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肖明超-趨勢觀察 (ID:trendforesee)
“未來10年,垃圾分類將新增市場機會4000億元以上。”—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環保聯盟理事長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張益
當上海市民每天都要承受來自老阿姨“侬是什麽垃圾?”的靈魂拷問,當北京居民看完上海的分類標准後松了一口氣感歎還是北京的垃圾分類標准比較通俗易懂,當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開始重點推進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有人看到的是“垃圾”,有人則嗅到了商機。
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這個趨勢:垃圾,其實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作爲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我國也是垃圾産生大國,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城市垃圾統計數據,每年,我國城市垃圾産生量已經大于2億噸,還有1500多個縣城産生了接近0.7億噸的垃圾。而村鎮垃圾分散無從統計,總體來看,我國生活垃圾産生量在4億噸以上。
當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富裕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對環境衛生與文明發展狀態的要求必然會上升到新的階段。垃圾分類作爲其中的一個具體領域,已經成爲中國發展進程中一個曆史性選擇,這個選擇從政策傳導到産業創新,就帶來了新的商機。
垃圾分類,正在催生衆多新生的企業,甚至很多環保概念的企業,也在經營範圍增加“垃圾分類”相關業務,甚至,互聯網公司和新技術公司也在進場。在很多投資人眼中,這可能是下一個千億級風口。
“垃圾分類”的産業鏈
“廢紙回收後可以用來制造再生包裝紙,還可以用來制作家具。”
“大約每5人産生的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即可滿足1個人的日常用電需求。”
“廢塑料瓶經過降解和幹燥後是化纖行業的主要原材料,用來制作衣物和被子。”
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學習到的垃圾回收知識,也僅僅是垃圾回收産業鏈冰山之一角。
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分爲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仔細研究會發現每一個環節都蘊含了大量的産業機會,這個上中下遊全鏈路産業都有各自的分工:
上遊環節刺激了城鎮環衛設備的消費需求;
中遊環節裏,分類投放環節滋生了分類儲存垃圾桶産業的增長,例如電商平台上幹濕垃圾桶、垃圾處理器等工具點擊量和銷售量明顯增多;分類收集環節出現了一些列的垃圾回收服務,例如,支付寶和微信小程序相繼推出的的垃圾分類回收服務;
在下遊階段,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則更多表現在越來越完善和豐富的城市衛生交通運輸和快速發展的垃圾焚燒産業和濕垃圾處置産業。
隨著垃圾分類政策逐步在全國開始實施,從前端制造和分類到後期運輸和處置,固廢産業鏈正逐漸受到更多人群和資本的關注。
這一現象在股市上有著最直觀的表現,截止六月底收盤,龍馬環衛、維爾利、綠色動力三只股票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上漲趨勢,這股突如其來讓全固廢産業鏈收益的“垃圾”浪潮,也讓更多的資本和企業紛紛看重了中環衛轉運、餐廚垃圾處置、垃圾焚燒等領域的投資機遇。
廚余垃圾成爲熱門板塊
盡管垃圾産業有著較大的利益紅海,但是過量的垃圾排放和處理依然會對社會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我國生活垃圾可分爲四大類:即可回收垃圾、幹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其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就是廚余垃圾,超過60%,而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僅占據3%-12%,廚余垃圾的分離也正是我國垃圾分類的核心焦點。
廚余垃圾: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餐廚垃圾産生量約爲10800萬噸,雖然我國擁有約50家上市的廢物管理公司,其中廢物再循環和處理的固定資産投資也達到了上千億,但即便以“十三五”規劃裏我國廚余垃圾處理能力(3.44萬噸/日)來算,餐廚垃圾處理也僅達到16%,這離我國垃圾分類處理目標相去甚遠,因此,濕垃圾處置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餐廚垃圾還帶來新的産業:
一方面,中國目前部分城市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後,能有效降低廚余垃圾處理的成本,同時,也促進了酒店、超市、菜市場等垃圾處理技術的提升,例如新增帶包裝的精品菜、海鮮和肉制品的一手清潔等;
另一方面,廚余垃圾處理需求也激發了場景化的産品創新。例如,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上,“廚余垃圾處理器”品類成爲今年618的最大黑馬。京東和蘇甯數據現實垃圾處理器銷售量都得到大幅的增長,尤其是上海地區增幅更高,竟然買走了全國12%的廚余垃圾處理器。
垃圾“再生銀行”模式
垃圾排放和處理早已作爲全球性的環境話題,世界銀行在《全球垃圾管理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全球垃圾産量將達到22億噸!而處理垃圾的費用也高達3750億美元!因此垃圾分類回收正在成爲一項巨大的生意。
而關于垃圾的生意,美國早有先例。
“再生銀行”——美國的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它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居民將垃圾投入專門的垃圾桶,每月可從“再生銀行”獲得積分,在指定商家消費時能獲得優惠;商家借此不僅獲得了更多消費者,還建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同時政府也節省了處理垃圾的費用。
隨著垃圾分類的推廣普及,類似于“再生銀行”的業務也在線上線下不斷湧現。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新怡家園社區啓用的新型智能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設備,居民投放不同垃圾時可換取相應的積分,而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這一舉措加強了的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和能力。除此之外,支付寶上線的“易代扔”服務,即免費上門回收垃圾,回收成功還能獲得環保積分和螞蟻森林能量。
“再生銀行”這一模式就是通過商業運作解決全民關注的環保問題,而關于垃圾分類回收問題,我們不應當只局限于一種模式,如何然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完備的、自給自足的良性生態循環系統,才是資本和企業需要關注的。
垃圾桶行業順勢上揚,智能化助推新市場
一項政策的實施會導致了一個行業的興衰。說起垃圾分類産業鏈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分類垃圾投放的問題,這就刺激了垃圾桶行業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剛剛過去的六月,帶蓋雙色分類桶、日式垃圾分類桶、按壓式雙蓋分類桶、創意無蓋分類桶等産品迅速成爲淘寶、京東用戶的寵兒,不僅是分類垃圾桶,廚余垃圾處理器(粉碎器)、分類垃圾袋、分類垃圾標簽、垃圾分類教學用具等相關商品也熱銷起來。
除此之外,智能化科技也加持了垃圾分類投放市場,只需打開APP掃描垃圾桶二維碼,將垃圾倒入,即會顯示出重量,並且可以積分。這種變廢爲寶的智能裝置也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垃圾分類即將成爲新時尚!
小程序與APP紛至沓來,新職業誕生
除了垃圾桶産業興起外,垃圾分類APP、小程序的開發也成爲一個新商機,垃圾分類還誕生了更多垃圾分類“新職業”。
“這是什麽垃圾”“小龍蝦是什麽垃圾”“濕紙巾是什麽垃圾”,用戶可以通過垃圾分類APP或者小程序一查便知,非常方便,小程序和APP也趁機用“垃圾”打造流量入口。
此外,“代扔垃圾”也成爲了一項新職業,尤其在上海,有市民每天早出晚歸,錯過了垃圾站的開放時間,于是,有人開始提供代扔垃圾服務,只需將分好類的垃圾打包放在家門口,每天9點都會有專人負責拿走,每次1元,一個月30元搞定;餓了麽平台,也增加了一項代扔垃圾的業務,這項代扔垃圾的服務價格爲一單12元,跑腿範圍不超過3公裏。
未來,隨著垃圾分類在全國的普及,將會出現大量的垃圾分揀專業人才缺口,據悉,高校教育制度對于公共環境專業也將大力扶持,相關專業畢業生將得到大量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引導我國垃圾分類相關産業走向良性發展。
從國家角度而言,強制垃圾分類,升級公共衛生標准,可以降低汙染病毒傳播帶來的風險,降低整個經濟系統的交易費用,有助于營造宜居、宜商、宜創新的城市環境。
而對于更多的投資者、企業和新進入的創業者而言,在這場風風火火的垃圾分類大戰中,還有更多細分的市場機遇可以挖掘,小垃圾也藏著一盤很大的生意經。
點擊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家樂福賣身
爆款産品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