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隨著對外開放的層次、領域、力度不斷加大,外媒特別是西方媒體獲准深入中國西部地區進行實地探訪,由此催生出1979年7月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奈傑爾·韋德開啓新時期外媒涉蓉報道先河的名篇《私營貿易活躍了中國城市生活》。
文中,奈傑爾·韋德以輕松、幽默的筆觸描繪了他在15個月裏2次造訪成都的鮮活見聞,生動展現了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爲關鍵曆史節點,這前後成都社會面貌、經濟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
資料來源:《參考消息》媒體庫
英方雖搶占報道先機,卻在與成都開展深入、廣泛的後續合作上“輸給”法國。1981年6月,成都與毗鄰地中海的法國城市蒙彼利埃正式結爲國際友好城市(以下簡稱友城),這也是中法之間結成的第一對友城。此後,兩座城市圍繞文教、體育、醫療、經貿、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縱觀40年來(1979-2019)《參考消息》的外媒涉蓉報道量,法媒也是最多的,這並非偶然現象。實際上,法國對于物産豐饒、山川壯麗且披著神秘面紗的中國西南地區的興趣由來已久,晚清、民國時期,入川遊曆、考察、傳教乃至定居的法國人就絡繹不絕。近代第一個陸路入川的西方人(利德樂)、最早向西方介紹大熊貓的動植物學家(譚衛道)、在重慶出生的歐美文學大師(呂西安·博達爾)、首位訪問成都的西方國家元首(希拉克),都是法國人。
資料來源:《參考消息》媒體庫
不過,當時《參考消息》上的外媒報道也不乏針對“蜀道難行”、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觸景生情”的各種“牢騷”。比如1984年11月17日香港《鏡報》刊文抱怨成都機場誤點率高、服務意識落後,1988年8月美聯社記者采寫《一次艱難的旅行》吐槽成都開往蘭州慢車上的“髒亂差”現象。
這也難怪,改革開放之初的成都更像是一只“醜小鴨”,與友城蒙彼利埃相比,無論經濟實力還是國際地位都相差懸殊。彼時,成都人均GDP僅400美元,而蒙彼利埃早就超過1萬美元,兩者相差25倍以上。此外,蒙彼利埃還是法國西南部工商業中心、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和葡萄酒重要産區。
上世紀90年代的成都街景
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必揚鞭自奮蹄。成都人沒有自甘平庸,而是用辛勤的汗水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迹。1991年10月15日,德國《商報》刊文驚呼成都“在進行一場城市革命”。1994年,成都啓動治理錦江美化城市工程,市容環境變化之大令3年後來訪的日本《東京新聞》記者由衷感慨“成都舊貌換新顔”。
200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啓動實施後,成都抓住曆史機遇大力吸引外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03年11月26日德國《世界報》做出了以成都爲代表的“中國西部定將出現繁榮”的論斷,事實證明其所言不虛。
坐落于成都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的英特爾工廠
據法新社2006年7月統計,從2000至2006年,成都保持了年均13%的驚人GDP增速,吸引78家跨國公司落戶當地。然而要說明的是,盡管正在成爲“一顆耀眼的新星”,但此刻成都的國際知名度還不高,法媒就曾直言前者“名不見經傳”。
那麽,外媒眼中成都的華麗轉身又要等到何時呢?答案是2017年。從2017到2019年間,通過《參考消息》的涉蓉報道可以看出,外媒觀察成都的次數不斷增多,角度也更加多元。究其緣由,面對不斷變化的全球競爭環境,成都正在從自貿區建設、高新産業布局、公園城市規劃、融入“一帶一路”行動、天府文化時代表達等多方面,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化進程。
而伴隨越來越高的外媒關注度,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一路呼嘯前進,勢不可當。
成都錦江夜景
從與蒙彼利埃結爲友城算起,彈指一揮39載過去,如今成都已成爲中國中西部對外交往的門戶樞紐,綜合實力躍居中國新一線城市之首,被美國獨立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Milken Institute)評爲中國最佳表現城市,權威機構排名位列全球城市榜第59名。2019年,成都人均GDP一舉突破1.5萬美元大關,較蒙彼利埃(約4萬美元)雖仍有差距,增幅卻是前者9倍多,雙方差距不斷縮小。
曾經飽受外媒诟病的交通、物流問題,也不再是困擾成都形象的“攔路虎”,反而成爲這座城市引以爲傲的靓麗名片。過去3年裏,成都就有西(安)成(都)、成(都)貴(陽)2條高鐵全線通車,至少7個高速公路和6個市域快速路項目全面開工,規模宏大的天府國際機場曆經4年多建設,也定于2020年11月3日開始校飛。
資料來源:《參考消息》媒體庫
常言道: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深居內陸、群山環抱的成都雖然熱情好客,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友城(含友好合作關系城市)增速並不快。從上圖可以看到,成都“朋友圈”的擴大過程,可大致劃爲1981至2000年、2001至2010年、2011至2019年這3個階段,友城增速分別爲0.8個/年、1.8個/年、7.4個/年。特別是2017至2019年這3年間,成都的友城數量呈高位增長態勢,其中的快慢變化不言而喻。
目前,成都友城數量已達104個,遍及全球6大洲50余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是個重要節點,因爲這一年的3月28日,以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爲標志,“一帶一路”倡議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成都以此爲契機加快了連接世界的步伐。
由上圖可看到,與成都“交友”的歐洲城市超過40個,數量之多遠超其他大洲。截至2020年8月底,運行7年的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突破6000列。每天平均8趟班列往返于成都和歐洲之間,運輸時效從以前的海運75天縮短到13天——這就是成都與全球便捷溝通、互利共贏的特殊交流方式。
《福布斯》雜志網站報道截圖
顯然,“朋友圈”的持續擴大,與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成都乃至中國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密不可分。2019年12月31日,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援引米爾肯研究所的一份報告稱,根據過去5年的就業、工資、地區生産總值、外國直接投資等9項指標對262座中國城市進行排名,成都就業增長排名第一,工資增長和外商直接投資額排名第四,世界500強已有6成企業落戶成都,居中西部第一。
該報告還指出,成都正成爲中國西部的“創意文化之都”,新加坡《聯合早報》則稱在成都蓬勃興起的科幻文化是塑造軟實力的“秘密武器”。隨著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成都的國際地位也水漲船高。外國獲批在成都設立的領事機構,最多時達20個,囊括一半以上西方重要發達經濟體,數量僅次于老牌一線城市上海和廣州,而在中西部位居榜首。
近年來,從承辦多個高級別重要國際會議,到搭建城市推介與經貿平台,舉辦國際友城創新論壇、國際友城雕塑創作展及一系列對外經貿合作交流會,再到力促東西方文化交融,舉辦衆多豐富多彩的國際賽事和音樂活動以弘揚體育精神、傳播川菜美食、推廣天府文化……可以說,近些年成都亮相國際舞台的每一次高光時刻,都離不開當地關于“五外(外事、外資、外貿、外經、外宣)聯動”的核心要義。
“五外聯動、通達世界”,短短8字箴言卻折射出成都的獨具匠心、高瞻遠矚與遠大抱負。2019年《參考消息》的“一帶一路雙城記”專欄接連刊發4篇文章,從商貿物流、教育創新、中醫“出海”、文化傳播等方面,詳細介紹了成都與蒙彼利埃兩座城市之間,經受住38載歲月洗禮、考驗的真摯情誼和友好合作。
什麽才是“五外聯動”?正如成都多年來所實踐的那樣,唯有自強不息、創新創造、友善公益、開放包容,方能通達世界。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故事: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