別咨政顧問的角色,讓她的一舉一動都對緬甸無比重要,而且連續幾任總統,幾乎都是她原來的部下。從此,軍政府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緬甸回歸到了穩定發展的道路上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