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享雨傘”計劃名存實亡?雨傘架不見雨傘,凹槽只有紙袋、飲料瓶、破傘等,居民擔心“愛心雨傘架”淪爲“垃圾槽”,成伊蚊滋生溫床。
新加坡三巴旺、哥本峇魯、武吉巴督東和淡濱尼西等社區過去兩年,相繼推出共享雨傘計劃。
空蕩蕩的共享雨傘架形同虛設。
新加坡大多數共享雨傘架擺放在通往組屋區的人行道,居民僅需“拿取、使用、歸還”。
記者昨午(4月14日)前往位于新加坡兀蘭第6道的人行道,兩邊的雨傘架應可容納20把雨傘,但現場只看到空蕩蕩的架子向後傾塌,就是不見任何雨傘的蹤影。
記者在雨傘架內發現人們廢棄的飲料瓶、垃圾袋、傳單、紙巾盒和損壞的雨傘把手等垃圾。
雨傘架變垃圾槽,不少公衆將垃圾隨手丟棄于此,居民擔心蚊蟲滋生。
原本爲該區率先推行共享雨傘計劃而感到自豪的居民黃女士(50歲,行政人員)指出,計劃推出至今,她未見過雨傘的蹤影。
她說,每次經過架子,都沒看到雨傘,倒是見過有善心居民捐出雨傘,但也有居民把破傘丟在那裏。
因爲傘架凹槽的設計難以清理,黃女士擔心下雨天傘架或積水,導致蚊蟲滋生,希望有關當局能注意。
劉雪珍(33歲,老師)受訪時指出,共享雨傘計劃的初衷很好,但由于一些居民沒有遵守“用完歸還”的准則,導致計劃無法繼續。
她建議,應在指示板附上多種語言或圖片,教導居民如何正確地借用這些雨傘。她也建議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進行二維碼掃描借用,方便記錄借傘者資料。
馬炎慶:微調設計改善情況
新加坡淡濱尼居民向記者通報,該社區去年起實行共享雨傘計劃,同樣面臨“空傘”問題。
新加坡淡濱尼市鎮會副主席馬炎慶回應本報詢問時說,居民普遍支持共享雨傘計劃,偶爾也有居民捐贈新的雨傘。
淡濱尼共享雨傘計劃已微調設計,盡量減少雨傘架變成垃圾槽的情況。(馬炎慶提供)
也是新加坡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的馬炎慶透露,雨傘的歸還率一般都很低,當局須定期添補新的雨傘以維持這項計劃。
馬炎慶指,當局也從其他社區的計劃吸取經驗,已微調設計,盡量減少雨傘架變成垃圾槽的情況。
馬炎慶表示,新加坡的優雅文化未達盡善盡美,但他表示我們必須肯定新加坡人已有所進步,因此共享雨傘計劃十分重要,它提醒著新加坡人行事要仁慈關愛。
免責申明
1、刊載的文章由平台用戶所有權歸屬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2、因平台信息海量,無法杜絕所有侵權行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