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敦李孝式總數爲144紙箱,共18萬件文物流落到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收藏。大馬華社對建國先賢都記錄甚少,即使有記錄也爲了要保存致最完善而選擇暫放他鄉。單元曆史教育的結果,讓年輕一輩所認識關于馬來西亞的曆史,除了開辟馬六甲的拜裏米蘇拉,就是葡萄牙殖民時期。關于華社的建設,幾乎都成爲”野史”。
敦李孝式曾是馬華、聯盟、獨立元勳,與東姑同一戰線的”戰友”;然而看回現實是東姑阿都拉曼擁有專門爲他而設的東姑紀念館,國家博物館、國家檔案局都藏有他的文物與曆史,而身爲華裔的敦李孝式,他的文物卻要另尋找寄身處。這一切,僅僅只是爲了要確保文物的絕對安全。
看到這裏,實在很難不引人唏噓。
雖然當年李孝式開國有功,在吉隆坡的諧街(Jalan Bandar)在1988年11月19日易名爲敦李孝式街(Jalan Tun H.S.Lee),以褒揚他的貢獻。然而現在的我們,即使看到了Jalan Tun H.S.Lee,但試問有多少人真的知道關于這個名字的故事呢?
1924年,24歲的敦李孝式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同父親來到當時的馬來亞(馬來西亞在1963年才成立))經營錫礦業。除了開發事業的同時,他也致力于華人社會的公益事業。爲了要照顧華裔在馬來亞的生活,他創立了雪蘭莪廣東會館、高州總會及李氏聯宗會,並籌建該三間會館大廈,深得當地公衆信賴以及華人、華僑同鄉的愛戴。
敦李孝式任馬來西亞吉隆坡市政府擔任議員前後共十五年;雪蘭莪中華總商會長前後16年,曆任馬來西亞高州總會會長、雪蘭莪廣東會館會長、雪森彭礦務公會會長及其他十余處的公衆機關、經濟機構之首長或董事。他是著名的礦業家、銀行家和社團領袖,也是當代馬來亞華人社會的著名社會活動家。
1926年前後,當時舊中國民生艱困之際,他在同其父親李季濂將在馬來亞經營的錫礦業以”錦綸泰”商號的名義,發展至香港、廣州、廣州灣(現湛江)、梅綠、鎮隆、東鎮等地。主要經營旅業和彙兌,自成一條水路交通線,引渡和資助不少故鄉民衆前往馬來亞就業謀生。
敦李孝式在馬來亞的一生幾乎就是爲了華裔在大馬紮根而貢獻,除了在經濟上爲華社立下了不可動搖的錫礦業地位之外,他也積極謀求華裔在馬來亞的政治發展。
1952年,他又組織馬華公會與巫統機構之聯盟政黨。該聯盟在1953年參加吉隆坡的議員競選。在十二席位中得九席,獲大勝利,聲震全國,各州屬城市的競選,聯盟均獲大勝。
1948年馬來亞聯邦成立後,他被任爲非官立法會兼行政會議員。1953年聯盟政黨成立後,他接任海港鐵道部長,翌年該部擴大爲交通部。
1955年馬來亞全國大選,他任命爲聯盟圓桌會議主席,複爲聯盟競選委員會副主席,除了參與聯盟治國大綱《獨立之路》宣言的起草,並致力聯盟的競選演說。大選結果,聯盟在52席中得51席,乃受命組閣。1956年,他二次以首席部長身份前往英國,與英政府談判獨立,親自參與馬來亞獨立的簽字,並取得英國政府贈送的三百七十萬英鎊,值貨幣3.3億元(英殖民時期于馬來亞流通的貨幣),以解決建國初步經費。
返馬後,升任財政部長。在爭取馬來亞的獨立中,立下顯赫功勳。
除了政治和經濟,李孝式也素重體育。在劍橋大學就讀時,曾爲網球隊、足球隊、高爾夫球隊選手,又曾任馬來亞全國奧林匹克運動會會長和馬來西亞全國高爾夫球總會名譽會長。常領隊參加國際比賽。他在居住國從事政治及社會活動40多年,爲居住國的發展,爲抵抗外敵的入侵,爲爭取當地民族的獨立和發展,爲謀求華人的公益福利,可謂業績卓著。連任馬來亞聯邦立法會議員12年,行政議員10年,部長7年。
1957年因患聲帶炎而辭退財政部長職務,以事休養。然馬來亞聯邦政府當局仍借重他在華人中的高望,聘任他爲馬華公會元老參事會主席。
1966年敦李孝式離開政壇,轉戰金融業。他創立興業銀行,該銀行下有21間分行,並有附屬機構,遍布東、西馬來西亞,資産達5.58億元。
1968年1月15日,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特任他爲主管最高勳銜大臣。
1978年,在馬來西亞和香港創立渣打銀行信托公司(Standard Chartered)、國民雇主互惠保險有限公司、汎亞財務金融公司,親任各機構的董事會主席,在世界金融界聲譽卓著。每年世界銀行舉行年會,他均被邀請以特別貴賓資格參加會議。
李孝式向來熱愛故鄉,熱心于故鄉的公益福利事業,對故鄉信宜縣華僑中學的興辦,深表關心和大力支持,且欣然接受該校董事會的聘請,于1986年9月,親筆題寫”華僑中學”校名寄返故鄉,給故鄉人以莫大的鼓舞。
在1988年6月22日離開人世,享年87歲。
如今,敦李孝式的後人也年事已高,將先輩的文物交由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保管,才算是了了心願。期待有一天後人能夠將這些文物帶回來,破鏡重圓,將馬來西亞的曆史以更完整的方式讓大馬人民認識。此外,馬來西亞對于建國先賢們能夠給予除了以路命名之外,還可以在曆史上留下更多的痕迹。畢竟,唯有正面面對曆史,曆史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