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球反壟斷領域的急先鋒,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副主席韋斯塔格又將目光投向了造船領域。
近日,韓國兩家全球最大造船廠——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的合並案正式被歐委會否決,這使得韓國兩大船企曆時兩年10個月的合並進程戛然而止。
2019年,現代重工曾出價2萬億韓元(約合107.2億元人民幣),欲從韓國産業銀行手中收購大宇造船55.7%的股份,並承諾向大宇注資1.5萬億韓元,以購買大宇造船的新股份。
兩企業想要完成並購需要經過中國、韓國、日本、歐盟等反壟斷審查。新加坡、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已經批准了這項並購。
韓國政府表示,對歐盟的這一決定表示遺憾。不過,韓國政府同時稱韓國造船業狀況正有所改善,因此歐盟的決定對韓國造船業的影響不會太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委會之所以叫停這樁合並案,一方面是從反壟斷的角度出發,擔憂上述兩家企業合並後將成爲造船領域的“超級甲方”;另一方面則是從能源安全角度出發,由于歐盟多國當前的發電結構仍依賴天然氣,且歐盟多國進口LNG較多,如果這一領域形成壟斷,無論是歐盟能源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將對天然氣價格承受較大壓力。
憂韓國造船企業成爲市場壟斷者
歐委會認爲,如果上述兩家韓國造船企業如果正式合並,將使其在全球LNG造船市場上擁有壟斷地位。由于LNG船技術含量較高,新企業可能將難以再進入這一市場。
行業追蹤機構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LNG船訂單75艘,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承接了45艘,約占全球LNG船市場份額的近60%。
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還顯示,從手持新船訂單來看,截至去年年底,現代重工集團手持LNG船訂單有71艘、大宇造船手持的LNG船訂單有26艘,合計爲97艘,約占全球LNG船手持新船訂單份額的五成以上。
歐委會表示,叫停此樁收購案的另一原因在于,由于歐盟企業是全球LNG船的主要客戶,如果全球LNG船制造市場的壟斷性加劇,無論是歐盟企業還是最終能源消費者都將支付更爲高昂的能源價格。
歐委會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全球大型LNG運輸船建造市場規模高達 400億歐元。而歐洲是全球第三大LNG進口地區,歐洲客戶所持所有訂單金額總數占這一市場規模的近50%。
更爲關鍵的是,天然氣是當前歐盟重要的能源支柱。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天然氣占歐盟地區發電量的近20%,是多國主要的發電來源。
專家:或利好全球LNG貿易
混沌天成期貨分析師董丹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在當前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LNG貿易量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如果造船市場壟斷性沒有增強,更多造船企業將加碼生産運力,這將增加市場上LNG船的供應量,利好LNG貿易。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數據顯示,截至16日,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TTF基准荷蘭天然氣近月遠期價格報83.5歐元/兆瓦時(約爲28.34美元/百萬英熱),美國天然氣近月期貨價格報4.228美元/百萬英熱,分別是一年前價格的4.6和2.6倍。
與此同時,LNG船舶市場也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LNG淨交付量達已達3.8億噸,但LNG船的船隊運力僅同比增長了約8%。
林伯強表示,如果LNG船數量增多,不僅將提振全球LNG貿易的活躍度,也將影響航運價格,進而保護歐洲及全球消費者免于爲天然氣支付更高的價格。
據標普全球普氏測算,航運價格是LNG價格重要的成本之一。從價格組成來看,航運價格通常占LNG交付價格的5%~20%,這意味著航運價格的波動,將對交付天然氣最終價格産生一定影響。
不過,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提醒,目前無論是能源價格還是航運價格,都處于曆史高位,這提振了企業生産的積極性。但是,這兩個行業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如果企業盲目擴張産能,當下遊買家降低需求時,上述市場將面臨供過于求的問題。
據BNEF測算,在美國和俄羅斯LNG生産商的推動下,到2025年,全球LNG供應量或將達到4.49億噸,這將比2020年增長23%。不過,到2025年,全球LNG需求量可能僅比2020年增長14%。這意味著,在2022~2025年間,全球LNG市場每年將面臨約3400萬噸産能過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