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春節前從印尼回國,知道雅加達這樣的印尼大都市,因政治體制與社會文化背景與中國完全不同,疫情管控難度極大。盡管當局已相當努力,現每天首都雅加達一地仍有數千人感染(全國每日平均新增兩萬左右)。好在近幾個月來,中國援助疫苗正源源不斷到達,希望印尼早日走出困境。
相比之下,在該國核心區域爪哇島之外,其實也有一些地方疫情並不嚴重——社會秩序與經濟生活照常運轉,人民安居樂業,政府忙著招商引資,全力以赴建設機場,雄心勃勃想要“插翅騰飛”。
本文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座“另類”城市山口洋,印尼話又叫新加旺(Singkawang)。
其特別之處在于,它是印尼唯一以華人爲主的城市,在文化習俗方面,也被認爲是全印尼唯一沒有被同化的城市。
山口洋的前世今生
話說浩瀚南洋,有座世界第三大島加裏曼丹,過去叫婆羅洲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裏,分屬印尼、馬來西亞和文萊,號稱一島三國。其中印尼所占面積最大,爲整座島的70%,地廣人稀,全部地盤比我國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海南、台灣,再加上香港、澳門還大一些。
西加裏曼丹省在婆羅洲西部,是印尼在該島設立的五個省份之一,面積14萬6千多平方公裏,相當于福建+上海+天津的總和。西加省人口400多萬,首府坤甸(Pontianak),正好處于南北半球分界的赤道線上,著名的赤道塔便建該市新埠頭的地球緯線0度中心。
左圖爲坤甸赤道塔外景,右邊這張比較模糊的照片,系2018年中秋節筆者跟隨山口洋籍華僑南哥在赤道紀念碑展館內南北半球分界線留影。
而本文要說的山口洋,就在西加裏曼丹省西北部,是一座濱海城市。該市人口23萬,華人占全市人口近70%,其余爲馬來族和達雅族,面積500平方公裏,爲西加省第二大城市。
史料記載:兩百多年前,就有衆多中國人(主要是廣東潮汕與梅縣等地的客家人)渡海南來,遷居西加坤甸、山口洋一帶。故自古以來,華人便在此占了多數。當年開采金礦的客家人初到此地,看到有山,有海,有港口,于是取名爲山口洋,據說後來的印尼文名字新加旺也是據此音譯而來。
從林木蔥籠的郊外遠眺山口洋市區。這一帶主産森林燕窩,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金絲燕群,出産的金絲燕窩肉身厚,顔色白,雜質少,品質一流。下圖爲山口洋華人在野外建築的燕窩屋。
印尼華人曆史研究學者許天堂先生在其著作中這樣寫道:
“華人大批抵達西加裏曼丹大約發生于 1760—1770年間。他們被三發(Sambas,即山口洋市的前身) 蘇丹雇傭爲金礦工人,後來造反並控制接管了金礦的經營權……華人的活動不只限于采礦。此前很久,他們便小股來到加裏曼丹。他們到來時沒有攜帶妻室,後來與達雅族女子結婚,繁衍子孫。
另一部分是100多年前(即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從廣東海陸豐一帶遷移到此的客家人。他們與潮汕地區的潮州、揭陽一帶的客家人來此定居,主要是從事農業和漁業,包括開荒種樹膠(橡膠)、椰子、胡椒等。
因爲後來遷移到此的華僑婦女慢慢多起來,他們中的男女比例逐步正常,于是,這一部分客家人多是族內通婚。與前者相比,後者被當地同化的程度要低得多,也就是說,在山口洋市和西加裏曼丹其他地區,海陸豐一帶的客家人較好地堅守了自己的文化。”
在海外,客家人總是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所謂變,那是因爲生存環境變了,他們在各方面不得不做出調整,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所謂不變,則是客家人永遠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自己的根,頑強堅守自身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等等。五六代甚至七八代之後,還是那麽本色,仍頑強地保持故國祖籍地的傳統特色。
山口洋又被稱爲“千廟之城”。據說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華人寺廟有一千多座,分布在市區及周邊的每一條街道和各個角落;包括佛教、道教、孔教等華人傳統宗教的廟宇,但主要是源自中國南方民間信仰的大伯公和土地公。當然也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還有馬來族的清真寺,以及達雅族崇拜祖先的靈屋。
以上兩圖來自國外介紹印尼山口洋的英文網站。上圖是位于都馬街的觀音娘娘廟。下圖爲當地華人舉辦節慶活動時,友族與華族小夥組成的舞龍隊在踩街遊行。
由于華人在此占大多數,又地處偏遠外島,即使在蘇哈托統治印尼全面鏟除中華文化的時代,中文漢字和中華傳統符號仍在市區隨處可見。山口洋既有濃濃的中國文化氛圍,又展現著異國他鄉的南洋情調,兩者相得益彰,更增添了無窮魅力。
楊柳依依的河邊,有一座上百年曆史保存完好的謝協勝祖屋。謝氏清朝末年在這裏靠航運起家,後成爲當地種植園主和清政府任命的華僑頭領。
山口洋中興街兩旁的華人店屋和馬來人的清真寺。
從前,山口洋的華僑大多以種植業和小商業爲生。店家或小商販,往往靠賣雜貨或憑著幾樣做食品小吃的手藝,再加上一輛小推車,便可養活一家人。現在差不多還是這樣,稍有實力的華商則辦起肥皂廠、卷煙廠、醬油廠、皮具廠、糖水廠等。如今,華人的商鋪遍布山口洋周邊城鄉,並輻射到三發、孟加影、上侯、昔加羅等縣,形成一個廣泛的商業網絡。他們祖祖輩輩在此紮根于當地社會,直接影響著西加裏曼丹省的經濟。
山口洋華人與爪哇島華人的區別之處在于,他們不僅更好地保留了中國祖籍地家鄉的文化,穿著打扮也更加樸實無華,不像雅加達、泗水、萬隆華人那麽講究,彼此貧富懸殊也沒那麽大。
山口洋最具特色的的節日,當屬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上萬盞花燈點亮在大街小巷。白天震撼人心的表演,則是神奇的乩童臉插鋼針、腳踩鋼刀,表演割頸、割手、吃玻璃等驚險功夫。雖極度瘋狂,乩童們卻神色如常毫發無損,魔幻不可思議。
每當元宵來臨,海內外十萬觀光客趨之若鹜,全市所有旅店一個月前便被預訂一空。節日期間,街頭天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天上人間,一片歡騰。
據一位考證過當地乩(音:ji)童風俗的中國學者彭筱雯女士撰文說:
在山口洋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華人廟宇裏,每座廟都供奉著一位神仙乩童。大約在1770年,西加裏曼丹鹿邑(Montrado)的一名蘇丹邀請3萬多名中國客家人到當地開金礦。那時這裏爆發了一種流行病,在無藥可醫的情況下,他們只好相信乩童,讓乩童來治療他們的疾病。當時有個清朝將軍逃來鹿邑,他建議讓乩童趕走那些瘟神。正好趕上元宵節,乩童做法後病痛就消失了,從那以後,那個地方就開始了乩童元宵洗街的活動。”
由于山口洋是風水池,當時所淘到的金沙出口要經山口洋轉運出去,就這樣山口洋成爲了一塊興旺之地,華僑先輩們陸續從鹿邑遷至山口洋,便造就了日後元宵節的盛典。
早期客家華僑前輩大多是單身漢,很多人與土著女子成親,因此就出現了現如今多種族的乩童。而年複一年的山口洋元宵慶典,不僅是山口洋人的盛事,也已成爲印尼多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8年3月2日舉辦的山口洋元宵節,開創了3個印尼世界紀錄;1129名乩童,20607個彩燈和搭建了最大的元宵節慶典牌坊。除來自山口洋本市的300名乩童以外,還有來自西加坤甸市、孟加影與三發縣的隊伍,以及來自東爪哇瑪琅和馬都拉和中爪哇壟川隊,甚至國外的馬來西亞,也派遣共38人的6支隊伍前來助陣。圖爲山口洋華人市長蔡翠媚(右二)在慶典開幕式上接受印尼博物館頒發的世界紀錄證書。(信息來源:印尼視角公衆號,圖片系大馬記者林明雁拍攝)
自媒體同行、《印尼視角》主編周新先生(香港印尼歸僑)則認爲:乩童作法,原本是山口洋華人祖籍地廣東潮汕一帶的傳統絕活,堪稱粵東習俗文化的活化石。後來被大陸移風易俗、破除迷信的政治運動屢屢掃蕩,令很多幾千年的民間習俗就此絕迹,神明顯靈的乩童法術也在國內失傳,卻被華僑帶到國外代代傳承下來。
令外交官感動落淚的呼喊
十多年前,筆者在印尼,頭一回聽說山口洋,並萌生探訪念頭,是被中國駐印尼外交官胡中樂的一篇文章打動了。
胡中樂時任大使館秘書。2010年虎年新春,他陪同女大使章啓月和鍾瑞明參贊兼總領事,前往山口洋看望慰問華人同胞。
訪問期間,鍾瑞明與胡中樂應邀代表章大使參加一所華文小學——福律新生華文學校的開學典禮。
胡秘書在其《山口洋揭秘之七——淚灑華文小學》中寫道:
這所學校是華人在2004年創辦的,他們選擇在元宵節這一天迎接中國大使館的客人,其意義不同尋常。
山口洋天氣變幻多端,上午還是晴天白雲,下午卻烏雲密布,細雨綿綿。汽車在山巒叢林中行駛,不一會兒學校到了。
學校建在依山傍水的市郊,環境恬靜優美。進了學校大門,又是一幕驚奇的景象沖擊著我們的視覺:學校二層樓高,淺橘黃色的建築,映輝在椰林綠草中;“熱烈歡迎中國大使館代表莅臨”的標語分外醒目;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一百多名小學生,身穿節日盛裝(有的穿唐裝),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冒著飄飄灑灑的雨點和冷風,期盼著中國外交官們的到來!
我們向著孩子們走去。突然,一百多名孩子齊聲高喊“鍾伯伯好!胡伯伯好!”呼喚聲在學校裏回響!這純真的聲音並迅速地向著叢山、椰林、雲天上空飄蕩,飄去。立時,一種奇特的感覺在我的胸中翻滾。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流下了一行行熱淚,但我努力克制著。鍾參贊也激動得滿臉通紅,他趕緊和孩子們一 一握手,噓寒問暖。隨後,我們參觀了教室、乒乓球室以及他們的華語教材……
離開華文小學,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又參觀了一所“三語學校”,即同時用印尼文、中文、英文授課的學校。在鍾參贊和我向他們告別後,我從漸行漸遠的汽車反光鏡上仍能看到——山口洋華社、教師聯誼會的領導和學校師生們那依依惜別的笑臉。
印度尼西亞-西加裏曼丹-坤甸-山口洋,2010年“虎年”元宵節,留給我終身難忘與美輪美奂般的記憶。
按我的理解,讓見多識廣的中國外交官感動落淚的,與其說是山口洋華人孩子樸實真摯的歡迎和期待,不如說是他們在這座偏遠的異國小城,真正體會到了血濃于水生生不息的同胞之情。
筆者當時在雅加達,剛好認識一位從小在山口洋土生土長的文化人余建民,經常聽他講家鄉的故事,非常有趣。看罷胡秘書的文章,更對西加這座小城心向往之。于是便請老余帶我坐飛機經坤甸,再坐車到山口洋小住了一個星期。
山口洋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樸素美麗的風景和休閑親切的氛圍,要數當地的語言文化現象和華人對祖籍國的情感歸屬。
由于曆史原因,印尼政治與經濟中心爪哇島大部分60歲以下的華人,早已經不會說中文了。山口洋華人則不同,很多大人小孩都能講普通話。而在當地市面上通行的,卻是一種被他們稱之爲“河婆話”的潮汕地區的客家方言,不僅華人都操此方言,甚至馬來族、達雅族小商小販也會說這種客家話。
河婆只是廣東揭西縣的一個小鎮,其方言竟能在印尼西加山口洋、三發邦嘎,以及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傳承至今,大行其道,奧妙何在?確實搞不懂。
朋友老余是個語言天才,不僅會說三四國外語,而且會說潮汕地區各種方言。據他告訴我,潮汕各地方言,以潮安話最標准最好聽,尤其從女子口中說出,宛若莺聲燕語,實在美妙動人。
老余還講了一樁趣聞:在泰國有很多潮州籍的大老板,喜歡娶潮安“姿娘”(女子)做“細母”(小老婆)。當他們在商場失意時,便回家打“潮安細母”,小老婆被打得哭哭啼啼,可是那聲音軟綿優雅,比戲曲還悅耳。滿腹憂愁郁悶的老板聽了,馬上心情舒暢,喜笑顔開,精神振奮,回到生意場上再去拼搏。
筆者在山口洋還發現另外一個奇特現象。
算起來,山口洋那一帶華人的祖先,是最早來印尼安家落戶的僑民,很多家庭在當地已經生活了五六代了。比如老余的先祖,就是1840年清朝發生鴉片戰爭那年,從廣東來到西加裏曼丹的。但因爲華人在這裏占大多數,人人都講客家話,除了和政府官員及土著人接觸,平時都不講印尼話;因此不少華人在山口洋生活了一輩子,還不大會說印尼話。老余走南闖北,當然什麽話都會,但他在山口洋的叔叔就不大會說印尼話。這在印尼是比較獨特的現象。
老余有個朋友老葉,在山口洋鄉下一所中文學校當校長。老余帶我去葉校長家做客,老葉最小的女兒小葉子才13歲,聰明伶俐,人見人愛。小葉子的中文普通話說的非常標准。我問她,你印尼話說的好不好啊?小姑娘皺起眉頭回答:“啊,說不好,叔叔你不知道,印尼話很難學的呀!”
我說,你這麽小,如果不學好印尼話,將來長大怎麽出去找工作呢?
老葉在一旁甕聲甕氣地接上茬:“我一輩子不會印尼話,還不是活得好好的。我們是中國人,就在山口洋過日子,可以不到外地去。”
我明白了,盡管山口洋華人世代在此落地生根,盡管他們早已成爲法律意義上的印尼公民,但他們對中華祖籍國的情感認同和心靈歸屬,卻比任何地方的華人都更加強烈。
這位70多歲的山口洋華人阿婆名叫劉五洲。2017年她告訴來訪的一位中國人,在她小時候,父親教給她的第一句印尼語就是:Saya bangsa Cina.!(我是一個中國人!)(信息來源:公衆號“餅家日雜”,作者 餅哥)
據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曹雲華教授2014年赴山口洋調研統計:
目前全山口洋市有20家華文補習學校(筆者注:以城市規模衡量,山口洋的華文補習學校之多,在全印尼可謂名列前茅),都是很艱難地生存和運作,基本上都在虧損狀態, 幸有熱心華文教育的華社和企業主贊助才堅持下來。
曹教授列舉了山口洋新光明華文補習學校的例子:
該校有100多學生,校舍原設在濟公廟,因爲太嘈雜,遷移到現在的地方, 校舍還算可以,占地10多畝,5間大課室,課室的擺設很簡陋,就是一些桌椅,沒有任何現代教學設備。聽李校董說,學費是每人每月4.5萬印尼盾,當時約合40元人民幣,雖收費不高,仍有不少學生家裏太貧窮,交不起。學校除收取學費之外,主要還是依靠華人捐資辦學。這幾年捐款最多的,還是新加坡的一家基金會和雅加達的華人。
山口洋雖然是一個以華人爲主的城市, 但華人並不排斥其他民族,各族之間文化交流非常頻繁。華族、達雅族和馬來族和睦相處,真正做到了文化融合。
在山口洋,華人當三輪車夫,或者在街旁擺地攤,並不奇怪……紅燈籠、華人寺廟和清真寺彼此相鄰。爲保障這座城市不致混亂,部族之間的和諧與相互忍讓是必要的先決條件。而各種慶典(包括宗教的)能夠平安順利地舉行,亦充分顯示了這座城市的包容精神。
山口洋夢寐以求的期盼:給這座城市插上翅膀
美麗遼闊,資源極其豐富的印尼西加裏曼丹省只有兩座城市——首府坤甸和山口洋。
西加全省只有一個機場,在省會坤甸。
山口洋距離坤甸150公裏,只有一條等級不高的公路,沿海岸線曲折而行,連接兩座城市。人們來來去去,只能坐巴士或自己開車,單程跑一趟,最快也要三個半小時,中途還要在百富院或松泊港小鎮歇腳,喝杯咖啡,吃塊印尼糕。
很久以來,山口洋曆屆政府和全市父老鄉親,一直盼著本市能有一座飛機場,以帶動旅遊發展經濟,也讓市民外出更加方便。
我記得2008年第一次跟老余去山口洋,就聽到當時的黃少凡市長(印尼首位華人市長,任期2007-2012)向中央政府和社會各界呼籲,要爲山口洋建一座機場,造福人民。後來,市長換了兩屆,有關山口洋建機場的動議始終不絕于耳,在印尼華人族群,尤其是山口洋籍鄉親中廣泛流傳。
2017年2月,印尼再度舉行地方政府競選,總共競選101個地方市長、縣長和省長。當大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首都省長選舉時,卻很少人知道,在離雅加達一個半小時飛程的西加裏曼丹省所轄的小城山口洋市,又産生了印尼第一位華裔女性市長。
印尼市長制服看上去比將軍制服更帥氣威武。圖爲2017年3月,身著市長制服蔡翠媚在山口洋市政府宣誓就職。
這位女市長叫蔡翠媚,印尼名Tjhai Chui Mie,出生于1972年。她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都在小城市,從沒在大城市生活過。從政前她在一家公司上班,卻積極參加華社活動。2014年參政當上了山口洋地方議會議長。3年後競選入主市政府。
2019年春節,蔡翠媚市長帶領工作人員在街頭向市民拜年。
蔡翠媚上任後,一方面致力于城市管理,關注民生,一方面繼續不遺余力地向中央政府交通部門申請資金,堅持推動興建機場的目標。
這位華裔女市長性格爽朗,作風樸實親民,從步入政壇起,就經常深入基層,訪貧問苦,總是親力親爲,獲得市民百姓由衷愛戴。
暴雨成災時,蔡翠媚在山口洋農村察看災情,親自護送受災兒童,將他們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圖片來源:印尼羅盤報網站)
她的前任——具有一半華人血統的Awang市長,已經與交通部民航司簽署了機場建設備忘錄,但沒能確定開工日期。
又過了兩年,在蔡翠媚堅持不懈努力下,山口洋機場終于在2019年2月18日正式破土動工。
當天的印尼中文媒體報道說:
山口洋市民“夢寐以求“的飛機場工程建設,已初現曙光。山口洋民衆以及包括長期居住在雅加達的山口洋鄉親將要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了,以後機場落成後,會更方便回家過年與家人幸福團圓和舊地重遊欣賞美麗如畫的山口洋風景。
交通部長布迪在致詞中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山口洋機場是長期的投資,回報率也會相當長,因此政府將准備較長的貸款方式,這樣政府負擔的財務狀況就不會太緊。”布迪補充說,預計該機場將于2020年開始建設,目標于2022年竣工並開始運營。
山口洋國際機場效果圖。
按照計劃,第一階段,山口洋機場跑道長度爲1400米,供ATR小型飛機降落。未來跑道長度可延長至2600米,可提供波音737型飛機降落。預計直到最後階段總投資達到1.3兆盾。政府將提供5000億盾爲第一階段項目資金。政府也慎重考慮邀請私企參與這項工程。
布迪部長說,山口洋旅遊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該機場將加強地區連通性,有利于將遊客帶到該地區。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春節與元宵節慶典活動已成爲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機場竣工和營運後,將增加更多的遊客光臨山口洋。布迪如是說。
圖爲2019年2月18日,印尼交通部長布迪 (右六)和司法人權部長亞索納勞利(右五)在山口洋華裔女市長蔡翠媚(右四)等地方官員陪同下,爲西加省山口洋機場工程建設舉行奠基儀式。
蔡翠媚對媒體表達了她的心情,她說:“我是最激動的人之一!主要因爲山口洋機場的建設具有開創性。這些年,當我遇到任何來到這裏的人時,總會開口告訴他們:山口洋需要一個機場。即使是佐科維總統來到我家,即使會見背誦《古蘭經》的德高望重的長老, 我也堅稱山口洋必須要建造一個機場。”
蔡翠媚是那種很容易相處的人,能被許多圈子所接受,包括本地穆斯林朋友。圖與印尼《爪哇郵報》老板、前國企部長余世甘(Dahlan Iskan,站立者右三),及曾國奎(左三)、吳其順(左四)等華商大佬在雅加達機場合影。左一系曾任雅加達山口洋鄉親會主席的周沅瑤先生。
山口洋機場:呼喚中資企業參與“PPP模式”合作共贏
山口洋機場終于動工興建了。建成這座機場需要1.3萬億印尼盾(約合6.5億人民幣)資金,中央政府目前只提供了5千億盾,還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缺口,目前機場施工進展如何?他們的夢想能順利實現嗎?
4月6日,印尼最大的主流媒體《Kompas(羅盤報)》發表有關報道,筆者將其翻譯爲中文如下:
Singkawang(山口洋)機場的建設工程目前正處于第二階段,該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土地清理活動或機場土地清理。
市長Thai Chai Mie(蔡翠媚)解釋說,目前Singkawang機場的建設過程處于第二階段,即土地清理。
她解釋說,如果第二階段已經完成,機場的建設將包括在跑道或管道的建設過程中。
據她介紹,機場跑道總的長度爲2.5公裏,估計耗資8000億印尼盾。
Tjhai Chui Mie(蔡翠媚)在2021年4月6日星期二對記者解釋說:“例如,第一階段將完成1.4公裏,是的,也許在3000億盧比左右。”
她解釋說,對于該跑道的建設,取決于可用的預算。
她還說:“中央政府將提供多少資金,這就是我們將首先建設的。”
在山口洋機場工地,已經看到了許多重型設備,例如挖掘機,推土機和自卸車。
市長還希望,有關人士可以密切監視山口洋機場的建設過程,以使大家認爲機場建設將是真正的完美。
她還希望得到社會的支持,尤其是當地人民和在外埠事業有成的山口洋籍企業家。
市長說:“我們還要求在機場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利用當地勞動力。”
此外,在建造該機場的過程中,政府提供了151.45公頃的土地,並已完全釋放。
市長解釋說:“我們已經向國家交通運輸部提交了使用權證書。明年,我們又提交了另一份建設預算。”
《羅盤報》網站圖片:2021年4月6日,蔡翠媚市長在山口洋機場工地視察。
據筆者了解,正在興建的山口洋機場屬于4D級的中型國際機場,剛好與大部分山口洋華人祖籍地的“潮汕揭陽國際機場”處在同一個級別。
應該說,山口洋機場所需的相當于不到7個億人民幣的預算,放在國內任何一個省轄市,這點資金都不成問題。但印尼畢竟是印尼,政府財力不足,現又遭遇新冠疫情持久性的打擊,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很難有充裕的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而山口洋基本是個農業爲主的城市,地方財政收入非常有限,政府每年全部預算只有9千億盾,要如期建成這座機場,資金壓力肯定不小。
據華社朋友楊健昌說,蔡翠媚市長曾來雅京邀請一批知名華商老板座談,希望他們與山口洋政府合作,以投資方式共同助力機場建設。其中有幾位企業家已拿出部分資金,投入這個利國惠民的項目。但還不能滿足機場建設需要。
上個月,雅加達另一位華社朋友——印尼龍獅運動聯合會總主席、福克斯(FKS)國際集團董事長丘昌仁先生打電話來,也和我說起這件事。
丘先生雖然不是山口洋出生長大的,但也是客家人的後代,對同屬于客家人的西加山口洋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他已響應蔡市長的號召,成爲山口洋機場的個人投資者之一。但熱心的丘先生還想發動更多華商,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家一起來投資合作共襄此舉。
丘先生說,這也是蔡翠媚市長和他們市政府的殷切願望。
他請我寫篇文章,幫忙宣傳推介山口洋這個“對中國感情最深,也最有中國感覺的南洋小城”,同時邀請中國企業——不管是國企、央企還是民營企業,都歡迎到印尼西加山口洋走走看看,搶占先機。
承蒙丘先生信任,再加上我對山口洋的好印象,便爽快答應收集材料,寫這篇文章。我也感覺上述話題挺有意義,確實是本人這個 丁見印尼紀事 公衆號應該做的。
丘先生很快請蔡市長的助理發來一份中文版的《山口洋機場:政府與私營合作交通項目說明書》(項目說明書封面見下圖)。
合作項目書比較簡單,具體內容附在本文後面。它實際上是一個山口洋版的“PPP模式的合作計劃方案”。
老實說,筆者對各種投資合作都不大懂,于是請教一位業內朋友,結合國內模式,深入淺出地爲我輔導了一番。
什麽是PPP?: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縮寫。
這是一種“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作的模式。
簡單來說,政府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麽有錢,尤其是地方政府。
但時,爲了政績,政府有需要開啓一些大項目,要幹事,可是又沒有錢,該怎麽辦呢?
最簡單的解決就是借錢。但借債要還錢,借多有風險。所以政府就要找新的融資渠道。這條新的渠道,就是政府與民營企業合作。
簡單說,政府與民營企業不只是單純的金錢關系,而是綜合合作關系。
在圈內,這種最早開展的政企合作模式叫BOT,同樣是英文Building_Operate_Transfer首個字母的縮寫。
這種模式的流程分爲四個步驟:
1、地方政府決定要開展一個項目;
2、企業參與投標,建設這個項目;
3、項目完成後,企業享有一段時間的經營權和收益權;
4、過了這段時間,項目經營權交回給政府。
但這種BOT模式也有項目實施前可行性計劃與完成後的經營過程,政企雙方都不透明的弊端。所以BOT模式在國內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大發展。
于是,又産生了BOT的進化版PPP。
簡單來說,從項目的制定、規劃到之後的建設和經營,政府和企業都將同時參與。
爲了讓合作更加緊密,在PPP模式中會成立一家公司,被稱作SPV。
相比BOT,PPP具備以下優點,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從頭到尾參與了整個項目,更加透明,也更具備責任心。
PPP同時也具備了BOT的優點,那就是引入了民間資本,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雙方透明,互惠互利,項目完成,合作共贏!
在業內專家看來,山口洋政府推出的PPP機場建設計劃,或許還需細化完善。雖然該市暫時還不是人流密集的經濟重鎮,但隨著印尼新首都將向與西加相鄰的東加裏曼丹遷移,該國的重心勢必北移,必然會更加注重對包括山口洋在內的整個加裏曼丹島的開發。而山口洋已有大型港口依托,屆時與機場形成互動互補,投資回報率的光明前景未來可期。
除了有那些戰略眼光的企業人士,將會對投資山口洋機場産生興趣之外,還應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爲實施“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核心計劃,投資和參與建設國外機場的步伐也明顯加快。
資料顯示:至2018年11月,我國投資或承建的海外國際機場已達70座,其中承建機場44座、收購機場5座、援建機場4座、投資並承建機場7座,以及參建機場10座。這些項目已遍布全球六大洲,其中非洲機場有36座,占總體數量的51.5%;亞洲機場有20座,占28.6%;歐洲機場有8座,占11.4%;大洋洲機場2座,占2.9%;北美洲機3座,占4.2%;南美洲1座,占1.4% 。
聽說山口洋機場已有中國公司參與施工,是否確切,尚未證實。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中國企業如更進一步參與該機場投資建設及後期運營,對各方而言都是件好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讓我們祝福山口洋,關注那裏華人同胞的由衷期盼。
相信未來美好,一切終將實現!
附錄:
《山口洋機場——政府與私營合作交通項目》之主要內容:
山口洋的現況和未來的機遇
在 2017 年,山口洋被授予印度尼西亞最寬容的城市。其獨特性和諧多元的社區,有助于山口洋成爲文化和宗教旅遊勝地。
▪ Trans Kalimantan
▪ Kijing 海港 (25 公裏遠)
▪ 發電站 (10 公裏遠)
山口洋機場發展建議
▪ 提議興建山口洋機場以帶動西加裏曼丹省的經濟增長,作爲連接新加坡,吉隆坡,台灣等城市的國際樞紐。
I. 土地狀況 : 綠地
II. 投資回報計劃 : 用戶使用費
III. 商業運營日期 : 2023
IV. 優惠期 : 32 年
V. 政府簽約機構 : 印尼交通部
VI. 公私合營(PPP)模型: 設計,建造,財務,運營,維護和轉讓
VII. 項目運營支出: 2,6 兆印尼盾VIII. 資本支出計劃: 1,7 兆 印尼盾
IX. 公私合營範圍:
▪ 開發空側,陸地和輔助設施
▪ 由公私合營公司運營機場(許可證由交通運輸部頒發)
▪ 維護機場的基礎設施資産X. 財務可行性指標
▪ 航空收入 : 15,9 兆 印尼盾
▪ 非航空收入 : 2,1 兆 印尼盾
▪ 項目內部收益率: 12%
▪ 股本內部收益率: 15%
全文完,多謝閱讀。如果感覺不錯,就請隨手點贊或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