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X-MOLNews
IOP出版社與X-MOL科學知識平台攜手舉辦的“3分鍾學術視頻演講大賽”決賽落下帷幕,綜合專家評委評分,各項獎項的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
兩名,獎金各5000元
參賽者:劉佳豪
導師:沈群東
單位:鍾山職業技術學院 (2020年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
Biomimetic Flexible Computing System for medical and health works
參賽者:康藍冰
導師:Brian Kolner
單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Optical Rectification Detector, a revolutionary photodetecting technology
二等獎
三名,獎金各3000元
參賽者:彭博
導師:Dr Bartomeu Monserrat
單位: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
Topological phonons in oxide perovskites controlled by light
參賽者:徐菁焓、趙欣瑞
導師:羅春伶、吳國俊、朱洪波
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Computational ghost imaging in ocean turbulence
參賽者:黎正平
導師:徐飛虎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Long range single-photon 3D imaging
三等獎
五名,獎金各2000元
參賽者:姜麗桐
導師:楊國桢、金奎娟
單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Biaxial strain engineering of charge ordering and orbital ordering in Rare-earth nickelate oxide
參賽者:呂駿
導師:張珏
單位:煙台大學 (2018年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
Parallel imag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sensitivity encoding an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參賽者:李婵
導師:黃海平
單位:中山大學
Learning Credit Assignment
參賽者:曹雨
導師:黃維/王建浦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2019年博士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spontaneously formed submicrometre-scale structures
參賽者:夏秀楊
導師:倪冉
單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A novel design for “nano LEGO”
優勝獎
兩名,獎金各1000元
參賽者:任傑
導師:R. Palkovits/曹景沛
單位:德國亞琛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Enhanced activity of Ni/C catalyst for biomass tar reforming
參賽者:張碧輝
導師:劉小強
單位:浙江大學
Hybrid improper ferroelectricity and phase transition in Ruddlesden-Popper ceramics
專家評委介紹(按姓氏字母排序)
陳征 博士,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精彩科學百校行”活動發起人,2019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陳征博士開發的教學儀器獲得全國物理演示儀器評比一等獎4項、三等獎3項,主筆的“走進多彩的物理世界”科普資源包在2011年全國科普資源包評比中獲得第一名。
狄增峰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傑青,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狄增峰研究員長期從事SOI材料、電子器件及相關技術應用和基礎研究工作,主要針對微電子技術器件特征尺寸縮小帶來短溝道效應、遷移率退化的物理難題,開展高端SOI材料,包括全耗盡SOI材料、應變SOI(sSOI)、絕緣體上鍺(GeOI)和絕緣體上石墨烯(GrOI)應用基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 等雜志共發表SCI論文160余篇。共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00余件,授權國際發明專利6件。
Tim Smith 博士,在獲得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後,于2000年加入IOP出版社,擔任期刊産品開發副總監。通過編輯和開發IOP出版社的期刊項目,Smith博士主導了一系列物理領域新刊的創刊,其中包括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及最近的創刊的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期刊。
孫陽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傑青,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
孫陽研究員近年來從事磁學和磁性材料的研究,特別是圍繞磁電耦合效應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包括:發現了幾類磁電多鐵性新材料體系,獲得了創紀錄的磁電耦合系數,基于磁電耦合效應實現了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和新型信息存儲器;提出了電耦、電耦器、憶耦器等新概念,發現了巨磁電耦效應、量子電偶極液體、量子磁電耦合效應等新現象。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等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獲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4項。
王建浦 教授,南京工業大學,傑青,教育部重要人才特聘教授,2016年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獲得者。
王建浦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爲有機及鈣钛礦光電子器件與物理,爲國際上鈣钛礦發光二極管(LED)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總他引2000余次,獲授權美國專利7項。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50余次。
趙巍勝 教授,北航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IEEE Fellow,工信部空天信自旋電子重點實驗室主任,北航費爾北京研究院院長,北航歌爾微電子聯合研究院院長,北航合肥微納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第九屆校學術委員會委員,2020年起擔任IEEE電路與系統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 總主編。
趙巍勝教授長期從事自旋電子學、新型信息器件、非易失存儲器等領域的交叉研究,2013年歸國後開展超低功耗自旋存儲及邏輯相關研究領域,提出了將自旋軌道矩與自旋轉移矩結合實現高速讀寫的新型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研制了基于鎢薄膜的超高隧穿磁阻效應隧道結器件。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已在Nature Electronics、Proceedings of the IEEE 等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7篇,總索引超過 10000次,H因子55,國際會議邀請報告(TMRC、NVMST、DATE等)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