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3200 字,時長約 6 分鍾
· 本文來源:劉勝軍經濟學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文|劉勝軍
01
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堪稱中國企業家群體中最具危機意識的領袖人物。
2000年,全球互聯網泡沫崩盤,納斯達克跌幅達2/3,任正非寫下那篇經典文章《華爲的冬天》。這種深度的危機意識,幫助華爲度過了世紀之初的冬天,最終迎來了華爲的春天。從2009年開始,華爲對5G技術累計投入達40億美金。十年磨一劍的華爲,如今以20%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5G專利王者至尊,一舉超越昔日的領軍者思科、諾基亞。如今華爲19.5 萬 員工遍及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研發費用人民幣達1427 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占銷售收入的 22.4%。
華爲震撼,引發美國的驚恐。美國把槍口對准了華爲:設計陷阱誘捕華爲公主孟晚舟、對華爲實行“芯片禁令”、在全球遊說封堵華爲,招招狠毒,無所不用其極。
在這種背景下,華爲更爲嚴峻的冬天已經到來。2022年第二季度,華爲銷售收入爲1706億元,同比增長1.43%,此前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負增長;淨利潤爲94.8億元,同比減少34.65%。
華爲最困難的日子還沒過去。華爲董事長梁華坦言:
• 過去三年,“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是華爲公司的發展目標,但我們沒有因爲外部 環境變化,就輕易改變了公司的願景與使命。
華爲2021年報的封面是一艘破冰船。這很形象,華爲的確在努力沖破厚重的冰層。
02
在這種背景下,任正非的最新發聲,猶如劃破寂靜的一聲鶴鳴。任正非指出:
• 未來十年可能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受俄烏戰爭影響及美國封鎖打壓,全球經濟可能在未來三五年都不會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將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隨著消費能力大幅下降,華爲既面臨供應壓力,也面臨市場壓力。
•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爲要把過于樂觀的預期降下來,在2023年,甚至一直到2025年,把活下來作爲公司最主要的綱領,每個業務都要認真執行。華爲在2023年和2024年能不能突圍還不敢肯定,如果按計劃華爲在2025年會有一點希望,也要先想辦法度過未來三年的艱難時期,華爲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利潤爲中心,不能僅以銷售收入爲目標。
• 2023年,華爲的預算要合理,盲目擴張和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繼續優化機關業務,節約出來的人力壓到前線去。他認爲,華爲要繼續做黑土地,要收縮到一個有競爭力的硬件平台與軟件平台上,其它項目要拿出來,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水平。
• 未來幾年,只要是不能産生利潤的業務,華爲都應該縮減或關閉,快刀斬亂麻,把富余人員調整到戰略預備隊,再安排到合理崗位上,把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主航道上。邊緣業務要先看能不能做好,以及還需要多少資源才能做好,如果做不好就關閉,收縮要堅決。
• 要讓華爲的獎金和升職與經營結果挂鈎,讓寒氣傳遞到每個員工。在考核中,要提升現金流和利潤的權重,降低銷售收入的權重,從而激勵員工去搶利潤。各業務的獎金要拉開差距,讓所有人感覺到冬天的寒冷。利潤和現金流多的業務將獲得更多獎金,而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獎金較低,甚至沒有,只有基本收入供日常開支,將寒氣傳遞下去。
03
任正非這段話說得很重,讓人心中一凜:
• 全球經濟可能在未來三五年都不會轉好
• 把活下來作爲公司最主要的綱領
• 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利潤爲中心,不能僅以銷售收入爲目標
• 讓寒氣傳遞到每個員工
任正非的預警,不僅適用于華爲,也值得所有企業深思:
• 雖然受美國打壓最狠的是華爲,但家底最厚、抗壓能力最強的也是華爲
• 華爲面臨的大環境,其他企業也會遇到
任正非所擔憂的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第一,二戰後運轉70多年的國際秩序,正在走向深刻重構。俄烏戰爭打響了秩序重構第一槍。普京說:“單極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對此心知肚明,但仍在維系世界霸權,對世界造成威脅。”正如俾斯麥所言:“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之內。”世界秩序的重構,注定是一個充滿混亂和不確定的過程。
第二,新冠疫情步入第三年,雖然奧米克戎致死率大減,但新冠對世界經濟的中長期後遺症不可小觑。新冠疫情加劇了貧富分化,導致國家之間的不信任、種族之間的敵對情緒,也爲全球化新一波退潮埋下了伏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份研究中警告:IMF:疫情結束後的兩年更危險。
第三,美國不顧全球利益,執意推動“大脫鈎”,從“友岸外包”到“印太經濟框架”,勢必加劇全球供應鏈紊亂,引發滯漲。
第四,俄烏戰爭開啓動蕩之門。延續已經超過半年的俄烏戰爭,漸成持久戰之勢,對世界能源和糧食市場會帶來持續沖擊。不僅如此,俄烏戰爭也可能進一步升級、擴大化,甚至成爲俄美的直接沖突。此外,俄烏戰爭也開啓了“一個世界,兩套系統”的曆史進程,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表明:美元是靠不住的。
04
英雄所見略同。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在今年國慶群衆大會的華語演講中,也憂心忡忡:
• 外部的環境越來越不穩定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和美國的分歧日漸加深,台灣問題只是其中一個爭端。另一個影響全球安全形勢的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這導致俄羅斯和許多國家,尤其是和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産生了深刻的矛盾。而這一切都對新加坡影響深遠,我擔心,這個區域裏,大國之間的博弈會更加激烈,局勢也會更加緊張。亞太地區會不會出現和歐洲一樣的糾紛,發生沖突呢?我們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備,團結一致,應對任何危機。
比李顯龍更憂慮的是百歲老人基辛格。在基辛格眼中,拜登這些政客們猶如一群玩火的孩子。基辛格說:
•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種危險的失衡狀態,我們(美國)在部分由我們制造的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中國處于戰爭的邊緣,我們對如何結束這種問題或它將導致什麽發生沒有任何概念。中國作爲當今綜合實力僅次于美國的國家,美國需要做的是與之交好,並不是選擇對抗。
05
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如何從“增長的邏輯”切換到“生存的邏輯”已經成爲當下最重要的考驗。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9.5%,這種長期爆炸性的增長,養成了企業家的“增長型思維”,這種建立在既往經驗基礎上的慣性思維,將把企業帶到“未知的水域”。沒有經曆過危機的洗禮,已經成爲很多企業最大的弱點。達利歐說得深刻,“大多數人並沒有以史爲鑒,而只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然而一生的時間過于短暫,無法提供所需的經驗和教訓。”
而今邁步從頭越。企業家必須直面幾個現實:
• 高速增長階段已經結束,這是發展的客觀規律。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管理,如何適應L型增長,這決定企業的生存;
• 金融回歸本源,是一個“海水退潮,裸泳者現”的過程。“借錢是要還的”,恒大、海航這樣的裸泳者,將被新的環境無情蕩滌;
• 曆史敘事已經改寫。大國博弈,取代了和平與發展。這意味著黑天鵝與灰犀牛齊飛的局面會持續很長一段曆史時期。中美之間的脫鈎與反脫鈎,將在很長時期內引發全球産業鏈的持續重組與動蕩不安。
• “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的新經濟格局正在形成。隨著主要矛盾的切換,房住不炒、防止內卷、共同富裕成爲新的關鍵詞,政策邏輯也必定隨之轉換。
“活下去”,這已經是所有企業必須思考的命題。
第一,低杠杆率是應對新環境的理性選擇。
第二,現金流爲王是最硬核的邏輯。
第三,企業規劃應該設置底線假設、極端情形的應對,預留彈性空間,構建突發危機管理能力。
第四,告別“規模至上”的世界500強情結,專精特新將更具可持續價值。
第五,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渡過寒冬的最好棉衣。
第六,以變應變,探索更符合客戶需求和制度環境的新商業模式。
第七,適應經濟領域的K型分化,以資産組合的理念調整賽道或者投資布局。
第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關注可能的重大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九,保持對國內外政策環境的高度敏銳和深刻把握能力。
從“增長的邏輯”切換到“生存的邏輯”,這是企業家需要趕考的嶄新課題。
正如達爾文所言:在生存鬥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鬥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這就是說,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
– END –
記得轉發給你腦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劉勝軍
山東·菏澤·定陶人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著有《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