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爲期兩天的歐盟外長會在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舉行,2日討論的是眼下最熱門的阿富汗問題,3日的焦點之一則是中國。這是今年3月因追隨美國在新疆問題上制裁中國,遭中方反制裁以來,歐盟外長首次涉及對華政策的高層會議。據報道,會談的目的是評估在全球地緣政治動蕩時期的歐中關系,討論如何與北京打交道。就在會議召開前夕,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通過首份“歐盟—台灣政治關系與合作”報告。這份並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報告,被一些西方媒體渲染爲“歐盟朝著全面提升與台灣的政治和經貿關系邁出的裏程碑式的重大步驟”。歐洲內部打“台灣牌”的苗頭似乎正在上升。立陶宛不顧中方反複交涉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最典型的惡例。不論是新疆問題,還是台灣問題,歐洲背後是美國這只推手。花了一天時間討論阿富汗問題的歐盟外長們,不知有沒有認真反思“美國是否靠得住”這個問題。
“處于對華關系十字路口”
香港《南華早報》3日援引一名了解此次會談的歐洲高官的話說,“我們的想法是對目前與中國的關系有一個看法。這是一種複雜的、多方面的關系。我們有三個不同的支柱,從合作夥伴到競爭對手到系統性競爭對手。每一種不同的關系都有利弊,都有問題,也有進展”。該報稱,雖然這是一次非正式外長會,但有關中國的討論將標志著歐盟對華政策繁忙秋季的開始,爲2022年的歐中關系定下基調。
資料圖
用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的話說,這次會議召開時,“歐盟正處于對華關系的十字路口”。報道稱,歐盟決定加入美國的行列,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指控他們在新疆“侵犯人權”。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短視的錯誤,遭到中方堅決回應。在立陶宛決定擴大與台灣的關系後,進一步的危機使情況變得更糟,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此次的歐盟外長會不太可能承諾采取任何行動,但將致力于就采取何種對話戰略達成新的基本共識。
印度《經濟時報》發自斯洛文尼亞的報道稱,北京方面最近與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的外交爭端是此次歐盟外長會的重要議題。立陶宛已經成爲歐盟27個成員國中對中國最大膽的批評者。德新社3日報道說,有一點很清楚:歐洲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但與此同時,還有很多領域需要與中國加強合作,比如應對氣候變化。歐盟外長們就與中國打交道的戰略討論,也是爲10月召開的歐洲理事會非正式會議做准備。
就在這次會議召開前夕,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1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首份“歐盟—台灣政治關系與合作”報告。該報告主張歐盟提升與台灣的“政治關系”,將台灣納入歐盟的印太合作戰略夥伴,推動歐盟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爲“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建議歐盟執委會今年年底前展開“歐盟—台灣雙邊投資協定(BIA)”影響評估和範圍界定,支持台灣當局以觀察員身份全面參與有關國際組織等。“德國之聲”稱,這份歐洲議會史上首份歐台關系報告發出強烈訊息。
報告起草人、來自瑞典的歐洲議員魏莫斯3日在接受台灣“中央社”采訪時,聲稱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更名爲“歐盟駐台灣辦事處”,將凸顯雙方更廣泛的合作關系。對于歐洲議會認爲應推進歐盟和台灣的“政治層級”交流,他更進一步地呼籲歐盟應該邀請台灣地區領導人赴歐洲訪問。
歐洲議會此舉引發中方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國台辦、外交部以及中國駐歐盟使團2日均就此事發表聲明。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敦促歐洲議會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避免影響中歐關系政治基礎和雙方互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則奉勸歐方停止拿台灣問題做文章、找麻煩,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的危險信號。
反華風刮得起來嗎?
爲何歐洲議會對台灣事務提高分貝?台灣中時新聞網評論說,一方面是由于中國與歐盟在人權、貿易與隱私權等事務上的龃龉,另外一方面也和歐盟貿易夥伴的遊說有關。尤其日本在與歐盟定期首腦會談中,強調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推波助瀾的原因。看來歐盟將成爲兩岸角力的戰場,立陶宛只是開了第一槍。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的話說,歐洲在全球供應鏈調整過程中發現了台灣的新價值,再加上台灣的遊說和幹擾,歐台關系確實有所提升。但相信歐洲理事會肯定會反對歐洲議會的報告,因爲歐盟27個成員國的意見不一,其中像匈牙利等大部分國家都不願意得罪中國。此外,歐盟委員會比較務實,會從經濟層面考慮問題,他們並不希望談判了7年之久的中歐投資協定,被所謂的意識形態問題搞砸。
但歐洲議會對華動作不斷。據路透社報道,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正討論有關“國際采購工具”的法規草案。這一草案由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提出,一旦被通過生效,中國公司就會在歐盟國家的公路、橋梁等公共采購合同中失去競爭資格。《南華早報》稱,歐洲議會本月將就更廣泛的對華關系提出政策建議,旨在對抗中國的影響力。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評論說,歐洲議會的權力有限,但事實證明,它是一個咄咄逼人的機構,一直是歐洲內部反華情緒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歐盟與中國的關系上,歐洲議會的零和做法遠多于歐盟國家元首。它通過了許多議案,其中不少是與中國敵對的,但大多數被遺忘了。不過,議會批准和確認條約的權力意味著在許多方面它是一個“看門人”,比如意圖凍結對中歐投資協定的批准。
3日在接受台灣“中央社”采訪時,德國非政府組織“全球創新中心”總監馬安娜雖然聲稱歐盟深化與台互動是大趨勢一環,但也不得不承認,從歐盟體制運作來看,匈牙利等國與北京關系密切,可能令歐盟在與台交往上趨于保守,不利于推行與台灣強化關系的措施。
雅虎新聞網評論說,自2019年以來,歐盟一直將中國視爲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競爭對手,並在新疆、南海和香港等問題上對北京越來越持批評態度,但它也將中國視爲貿易和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夥伴。在歐洲,大多數政府和民衆都認爲,至少在經濟上,中國的崛起無論如何都會發生,因此,它既應被視爲機遇,也應被視爲挑戰。脫鈎將給雙方的繁榮帶來嚴重損失。歐盟國家對此還沒有做好准備。
還提美國?靠不住!
歐洲內部的反華急先鋒正自嘗苦果。“中央社”3日報道稱,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雙邊政治關系緊張,文化交流也受影響。立陶宛駐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伊萬納斯卡斯說,立陶宛在中國大陸的文化藝術活動自5月起陸續遭取消或暫停。有藝術季主辦單位在節目開始前約兩周臨時通知,考量立中關系的最新發展,雙方無法繼續合作。此外,立陶宛翻譯書籍在中國大陸的出版工作也受影響,書號和許可取得遭遇阻礙。他承認沒料到立中政治關系惡化會影響到如此多層面,感到很遺憾。
立陶宛似乎打算拿美國當靠山。台灣聯合新聞網3日報道稱,立陶宛方面當天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于8月21日與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通話,重申美國對立陶宛的支持,同時表示將以“雙邊協調行動”,幫助立陶宛抵禦來自中國的施壓。
但美國靠得住嗎?美國不與盟友磋商就從阿富汗撤軍的做法正引發歐洲反思。美國沃克斯新聞網稱,歐洲的不安全感加劇,不知道如果美國的國內利益與歐洲産生分歧時會發生什麽。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稱,經過過去幾周在阿富汗目睹的場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美國總統拜登的政策目標是建立在空話之上的,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致力于盟友,歐盟可能要謹慎,不要跳上華盛頓的戰車,完全接受“系統性競爭”的咒語。
《南華早報》注意到,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警告稱,聯合起來對付中國將“適得其反”。本周三,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電話時說,中方堅持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法國是具有獨立傳統和戰略思維的大國,希望法方著眼中歐共同長遠利益,以即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爲契機,推動中歐關系排除幹擾,克服困難,企穩回升,重現活力。 【環球時報駐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青木 蕭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