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甯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圖/新華社
近期,各城市2021年經濟數據陸續揭曉。
在浙江,各市2021年經濟成績單已全部揭曉,省內城市格局出現了一個比較受關注的變化,那就是人均GDP第一的寶座易主——省會杭州被副省級城市甯波超過。
甯波人均GDP達到15.39萬元,一舉成爲全省第一個人均GDP突破15萬元大關的城市。
人均GDP15萬元到底是什麽概念?
從世界範圍來看,按照最新的彙率換算,甯波人均GDP已是世界銀行最新國別收入分組標准中“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的1.8倍左右。
從全國來看,這一數據不僅反超了杭州,也超過了廣州等核心城市,在全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可以輕松跻身前10。
那麽,甯波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外貿打了翻身仗
甯波人均GDP在2021年能夠反超杭州,成爲浙江人均GDP第一城,除了常住人口顯著低于杭州帶來的平均優勢,首要因素就是GDP總量的快速增長。
2021年,甯波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594.9億元,增量達到了2186.3億元,均創下曆史新高。其GDP名義增長率達到17.62%,居全省第一,遠超杭州的12.44%。
而GDP增長上的優異表現,主要離不開兩個主打産業的“定海神針”作用。
一是外貿。
2021年,甯波全市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11926.1億元,位居全國第6,增速達到21.6%,一掃2020年6.7%的低速增長陰霾。
衆所周知,甯波是全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城市之一。
可以說,外貿穩,甯波的經濟才會穩。
2020年,受疫情影響,甯波外貿增長明顯放緩。2021年,在克服多種困難之下,甯波的外貿打了一場翻身仗,爲GDP的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甯波舟山港完成年貨物吞吐量12.24億噸,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108萬標准箱——甯波舟山港也成爲繼上海港、新加坡港後,全球第三個跻身“超3000萬箱俱樂部”的港口。
“單項冠軍”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外貿,甯波經濟的另一大引擎就是工業。
2021年,甯波實現工業增加值6297.5億元,首次晉級全國第7,增速達到11.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更是創下了近5年來的最快增速。其中,代表高質量發展的人工智能産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新材料産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3%、17.5%、16.6%、16.1%和16.1%。
2021年,甯波還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8家,累計達63家,占全國比重爲7.4%,是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而在2019年以來,工信部先後公示的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甯波占據了182家,總數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國第3。
按照相關規劃,甯波力爭將全市工業增加值規模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到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8100億元,爭取進入全國城市前5位。
尤顯特色的是,甯波的民營制造業一馬當先。據公開資料,甯波民營制造企業多達1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中的80%都是民營企業。這也自然爲“民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甯波還素有“中國品牌之都“的稱號。有公開報道稱,早在2004年,甯波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制造企業就有100多家。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品牌,如公牛、方太、雅戈爾、奧克斯、杉杉等均系“甯波造”。
甯波到底有多富?
人均GDP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發達程度,或者說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
而甯波的富裕,除了人均GDP,在其他多個指標上都有直接體現。
比如,2021年,甯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5436元,居全國城市第8位。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分別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三和第一。
同期,全市財政總收入達326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爲1723億,躍居全國城市第10位,列副省級城市第5位。
這些指標均高于甯波在GDP總量上的排名。
而由于民營經濟發達,甯波的富裕尤其體現在“藏富于民”之上。
根據一項研究報告,甯波600萬元資産富裕家庭達到9.86萬戶,排在其前面的城市,僅有6座。
此外,在個人所得稅繳納總額排名中,甯波也常年位居全國前10。
補齊短板,甯波發展潛力巨大
其實,近期甯波還有一個不錯的消息,那就是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達到了12.4萬。
雖然這一數據比前些年有明顯下滑,但在各地人口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此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大概率能夠跻身全國前10。
應該說,擁有外貿、工業兩大支撐,同時又是民營經濟重鎮,還有著不錯的人口增量,甯波作爲副省級城市,其綜合實力在我國城市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甯波被稱作“悶聲發大財”的城市。在講究“網紅經濟”的今天,甯波似乎缺了點與其實力相匹配的存在感。
無論是在對外的城市形象上,還是在産業結構上,甯波都顯得有點“老派”。
比如,盡管甯波誕生了諸多知名品牌,但少有人知道它們出自甯波。
在産業上,甯波還有一個短板,就是第三産業偏弱。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甯波三大産業比例爲2.4∶48.0∶49.6,是全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第三産業GDP占比低于50%的少數幾個城市之一。
公開報道顯示,此前也有甯波主要官員指出,“甯波城市能級不高、核心功能偏弱,說到底是服務業,特別是總部經濟、平台經濟不夠發達。”
或許也正是因爲服務業不夠發達,盡管甯波的富裕程度、民營經濟發展水平都較高,但在消費方面,甯波的表現卻並不突出。
2020年,甯波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9.1億元,這一數值排名在全國險些跌出前20強。不但弱于一些強省會城市,就是與GDP和人口都明顯更低的普通地級市泉州相比,也少了很多。
這在消費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的今天,顯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軟肋。
此外,相比經濟實力,甯波在高等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軟實力”,也還需要補課。
因此,一個足夠“富”的甯波,目前還同時面臨著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産業結構、培育新品牌、增強發展“軟實力”,以及強化外貿抗風險能力等諸多挑戰。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意味著甯波依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提升空間。
文 |朱昌俊
編輯 | 李潇潇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