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動力研發的兩足和四足機器人,憑借著出色運動能力,曾多次在社交網絡刷屏。
但這家公司不甘心只做視頻網紅,正努力讓機器人走向真實的生産場景。
機器人上崗抗疫
當地時間 2020 年 5 月 8 日,新加坡開始在碧山-宏茂橋公園部署四足機器人 Spot。
它是波士頓動力第一款量産的機器人,外型黑黃相間,既能爬樓梯,也可自主躲避障礙物。
在員工遠程控制下,Spot 對公園部分區域進行巡邏,並且通過廣播信息提醒行人保持社交距離。負責這一項目的工作人員說,這將減少人工巡邏的需要,將公園遊客的身體接觸風險降到最低。
Spot 還裝備了攝像頭,采集圖像信息以分析公園裏的行人數量。不過,這些攝像頭不會追蹤、識別和收集個人信息。
目前,Spot 還處于測試階段,只在非高峰時間的特定區域活動,並且會有至少一位人類員工陪同。兩周後,如果測試順利,Spot 活動時間會拓展至早晚高峰。
用機器人替代真人巡邏,並不是多新鮮的事,但 Spot 的特別之處在于,是一個四足機器人。相比輪形機器人,它能更好地躲避障礙物,適應公園裏各種不同的地形。
Spot 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還體現在醫院裏。2020 年 4 月,Spot 被波士頓一家醫院采用,用于協助治療新冠肺炎病人。
醫院給 Spot 裝上了 iPad 和對講機,Spot 在帳篷區域來回穿梭,幫助醫生遠程問診,並獲得病人初步體溫評估。
這些實際應用,都是波士頓動力加速商業化的一部分。成立于 1992 年的波士頓動力,一直都以技術領先示人,卻始終面臨著商業化問題:怎麽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應用在實際場景中?
從軍用到商用
在波士頓動力發展早期,軍方一直是主要客戶和資助方。
2005 年,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資助下,波士頓動力打造了一個名爲“大狗”(BigDog)的四足機器人。在車輛難以通行的複雜地形,它可以幫士兵背負最多 180 公斤的裝備。
“大狗”機器人讓波士頓動力聲名大噪,但它後來因爲運行噪音過大,無法在戰場上實際使用,而被美軍放棄。
2013 年 12 月,波士頓動力被 Google 收購,研發産品方向逐漸從軍用轉變爲商用。2017 年 6 月,Google 又把波士頓動力轉手給了軟銀。
雖然在公司層面經曆了一些動蕩,但波士頓動力的産品經過叠代後,越來越接近成熟可商用的形態。
在“大狗”機器人技術基礎上,波士頓動力研發出了低噪音運行的 Spot 和 Spot Mini。Spot Mini 就是後來量産商用的機器人,在面向市場時改名爲 Spot。
2019 年 9 月,Spot 正式對外銷售。這款機器人目標客戶是“特定行業”的企業,不僅售價昂貴,與一輛豪華汽車價格相當,而且銷售條件嚴苛,買方需要先將使用信息發給波士頓動力,由其評估適用性。
開售以來,Spot 已經被應用在幾個不同的領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警局的拆彈小組租借了一台 Spot,在 2019 年 8 月至 11 月間進行了爲期 90 天的試用。
遇到拆彈任務時,Spot 會率先靠近目標,拍攝視頻供警員判斷。
挪威的石油公司 Aker BP,把 Spot 用于石油和天然氣生産船的巡邏。Spot 要穿梭于複雜狹小的空間,完成故障排查、泄漏檢測、收集設備數據和生成安全報告等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頓動力商業化思路,不是簡單地銷售或租賃産品,而是沖著機器人平台去的。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說:“我們要從技術研發公司變爲産品公司,波士頓動力目標是成爲機器人界的 Android。”
簡言之,即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和軟件開發包(SDK),客戶可根據自己需要,把額外的硬件和軟件接入到 Spot。比如上文提到 Spot 在醫院裏的案例,就加了一個 iPad 在上面。
2020 年 1 月,波士頓動力宣布換帥,創始人馬克・雷伯特卸任了 CEO 一職,只擔任公司董事長。原 COO 羅布·普萊特(Rob Playter)接任 CEO,波士頓動力迎來新的增長階段。
或許,大衆此後對波士頓動力的印象,依然是那些炫技視頻,但此時此刻,這家公司已經邁出了機器人商用的第一步。
題圖來自 strait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