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後,生産和消費都停擺了,全馬來西亞的人都在家裏,汽車整個都停止了。”寶騰汽車銷售部長張強說。
自發生疫情以來,馬來西亞6月1日開始全國封城。汽車和芯片工廠全面停産,而這裏聚集了全球多家跨國企業半導體工廠。中國東盟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馬來西亞車業總會會長、拿督許綜文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汽車幾乎停産了3個月,給馬來西亞造成了至少15萬輛的産量損失。
而此輪馬來西亞疫情並非只給本國車市帶來影響,更對本就缺芯的全球汽車産業鏈産生了連鎖反應。許綜文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東南亞占據全球半導體供應約27%的市場份額,其中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半導體供應最大的一個國家,占據了13.8%的市場份額。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公司大多數是跨國公司,目前已經超過了50家,包括英飛淩,意法半導體,英特爾以及恩智浦等。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産業在世界半導體産業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已成爲芯片測試和封裝的主要中心。
牽一發而動全身,疫情籠罩下的馬來西亞扼住了汽車芯片的“咽喉”。“很多中國車企的老總親自給我打電話,說有沒有辦法找到一些芯片。這說明芯片緊缺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否則車企的大老板是不會親自處理的。”許綜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世紀80年代初,馬來西亞開始發展汽車民族工業,它曾是上世紀亞洲四小虎之一。而作爲東盟之窗,馬來西亞也是中國車企選擇生産基地的重要戰略要地。
全球無貨可掃
而按照人均比例,馬來西亞是當前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從6月份開始,馬來西亞全國封城,很多汽車工廠和芯片廠進入全面停産狀態。“新車從6月份開始停止生産,芯片廠也停産了,幾乎停産了三個月。”許綜文對記者表示,芯片相當于汽車的大腦,只要少了一個芯片,汽車就無法出廠。當前馬來西亞的疫情依然較爲嚴重,芯片全面複産的時間還無法確認。
“這一次影響是比較大的,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連鎖反應。近期受東南亞疫情的惡化,一些其它汽車零部件供應也受到了很大挑戰。從目前了解的信息來看,馬來西亞芯片廠逐步恢複了生産,樂觀交貨周期大概在22周左右。”寶騰汽車CEO李春榮對記者表示。
盡管聚集了多家芯片生産基地,但馬來西亞並不會享受到近水樓台之利。許綜文坦言,馬來西亞的缺芯情況與全球市場是同步的。芯片公司與全球市場的汽車公司簽訂協議,不會因爲在馬來西亞生産就將更多的芯片給到馬來西亞。另一方面,除了兩大本土汽車品牌外,其他外資汽車品牌均通過ckd組裝的形式進入馬來西亞市場,這種形式下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由國外汽車廠商來統一采購。不過,由于體量不大,馬來西亞當前受缺芯的影響並不大。
馬來西亞半導體生産基地僅是芯片生産環節中的一環,整個芯片産品的推出需要經過多個環節。SIA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一家典型美國半導體公司的芯片生産流程,一般情況下需要環繞全球4個以上的國家、4個以上的州/市、總計行程超過二萬五千公裏。産業鏈上涉及的城市主要有日本、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五個國家。而作爲芯片生産最後一公裏的核心步驟,馬來西亞的芯片封裝在産業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李春榮也認爲,馬來西亞的汽車廠商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不大,主要還是疫情帶來停工和供應鏈恢複需要時間的影響。馬來西亞車業協會提供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馬來西亞汽車銷量僅達1921輛,去年同期銷量爲4.5萬輛。今年7月份,馬來西亞銷量爲7086輛。目前,8、9月份的汽車銷量尚未統計,汽車生産和銷售仍處在疫情籠罩之下。李春榮告訴記者,8月底,馬來西亞政府根據疫苗接種情況,逐步放開了汽車産業恢複生産,預計9月底能恢複到正常水平。
此外,記者了解到,馬來西亞芯片價格基本沒有市場波動。“這可能與本土芯片廠有關,大家都是有合約的,而且是長期合作的。本土車廠面臨最大問題不是芯片短缺,是疫情帶來全産業供應鏈問題。芯片短缺短時間內可能無法解決,很多行內專家預測要持續到2030年,作爲車企要提前做好預案和准備。”李春榮對記者表示。
牽一發而動全身,馬來西亞疫情的不確定性因素讓本就缺乏的芯片雪上加霜。自芯片危機爆發以來,汽車廠商開始在全球進行掃貨。“現在已經掃完了,缺芯的情況非常嚴重,至少要持續到2022年。”許綜文對記者表示,即便現在芯片恢複供應,汽車的産量依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按照汽車的生産制造流程,在完成沖壓、焊接後,要將整個汽車放在電容器中,而目前最大的瓶頸就在于電容線,在馬來西亞,每小時只能生産2~8輛汽車,在中國每小時也只能生産12輛汽車左右。因此,即便芯片恢複供應,汽車的産量也不會大幅度增加。全球汽車産量一年大概是9000萬輛,預計今年新車的生産至少會減少8%到10%。此外,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可能會加大産量的損失,目前無法精准預估。
60萬輛的天花板
今年上半年年,馬來西亞累計銷量達24.9萬輛,同比增長43.6%。從4月份到6月份,馬來西亞銷量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滑。其中,6月全國封城後,當月銷量不足兩千輛。制造行業2-3個月沒有現金收入,經銷商已經兩三個月不賣車了。許綜文表示,馬來西亞一個月內銷大概爲5萬輛,近三個月已經損失了15萬輛的産量。
“今年5月份以來,馬來西亞疫情持續惡化,整個汽車産業停工停産停售近3個月(8月底才逐步開始恢複),對整個汽車産業影響是巨大的,預計今年全國上牌量預估也就在48萬輛左右,創15年來曆史最低,同比去年本就比較低的基數還會繼續下滑9%左右。消費端也受到較大影響,畢竟很多人收入受到很大影響,雖然政府出台了銷售稅減免,預計恢複到正常水平要到明年。”李春榮對記者表示。
目前,馬來西亞的産能一年爲100萬輛左右,這包括一些外資品牌的産能。“每年的産能是100萬輛,但每年沒有生産這麽多。”許綜文對記者表示,馬來西亞一年的新車銷量爲60萬輛左右,二手車銷量約爲40萬輛。
馬來西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汽車民族工業,是穆斯林國家第一個擁有民族汽車品牌的國家(寶騰汽車),汽車産業號稱是現代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工業鏈長、制造技術門檻高、産品叠代升級快、新技術應用層出不窮等,這一切都需要依靠強大的市場作爲基礎,否則很難有競爭優勢,也會失去發展機會。馬來西亞汽車産業起步早,但在發展過程中錯失發展良機,比如:沒有建立完整供應鏈體系、沒有形成自主研發能力、沒有堅決走出去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等。
“馬來西亞汽車工業起步很好,國家沒有轉型成功,汽車也沒有轉型成功,産業沒有升級。汽車産業鏈較長、投入大且産品叠代快,需要規模優勢,而馬來西亞市場不大很難發展價值鏈的體系。”張強表示。
李春榮表示,如果放在10年維度或者更長時間總結馬來西亞汽車行業,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汽車銷量一直在60萬左右徘徊,很難有突破;二是受居民收入以及財富分布等因素,很難形成消費升級;三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6萬元以下的汽車産品依舊是主流,占比會一直在50%左右。
車型驅動市場
從不同品牌市場占有率來看,馬利西亞的本土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馬來西亞的國産車以Perodua和寶騰爲主。Perodua專注于小型車,被日本大發控股,與大發專注的車型一致,年産量約20萬輛,目前市占率第一。寶騰曾爲馬來西亞第一大國産車,但寶騰近幾年銷量下滑被Perodua超越,自吉利收寶騰後,寶騰汽車銷量開始上漲,目前排名第二。
“剛進來的時候(吉利並購寶騰),整個市場的渠道是混亂的,形象較差且效率很低。經銷商有很多1/2/3/4S店,其中1S店接近130多家,2S店將近200家,4S店只有30家左右。我們來了之後進行渠道改革,一是只能發展3S店和4S店,二是對標當地,出台了相關的渠道政策,三是對品牌形象升級。”張強對記者表示。許綜文認爲,如果沒有疫情因素,預計寶騰今年銷量能達13萬~15萬輛。而隨著新産品的推出和原有車型的升級,寶騰銷量很可能會回到20萬輛,寶騰的回歸也將對其他品牌帶來一定的影響。
記者獲得的前7月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累計銷量達25.6萬輛。其中,Perodua以9.8萬輛的成績排在第一,其次是寶騰汽車(5.8萬輛)、豐田(3.5萬輛)和本田(2.6萬輛),其他品牌的銷量均不足萬輛。也就是說,兩大本土品牌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
“馬來西亞新車銷量較爲穩定,年銷量爲60萬輛左右,其中商用車銷量在6~8萬輛左右。寶騰和Perodua的銷量之和大概爲38萬輛,占據了絕大多數的乘用車市場份額。商用車以豐田的皮卡爲主,上汽大通MAXUS皮卡通過在馬來西亞代工的模式銷售,銷量也在增加。”許綜文對記者表示,除了兩大本土品牌外,豐田、本田和日産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這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達80%以上,其他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很低。奔馳、寶馬、馬自達每年銷量大概在1萬輛左右,其他品牌的年銷量爲一兩千輛。
從細分市場來看,6萬元以下的市場年銷量約爲30萬輛,98%是本土品牌;6萬馬幣以上的市場份額也在30萬輛左右,主要是日系品牌爲主,而寶騰的崛起逐步打破了這個格局。“原來寶騰的老款車打入6萬馬幣以下的市場,新導入的吉利車型打6萬馬幣以上的市場。”寶騰汽車銷售部部長張強對記者表示,在中國市場,SUV、轎車、MPV等的發展是根據消費趨勢帶動的,而馬來西亞車市主要是車型帶動的,因此左競品分析較容易。舉例來說,馬來西亞SUV的市場2017年只占10%,寶騰導入X70後,SUV市占率提高到了20%,隨後競爭對手也上了SUV。
在SUV領域,日系品牌CR-V (約15萬馬幣)等車型的競爭力較強,本土品牌同樣價格的車型受到的沖擊較大,但在8-10萬馬幣價格區間的SUV市場目前仍處于真空地帶。從轎車領域來看,威馳等日系熱銷車型價格爲8萬多馬幣。“馬來西亞市場較小,競爭不充分,一款新車上市就可能改變細分市場的份額。從近幾年來看,SUV車型比較受歡迎,本土品牌市占率大概在60%左右。”李春榮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七八年前,現代汽車集團在馬來西亞乘用車市場曾紅極一時,占據10%左右的份額。但由于産品尚未跟上市場需求的步伐,同時面臨日系品牌的競爭,現代和起亞走上了下坡路。據悉,日系品牌在東盟布局接近50年,已經與與東盟各國發展深度結合,在産業法規政策、供應鏈布局、品牌認知認同等方面都有較好的融合。“中國品牌開始登場了,東盟汽車市場的爭鬥才剛剛開始,汽車競爭格局背後其實就是國家之間競爭格局的體現。”李春榮說。
東盟之窗
“馬來西亞是東盟之窗,考慮到政治、經濟以及宗教等因素,中國汽車想要在東盟獲得發展,在馬來西亞建立生産基地是一個好的選擇。”許綜文對記者表示,泰國、印尼和越南市場也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中越南是左舵車生産基地的首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東盟十國中,左舵右舵國家各戰五個。泰國的汽車市場最大,其次是印尼,馬來西亞排在第三。其中,泰國一年生産汽車200萬輛,國內銷售100萬輛,出口100萬輛,形成了以東盟右舵車爲核心的制造基地,其在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相對完善,豐田本田都把泰國作爲出口中心。此外,不同于馬來西亞市場,泰國車市的競爭較爲激烈。許綜文告訴記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市場較爲成熟,其中馬來西亞的千人保有量約爲400輛,而新加坡本身不生産汽車,車輛全部依賴進口。其他八個國家的汽車保有量較低,因此整個東盟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統計,東南亞人口超過6億,汽車市場容量有望突破400萬輛,但千人保有量還處于低位。
目前,中國汽車出口在全球有四大市場,包括歐洲、北美、東盟和新興市場(巴西、南美、非洲等)。“不考慮當地政策法規的因素,去歐洲還是有點早,新興市場量又太小,還沒發展起來。東盟是最好的選擇,市場容量大,且在文化等方面有較好的融合。”張強對記者表示。
在李春榮看來,東盟已經是全球車廠與零部件廠經營重點區域,有望複制中國車市的成長模式。東盟的戰略價值就是中國車企“走出去”的試水地,右舵市場的橋頭堡,寶騰就是在吉利全球化發展中承擔著這樣的角色。許綜文表示,未來馬來西亞的汽車出口能否增加,要看吉利會不會把右舵車放在寶騰來生産。寶騰的目標是在馬來西亞占據20萬輛的市場份額,而寶騰原有的生産基地産能可以擴展到30萬輛,因此有10萬輛的産能可以用來出口。“以馬來西亞爲右舵市場中心,逐步拓展海外市場。比如巴基斯坦,我們已經在當地建立CKD工廠,成功導入2款車型,在文萊的市占率也大幅提升,正在研究進軍泰國、印尼市場。”李春榮說,未來1-2年會進入泰國市場,鑒于過去寶騰失敗的經驗,再進去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備,而不是小規模的投資。
最近幾年,中國車企明顯加快了在東盟市場擴張的步伐。除了吉利並購寶騰外,長城和上汽也在東南亞市場砸重金投資。長城汽車收購了通用汽車在泰國的工廠,上汽乘用車則在泰國建立了合資工廠,通過名爵覆蓋東盟市場,上汽通用五菱則把工廠建在了印尼。按照東盟協議,在東盟任何一個成員國建廠,只要本地化程度達到一定比例,就能出口到東盟任何一個國家,中國汽車品牌正在以重資産形式試圖重新敲開東盟市場的大門。
許綜文告訴記者,現代汽車也曾想進入泰國市場,但泰國市場被日系和美系車壟斷,在汽車供應方面日系和美系車有很大的話語權,這使其他車企較難進入泰國市場,中國品牌想要在泰國發展同樣會受到這樣的影響。與零部件供應商獨立性較強的馬來西亞市場不同,泰國的零部件供應商多數都是配套性的品牌。“供應方面一旦受到影響,就不能實現國産化,在價格方面就會失去競爭力。所以上汽等中國品牌在泰國投資建廠,成立了自己的汽車配件供應體系。與歐美系車相比,中國品牌大批量生産的模式將有效降低成本,未來在東盟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
“中國品牌進軍東南亞,必須要經曆與日系品牌的正面交鋒,短期來看,從品牌、供應鏈、成本上處于弱勢,但中長期來講,這些都會克服的。最大機遇就是中國品牌具備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這是中國品牌爭奪東盟市場絕好的利器。”李春榮對記者表示。
芯片和疫情籠罩下,全球市場缺少新車供應,這給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出口提供了機遇。許綜文表示,只要疫情一減緩,全球市場的二手車一定會有較大的需求,而且左舵車的市場很大。不過,東南亞電動車的發展仍較爲緩慢。一方面油價便宜,電動車在使用環節的成本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健全,同時政府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尚未給出補貼等支持政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泰國發展相對較快,新加坡電動車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動地相對較快。“我現在的一個工作就是推動馬來西亞充電樁的發展,目前有480個充電站,以快充爲主,最近在跟政府談判再增加100個充電站,希望中國企業來東南亞投資合作。政府對油的補貼很多,只要政府不給油這麽多的補貼,將一些優惠給到電動車,東南亞的電動車發展起來也是很快的,馬來西亞和聯合國工業簽署了減碳減排協議。”許綜文對記者表示,先擴展馬來西亞充電樁,其次是覆蓋泰國和印尼市場。
據外媒報道,2019年8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簽署了一項新法令,計劃爲該國電動汽車産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印尼的目標是成爲東南亞地區的電動汽車制造中心,該國計劃于2022年開始大規模生産電動汽車,到2025年使電動汽車産量占全國汽車總産量的20%。印尼擁有豐富的用于生産電動汽車電池的钴、錳等資源,有利于制造出成本低、競爭力強的電動汽車。
“從東盟電動車政策來看,現在還沒有下雨,不代表未來不會下大雨,它是狂風暴雨一起來的。所以中國的電動車未來在東盟市場有很大的機遇,主要聚焦在新加坡、文萊、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對于東盟市場,希望中國企業生産兩種電動車,一種是續航裏程大于500公裏的,另一種是續航裏程一兩百公裏的,但要達到歐盟聯合國認證的指標。”許綜文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