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統戴老板
2018-9-1 07:24 · 財經自媒體 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是那種典型的少年成名的演員,他5歲登上舞台,16歲出演美劇,19歲獲奧斯卡提名,21歲拿到柏林影帝。作爲這個星球上最帥的男人之一,他年少時的顔值,只能用“逆天”這個詞來形容。
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1995年,他被詹姆斯·卡梅隆挑中,出演了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1997年電影上映,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了他那張金發藍眼、英俊陽光的臉,這是萊昂納多演員生涯的第一次巅峰,也是他日後怎麽都無法擺脫的包袱。
鐵達尼號,20th Century Fox,1997年
當年的《泰坦尼克號》不僅轟動了全球,在中國也是萬人空巷。1998年4月該片在國內上映,創造了3.6億票房,占據當年票房總額的三分之一。
萊昂納多並不喜歡《泰坦尼克號》帶來的名氣,甚至因爲沒有拿到最佳男演員提名,一氣之下連奧斯卡頒獎禮都沒有出席。在之後的很多年裏,他都在試圖用演技來努力證明:自己顔值之外的資本不等于零。
比如在2004年,他和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合作了電影《飛行家》,在電影裏扮演著名航空家和企業家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將人物的跋扈和怪癖展現的非常到位,表演可圈可點。
The Aviator,2004年
2008年,他出演華納的影片《血鑽》。他爲了演好在非洲從事鑽石走私的不法之徒,花了半年時間練就了一口南非口音,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Blood Diamond,華納,2007年
2010年,他出演電影《禁閉島》,飾演一位精神嚴重分裂的病人。在電影中,他早已褪去當年的青澀和稚嫩,變得沉穩大氣,逐漸掌握了張弛有度,外揚內斂的表演方法。
Shutter Island,2010年
靠著這些作品的積澱,他終于憑借2015年上映的《荒野獵人》一片,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在電影中,他用自虐式的表演,展示了一個跟當年的陽光少年完全相反的形象,既令人心疼,又令人贊歎。
The Revenant,20th Century Fox,2015年
榮獲奧斯卡影帝,一掃他努力多年卻總是失之交臂的陰霾,也讓互聯網上衆多調侃他的段子和神圖成爲曆史。比如在2014年3月,他第四次“沖奧”失敗時的經典表情:
第86屆奧斯卡頒獎典,2014年
有意思的是,這一年他輸給的對手,是我們上一篇影評裏的主角:馬修·麥康納。他跟小李交集很多,比如《泰坦尼克號》最早定下的主演就是麥康納,後來因爲卡梅隆的堅持,才換成了萊昂納多。而擊敗小李,也算彌補了他當年的遺憾。
小李向麥康納表達祝賀,2014年
巧合的時,在萊昂納多提名的電影《華爾街之狼》裏,馬修·麥康納也有出演,扮演了萊昂納多的頂頭上司,在兩人的一場對戲中,麥康納充分展示了他層次豐富的演技,角色妖媚,台詞感人。
而萊昂納多在電影裏扮演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瘋狂、激情、誇張,是小李比較擅長的那一類角色。不過,這種沒有突破自我的戲路,無法打動奧斯卡古板而苛刻的評委,最後敗給了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演技封神的麥康納。
電影中稍顯“用力”的萊昂納多
這部黃賭毒俱全的《華爾街之狼》,就是我們今天要解讀的金融電影。它由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取材于一家真實的美國金融詐騙公司—Stratton Oakmont,萊昂納多在電影中扮演該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
在這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中,斯科塞斯導演爲了增強觀賞性,將鏡頭更多地聚焦在Stratton Oakmont這幫人那些誇張、香豔、淫亂、病態的生活細節身上,對這個騙局的設計套路並沒有做深入的探討。
作爲掘金影視系列“金融詐騙專題”的第二部電影,這篇文章將主要將精力集中在電影之外的人物故事、騙局設計、銷售技巧上。按照公衆號的慣例,文章將分成四個部分:
1. 虛假真實: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
2. 套路設計:真實的騙局怎樣運作
3. 核心奧義:如何向客戶販賣希望
4. 國內案例:本土金融之狼沉浮錄
下面進入正文部分。
1. 虛假真實: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
首先需要說明的時,電影中這家瘋狂的Stratton Oakmont公司,既沒有在華爾街的摩天大樓裏辦公,也並不是一家典型的華爾街公司,事實上,他們只是一群把大本營設在紐約長島的金融騙子。
Stratton Oakmont辦公室,紐約,1994年
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出生在紐約市皇後區的一個中産家庭,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營銷天賦。10歲時,他就在暴雪後向鄰居推銷鏟雪服務賺錢;16歲時,他利用暑假在紐約附近海灘上賣冷飲雪糕,賺足了大學學費。
Belfort真人(左)和電影中的DiCaprio(右)
23歲時,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了醫學院的學業,找了一份推銷海鮮和肉類食品的工作。憑借著過人的推銷技能,貝爾福特迅速將業績做到了公司第一。但這種低端銷售帶來的利潤有限,他琢磨著找一個能用銷售技能撬動最大利潤的地方,比如華爾街。
事實證明,推銷豬肉和推銷股票,底層的技能和邏輯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于,後者賺的錢是前者的100倍。1987年,貝爾福特加入了老牌證券公司L.F. Rothschild,結果不久後就遭遇了著名的87年股災的“黑色星期一”,公司倒閉,貝爾福特出師不利。
不過在這家公司,他遇到了他在金融領域的第一位導師:Mark Hanna(麥康納扮演的角色)。導師教了他兩樣東西,一是華爾街成功三要素是手淫、可卡因和妓女;二是賺錢的奧義在于讓客戶持續不斷地投資,這樣經紀人就能賺大筆真金白銀的傭金。
Mark Hanna真人(左)和電影中的扮相(右)
很顯然,貝爾福特在之後的從業生涯中,積極踐行這兩條金科玉律。1989年,他租了一家二手車經銷店的車庫,創辦了Stratton Oakmont,合夥人爲丹尼·波魯什(Danny Porush),兩人經貝爾福特的妻子介紹認識。在電影中,波魯什化名爲Donnie Azoff,由胖胖的Jonah Hill飾演。
除了Porush之外,貝爾福特還拉來了一幫狐朋狗友,比如業余販賣大麻的Kenneth Greene和Victor Wang,並通過他們拉來更多的人。Stratton的前100名員工中,大多數都是前面兩位猛人的毒品客戶,這家詐騙公司興風作浪的曆史由此展開。
電影中土裏土氣的Stratton四巨頭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電影裏,采訪他的女記者Aliyah Farran(原型爲福布斯女記者Roula Khalaf)稱他爲“華爾街之狼”,但事實上,這個稱號其實是主人公貝爾福特在自傳裏自己發明的,當時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在大衆媒體,沒有人稱他爲“狼”。
真實的新聞報道(上)電影中的報道(下)
在華爾街眼裏,真正的“狼”應該屬于卡爾·伊坎(Carl Icahn)這種操作百億美金的大佬,Stratton Oakmont顯然不入流,只不過它身上集中“紐約辦公+金融詐騙+窮奢極欲”等特點,比投資銀行、對沖基金、保險公司等傳統機構更貼近公衆對華爾街的印象而已。
貝爾福特(右)和私人直升機,1995年
但這麽一個充斥著毒販、蠢貨、廢物的團隊,貝爾福特是如何改造它,並把它變成攬金能力驚人的詐騙團隊的呢?下面進入課堂時間。
2. 套路設計:真實的騙局怎樣運作
首先,貝爾福特同志作爲Stratton Oakmont的總設計師,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兩個基礎理論:
理論一:美國人裏面前1%的富人,盡管表面上都很理性謹慎,但私下裏大部分都是不可救藥的賭博者, 他們無法抵抗賭博的誘惑, 即便他們知道有人在賭場裏出老千,也不會放棄那些以小博大的機會;
理論二:那些對性充滿狂熱、智商很低的年輕男女們,可以經過系統培訓,變得極具華爾街的風範。他們在跟客戶聊天時,會讓對方感覺是在跟資深銀行家交流,降低防備,購買産品。
這兩個理論顛覆了大衆的兩個傳統認識,一是社會精英的韭菜不好割;二是能夠說服客戶的金融銷售,需要專業和信譽,沒法速成。
而在貝爾福特眼裏,這完全是扯淡:社會精英貪婪起來的德性,比底層人民更甚,而只要掌握包裝和營銷套路,就能讓他們乖乖入甕。
理論框架搭好了,貝爾福特找到了一個天然適合行騙的領域:粉單市場(Pink Sheet)。
粉單市場在美國曆史悠久,屬于OTC(櫃台交易)的一種。在這個市場挂牌交易的股票,既不用提供財務報告,也不需要定期披露信息,上市的公司大都是有這麽幾個特點:股價低于5美元(多數只有幾分錢)、暴漲暴跌、信息嚴重不對稱、容易被經紀商操縱。
1 984年由全國報價服務公司(National Quotation Bureau)印制的“粉單”
在這個無法無天的領域,擅長銷售的貝爾福特們如魚得水。Stratton Oakmont最多時招募了1000名員工,瘋狂地給潛在客戶打電話,推銷股票,賺取豐厚的傭金(最高可達股價的50%)。
然而這種推銷別人家股票的業務,還無法滿足貝爾福特的胃口。他們隨後發明了一種“pump-and-dump”(拉高-抛售)的手法,在中國俗稱坐莊,只不過這種坐莊的控制力更強:既控制了籌碼,又控制了大股東,還控制了散戶買賣的節奏。
在電影中,Stratton操縱的公司是專做女鞋的Steve Madden Ltd.(以下簡稱麥登鞋業)。創始人史蒂夫·麥登是著名設計師,也是合夥人丹尼·波魯什的兒時玩伴。丹尼說服好朋友,讓Stratton把他的公司包裝上市,在這過程中,貝爾福特通過操縱股價,賺取了幾千萬美金的財富。
電影沒有詳細闡述坐莊的細節,不過根據SEC的調查報告,這次行動可以分成6個步驟:
1.創造IPO的公司: Stratton Oakmont核心競爭力是向客戶銷售“一只潛力無限的公司的股票”。而從事設計和制造女鞋的麥登鞋業滿足這個條件:你可以把他吹噓成下一個阿瑪尼、Jimmy Choo或者香奈兒,反正暫時沒法證僞。
2. 控制籌碼: 計劃的關鍵是預先控制足夠多的股權。美國證券法只准Stratton這樣的承銷商持有5%麥登鞋業的股票,爲了繞開這種監管,Stratton先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發行給中間人,然後以每股4.25美元的價格偷偷賣回來,最終他們控制了85%的股份。
3. 找好接盤方:接盤的自然是Stratton事先培育好的韭菜—散戶投資者。Stratton的銷售人員會讓散戶們在一兩個IPO項目上賺點兒小錢,贏得散戶們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Stratton的銷售人員就會告知這些客戶:我這裏有一個能賺大錢的項目,你一定要參與!
在這個case裏,銷售會告訴客戶:麥登鞋業的發行價爲4美元,但上市後肯定能漲到20美元,而我可以幫你拿“打新”的額度。很多客戶聽了高興壞了,立馬打過來100,000美元,等待新股發行。通過這種手段,貝爾福特能大致的估算出韭菜們有多少購買力。
4. 變換誘餌:在IPO前不久,銷售人員會打電話告訴客戶:麥登鞋業的IPO太火爆了,4美元一股的打新額度很少,不過一旦股票開始上市交易,我可以幫你盡快按照“市價”買入。很多客戶以爲這個“市價”只會比4美元高一點,反正錢已經打過去了,因此就同意了,只有很少人會拒絕。
5.操縱市場: 股票IPO後,貝爾福特就開始拉升股價,目標價位是通過倒推計算得來:假如貝爾福特想抛售手上的100萬股,而Stratton的客戶的購買力大概是2200萬美元(通過步驟3估算),因此需要把股價從每股4美元,一直拉升到每股22美元,然後賣給他們,入賬2200萬美元(成本可能只有幾毛錢)。
在粉單市場,拉升股價的方式比大型交易所簡單得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敲”:在Stratton自家賬戶之間自買自賣,但這種方式太明目張膽。由于控制了麥登鞋業的大多數籌碼,貝爾福特可以通過小額市場訂單慢慢地推動股票上漲,一路漲到22美元的目標價格。
6.關門打狗:當股價漲到22美元時,Stratton全面執行客戶委托的買單,也就是把2200萬美元全部投進去,買入100萬股,而貝爾福特控制的那些“老鼠洞賬戶”幾乎是唯一的賣家,2200萬美元轉入了貝爾福特的腰包,這就是電影裏的慶祝時刻。
那些花22美元買了股票的客戶,如果想在市場裏賣掉,就會發現根本賣不掉,甚至跌破發行價4美元都沒人要。就這樣,通過看似公開的市場交易,財富實現了轉移。
簡單概括就是:在一個合法的交易場所,通過隱秘地操縱交易品的價格,把普通投資者腰包裏的財富,轉移到騙局設計者的錢包裏,並讓受害者感覺“自己投資水平不夠所以虧錢”,下次還來。
是不是聽起來耳熟?那就對了,因爲我們這兒遍地都是,先不說空氣幣、匹凸匹這種洋氣的東西,A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種橋段,從這個角度看,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對:
全球騙友是一家,套路不分你我他。
3. 核心奧義:如何向客戶兜售希望
不得不說,盡管貝爾福特惡貫滿盈,給無數家庭造成了損失,但他的確是一名全球頂尖的推銷大師。在出獄後,他將自己的推銷經驗進行系統性的總結,發明了一整套營銷體系:直線說服系統(Straight Line Persuasion)。
Belfort的“直線說服系統”培訓教材
這套理論其實在著名電話營銷大師Martin D. Shafiroff的理論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貝爾福特認爲“說服”這項工作,應該分成內外兩條線:內部的狀態管理和焦點控制,外部的營銷手段和說服技巧,銷售員應該專注于“拿起電話”和“完成交易”之間的直線。
出獄後四處講課的Belfort(真人)
上述理論相對枯燥,相信絕大多數讀者也用不著這種技能。我們以電影的一段精彩的電話銷售片段爲例,闡述直線說服系統的各種訣竅:
1. 創造/逆轉供需:先鋪墊一下,在電影中,貝爾福特用的一個案例就是:向我推銷這支筆(Sell me this pen),而他認爲最好的方式是:幫客戶創造需求(creat urgency)。在餐館中,他的朋友Brad設計了一個“請你幫我簽個名”的場景,創造出了客戶對筆的需求。
在這段電話銷售中,貝爾福特更進一步,展示了“逆轉供需”的技巧:先是向陌生的客戶提起了客戶之前寄送的明信片,把供需關系給顛倒過來,從“我要向你推薦股票”,變成“你求著我給你推薦股票”,需求方變成被需求方。
2. 吊足胃口:在讓客戶明確自己是“需求方”的角色後,迅速給出你能提供的産品的大致輪廓,在4秒鍾之內充分調動起客戶的注意力。
3. 包裝商品:用專業和複雜的詞彙,包裝你要銷售的股票,把垃圾公司吹噓成高科技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銷售員要展現對自己所賣商品100%的信任(意思是:吹的要連自己都相信)。
4. 抛出誘惑:向客戶強調這筆投資能夠帶來的利潤,進一步提升客戶興趣。客戶會在心裏對收益打折扣,所以千萬不能保守,要給出一個驚人的收益預期,讓客戶覺得:“這小子感覺說的天花亂墜,但即使能賺他說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也是極好的。”
5. 鞏固信任:在客戶接下你抛的誘惑之後,內心激蕩著購買的沖動,但理性會阻礙這種沖動,客戶會在心裏問:這小子到底靠譜不靠譜?這時候,需要銷售員再次強調自己的專業和信譽(究竟有沒有,全憑一張嘴),來打消這種疑慮。
6. 完成交易:客戶最後的疑慮被打消,産生購買行爲,銷售員要馬上鎖定,以免客戶沖動褪去,産生後悔。
上述就是“直線說服系統”的簡單演示版,實際上,全部的系統更複雜,對于客戶所有的反應,系統都有應對方法。
Straight Line Persuasion簡圖
貝爾福特將這套方法引入Stratton Oakmont,每個銷售員都配有一套厚厚的台詞本,拿起電話怎麽說,客戶拒絕怎麽說,客戶猶豫怎麽說,客戶動搖怎麽說,所有的客戶心理都在貝爾福特的掌握之中。依靠這套學問,Stratton的股票推銷業務無往而不利。
電影給貝爾福特的推銷培訓課程做了一個大廣告,除了給全球各大公司提供培訓之外,他還到處去參加演講,出場費每小時三萬美元。事實上,靠出賣同夥,貝爾福特只坐了22個月的牢,出獄後,他住在加州一座300萬美金的房子裏,靠培訓、演講、出書過著舒適的生活。
貝爾福特和未婚妻一起坐私人飛機出行,2012年
這似乎是一個美妙的“浪子回頭”的故事。至于那些被Stratton Oakmont欺騙的投資者,他們大都拿不回本金(客戶損失的2億美金,只追回了10%左右)。而在電影中,也絲毫沒有對他們進行描寫。
電影的結尾,是貝爾福特給學員上銷售培訓課。在影片中,介紹萊昂納多出場的這位,就是貝爾福特本人。
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面是,台下坐聽課的那些普通人,都想學到貝爾福特的營銷訣竅,在這些聚精會神的學員們的眼裏,貝爾福特不是惡貫滿盈的騙子,而是頂禮膜拜的偶像。
至于那些Stratton Oakmont的受害者,這部179分鍾的電影提都沒提過,原因也很簡單:沒人會喜歡聆聽受害者的故事。在現實中,他們得到最多的往往不是同情,而是奚落和嘲諷。
在當下這個時代,賺錢越來越依靠財富的“存量轉移”,而非“增量創造”,每個人都想成爲鐮刀,每個人都不想成爲韭菜。因此,那些掠奪別人財富的人,常常會受到大衆的羨慕和崇拜。
羅嘉良在《創世紀》裏講了一句經典台詞:“這個社會笑貧不笑娼,你走快一步,沒人會介意,但是你若走慢一步,你就會永遠被人瞧不起。”
我們的現實,不就是這樣嗎?
4. 國內案例:本土金融之狼沉浮錄
在《華爾街之狼》上映的2013年,有一家金融公司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注冊成立,名字叫做大大集團;半年後,另外一家叫做e租寶的公司也注冊成立。這兩家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從膨脹到毀滅的全過程。
在日後對它們的審視和複盤中,人們會發現,他們就是中國翻版的Stratton Oakmont。中國版跟美國版之間,有這麽四個共同點:
1. 跨界青年的野蠻生長:跟曾經推銷海鮮和肉類的貝爾福特一樣,這兩家公司的創始人也都是跨界進入金融行業。
e租寶的創始人丁甯,在安徽工貿職業學院讀大專,不過很快就辦理了長期休學,在17歲時加入了母親開的蚌埠岩柏施封鎖廠,幹過銷售、賣過鐵路鉛封、螺絲和開罐器,基本上跟金融毫無瓜葛。
大大集團的創始人馬申科,雖然曾經在濟甯的交通銀行短暫工作過,但只是一家小支行的信貸工作人員,跟日後在陸家嘴從事的所謂“資本運作和財富管理”八竿子打不著關系。
就是這麽兩個跨界的青年,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詐騙了數幾百億的資金,讓無數家庭傾家蕩産。
這種跨界很有諷刺意味,正如王大力同志所說的那樣:“專業做金融的人士,比非專業人士的優勢其實就一個:就是知道哪些金融行爲是犯法的。所以專業做金融的人士,普遍要比非專業的窮一些。”
2. 僞裝成正規金融公司:這兩家公司,其實做的都是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的非法集資,本質上是龐氏騙局,但在精心包裝下,他們向公衆呈現的都是專業金融或高科技公司的形象。
以大大集團爲例,其在陸家嘴金融核心區租有四五處辦公場所,後來更是在張江高科的長泰廣場包了一整棟樓,用作公司的總部,對外宣稱從事“財富管理、資本運作、綜合性金融服務”等高大上的業務。
至于e租寶,其廣告曾經登陸過十幾家省級衛視,並拿下央視黃金時段廣告,總裁張敏還上過央視證券資訊頻道的《投資理財》欄目。在這方面,他們跟貝爾福特包裝Stratton Oakmont的思路是一樣的。
3 高管私生活奢靡混亂:在金融行業有句老話:賺快錢的人,花起錢來最瘋狂。跟Stratton Oakmont一樣,大大集團和e租寶從客戶那裏騙來的錢,大部分都被高管們揮霍掉,事後能追回的很少很少。
以e租寶爲例,公司總部美女如雲,光丁甯就有幾十個女秘書。對這些美女們,丁甯出手大方,比如送給e租寶美女總裁張敏的禮物就包括:高達5.5億的現金、新加坡聖淘沙1.2億的房子、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
貝爾福特曾要求經紀人必須穿2000美金的定制西裝,丁甯也要求他的秘書們必須穿戴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大牌,“最誇張的時候,把全國的LV店,愛馬仕店都買空了,然後又到海外去買……”
至于大大集團的馬申科同學,他曾是2012年轟動一時的“濟甯某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鄭YY豔照門”的男豬腳,還是小職員的時候就這麽猛,在十裏洋場的上海發迹後,會玩到多大,作爲底層金融民工的戴老板連想都不敢想。
貴圈真亂,你司藥丸。
4. 高薪激勵和瘋狂擴張:在Stratton Oakmont,貝爾福特給予遠超行業平均的薪資,用來激勵屬下經紀人去瘋狂地推銷股票。在國內這兩家公司裏,用的是同樣的方法。
比如e租寶,拿百萬年薪的高管多達80個人,一個月的工資就要發6-8個億,美女總裁張敏的工資,剛進去的時候是15萬/月,後來漲到50萬/月,事發前已經漲到了100萬/月!
在這種激勵下,兩家公司瘋狂擴張。以大大集團爲例,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在全國開設了23 家省公司,4 家直轄市公司,229 家市公司,374 家分公司,717 家支公司。而e租寶,巅峰時也有13萬名員工。
Stratton Oakmont巅峰時成爲美國OTC領域最大的經紀公司,雇傭的人數也不過才1000多人,本土版的華爾街之狼們更瘋狂。
以上就是兩家國內金融詐騙公司跟美國原版之間的相同點,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兒。
當然,他們最大的不同在于詐騙方式:大大集團和e租寶本質上就是一個簡單的龐氏騙局,但在金融創新的大旗下,他們給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損失,相比貝爾福特的2億美金,再加一個零都不止。
5. 尾聲
2014年7月22日,趁著《華爾街之狼》的熱映,貝爾福特來到中國,推銷他的營銷大師課程,白銀席位2800元,VIP席位16800元,白金席位39800元。
貝爾福特來對了地方,這片熱土,跟90年代初的美國一樣,人人都想找到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他們害怕貧窮,害怕落單,害怕上不了車,空氣中彌漫的慌張氣味,滋養了各類騙局的野蠻生長。
在貝爾福特來華的2014年7月,他的本土同行們的騙局還沒有被揭穿。而再過半年,群衆們就會像潮水一樣湧向股市,再過一年,他們又會湧向樓市;再過兩年,他們又會轉向幣圈。
鐮刀和韭菜,到底那個先出現?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是我們這個焦慮時代的特有迷思。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這個增量財富停滯,存量財富轉移的時代,我們的陸家嘴之狼、金融街之狼、深圳灣之狼等,還會層出不窮,給我們展現這個時代的動物凶猛。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隨手點個贊吧~順祝周末愉快~
參考資料
[1]. The wolf of wall street,Jordan Belfort,2011
[2]. How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Really Did It,Ronald L. Rubin,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