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朋友圈流行起了微信運動曬步數,不少人走路走上了瘾,劉女士每天暴走兩萬步,結果卻進了醫院,正常按一下膝蓋都疼。劉女士被診斷爲急性滑膜炎.,現在,劉女士不得不對膝蓋進行治療,這暴走是再也不敢了。醫生告訴她,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由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失引起,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的有導致殘疾的風險。
醫生說健步並不適合每一位健身愛好者,如果從來沒走過,短期內要開始鍛煉健步走,建議還是從自我調適的角度。其實,走步對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鍛煉作用並不明顯,因此不適合長時間將走路作爲唯一的健身方式。那麽,每天走多少步才能健身不傷身呢?
健步走的好處
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中央醫院高級物理治療師何家影指出,健步走可以協助運動者甩掉身上多余的脂肪,保持健康體重;促進心血管和肺部健康;改善血脂水平;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提高肌力和肌肉耐力;降低患高血壓、2型糖尿病、心髒病、骨質疏松、中風的風險;更好的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關節和肌肉疼痛及僵硬的病情;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改善身體的平衡和協調,從而降低跌倒和受傷的危險。
多種不能忽視的創傷
何家影說:“跟任何一項運動一樣,健步走也潛在危險。路況不佳、惡劣的天氣、運動裝備不當、身體狀況或心肺功能欠佳、運動方式不妥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創傷的發生。健步走得不斷重複某些動作,重複性壓力也可導致創傷。”
足底筋膜炎(plantarfasciitis),這是腳跟骨到腳趾的韌帶退化和發炎的症狀,每當足部受壓時,就會牽拉到韌帶而作痛。扁平足者,穿已失去吸收沖擊力功能的舊鞋快步走,都可能引發這一毛病。
內嵌趾甲(ingrowntoenail)是鞋子太小或太緊,行走時一直傷到腳尖造成的。腳踝關節扭傷則是地不平,腳踝無力或控制不當導致。
拇指外翻(bunion),是大腳趾關節根部骨節發炎腫痛。鞋子太緊,扁平足或足弓低者都可能出現這一問題。
跟腱炎(achillestendinopathy),那是足跟與小腿之間一條粗壯結實的肌腱重複過度使用而損傷。
同樣的,走路的方式不正確,也會造成腰背勞損。
神經瘤(neuroma)是腳趾底部周圍神經組織增生的結果。小腿肌肉和周圍組織若反複受壓,則會胫骨疼痛。
髋關節滑囊炎(hipbursitis),是不正確的姿勢,肌肉緊繃、髋關節控制不好導致的。
跑步膝(runner’sknee)是一種膝蓋運動傷害,膝蓋骨錯位、舊傷、大腿肌肉弱、不平衡、腳步姿勢不良、膝蓋反複受壓都會出現跑步膝。
疲勞性骨折(stressfracture)則是骨骼反複性壓力造成的胫骨損傷。
髂胫束摩擦綜合征(iliotibialbandsyndrome),是大腿外側的肌肉緊張或勞損所致。還有腿筋拉傷和脫水造成的抽筋等,所以運動前一定要做足准備。
運動應循序漸進
熱身與緩身運動不可少。快步走前先慢走5至10分鍾,過後也一樣,並可伸展腿部肌肉,每個動作維持約30秒,做伸展運動時不要挺舉或彈跳,以免拉傷肌肉。要循序漸進地運動,而不是過度運動。
方式和姿勢也要正確,頭要向前看,頸與肩要放松,手要呈90度,放松地跟著步行速度左右擺動。腰背要直,稍微收腹。行走時臀部要來回向前和往後,腳跟要先著地再到腳趾。
如果從來沒走過,短期內要開始鍛煉健步走,建議還是從自我調適的角度,從2000步3000步逐漸的加量,找到一個相對平衡,或者走上一段時間心率保持在80到120之間平穩的狀態下鍛煉,一般五千步到一萬步之間是比較適合大多數人的一個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