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科科
編輯:晨鶴
風品:鄧亮 沈禾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後疫情的長尾效應,讓百業承壓,餐飲業背負尤甚。
新開37家門店,營收卻下降了,淨利更出現腰斬。一向穩增的九毛九可安好,還“跑”得動麽?開店策略不香了麽?
1
淨利大降 主因疫情?
押寶太二能解
8月23日,中餐領軍品牌九毛九發布2022年中報:營收18.99億元,同比下降6.06%,歸屬母公司淨利5770.00萬元,同比下降68.98%,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這多少出乎了市場意料。要知道,2021年其營收41.80億元,同比增長約54%,淨利3.4億元,同比更高達174%。
細分看,餐廳經營仍是最主要收入來源,卻也是扯後腿者。上半年貢獻15.34億元,同比下跌9.86%,占營收比80.3%,經營利潤2.78億元,同比下跌31.36%;外賣業務收入3.56億元,同比上漲17.88%,占比18.7%。
九毛九認爲,疫情封控是公司業績不甚理想的源頭。2022上半年,九毛九逾60%的餐廳經曆了不同時間的堂食服務暫停或限制,平均持續時間約32天,預計由此産生的損失爲5.91億元。
若還原公司預估的疫情停業收入損失5.91億元,九毛九預計2022上半年營收24.90億元,同比增長約23.2%。
確實,疫情重創餐飲業,相比海底撈、呷哺呷哺,九毛九能夠盈利已屬不易。同時2021上半年的可比基數高(營收增加112.9%;淨利1.86億元,增加316.57%)也是原因。只是,近7成的淨利下滑,還是有些嚇人。
疫情能完全背鍋麽?
玩味在于,疫情反複並沒阻止太二的門店擴張計劃,上半年新開35家門店,占到九毛九新開37家的絕大數,總量達到384家。而門店擴張的前置成本,進一步吞噬了公司淨利。
更深一度看,逆勢擴張背後,還有主品牌的異位。
衆所周知,九毛九是做西北菜出身的,2003年,在海口開過面館的管毅宏來到廣州,開了一家“山西老面館”。兩年後更名爲“九毛九”,同樣聚焦西北菜系。2015年,九毛九開始發展副牌,太二老壇子酸菜魚餐廳(下稱“太二”)誕生。
2022上半年,主營西北菜的九毛九主品牌收入3.12億元,同比下降18.2%,占總收入比從去年同期的18.9%減至16.5%。主打老壇酸菜魚的太二品牌營收14.86億元,占總收入比已超78%。
要知道,2016年九毛九還貢獻著93.8%營收。反差之大令人側目。
九毛九給出的解釋是,因主營西北菜的主品牌更多布局在華南地區,而太二酸菜魚卻在全國布局,對于疫情防控風險的抵禦超過主品牌。
事實上,趕超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情。
2016-2019年,太二酸菜魚收入從0.7億元增至12.7億元,同期九毛九西北菜,則從10.9億元緩慢增加至13.5億元。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太二實現反超。
相應的是,九毛九西北菜餐廳量從2016年的128家增至2018年的147家,之後開始不斷下滑,一直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7家。
而太二從2016年的13家一路猛增至384家,即使疫情也沒阻擋其擴張步伐。今年上半年,九毛九新開37家門店,其中太二酸菜魚35家、新品牌慫火鍋2家。
顯然,九毛九已將更多資源向太二傾斜,甚至有輿論發出九毛九抛棄“當家菜”的感慨。
孰是孰非,不做評判。只是,押寶太二就盡然穩了麽?
2
翻台率連續下滑
能“拽”多久?
提到太二,算得是一家性格分明的餐廳。超過四人就餐不接待,不接受拼桌、加座,每天只賣100條魚,菜品辣度只有一種規格、不因人而變。
看似很“拽”很個性,實則暗含經營大智慧,簡化工序、菜品更易標准化,還推高翻台率。2018年,太二的翻台率高達4.9次/天,一線城市翻座率5.0,二線城市甚至達到5.5。
衆所周知,翻台率是衡量餐廳運營效率的核心指標,對企業營收、淨利等影響頗大。
然而這種“拽”,有多少可持續性、市場能不能持續買單,還要打個問號。
2019年至2021年,太二翻台率分別爲4.8、3.8、3.4。2022上半年甚至僅爲2.9次/天,雖仍強過九毛九,但相比2021年同期的3.7次/天,可謂下滑不少。且同店銷售率同比下跌23.2%,人均消費輕微下滑至78元,上半年總營收14.81億元,同比下跌7.43%。
何以至此呢?
除了疫情沖擊,很大程度上與門店加密後,客流集聚效應被稀釋相關。
2020年開始,太二聚焦一線、新一線、省會城市拓店,先後進駐內蒙古、山西、遼甯等省,2021年繼續以搶占高線城市、加密現有城市爲重點。
此外,單一品類短板也不可不察。主打酸菜魚,雖可優化成本提升效益,但也意味著口味單一,産品內容的延展空間不夠大。盡管太二也增加了不少小食以豐富菜單、提升消費頻次,但小吃單價不高,靠此提升收入遠遠不夠。
根據餐寶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1.3%的酸菜魚企業處于緩慢發展狀態,其中約有一半連鎖品牌處于收縮或停滯狀態。
淩雁咨詢首席分析師林嶽亦表示,太二翻台率走低的原因不能完全歸咎于疫情,“這是本身産品結構和運營模式到了一個波谷階段,太二口味單一、菜單少始終會有一個疲勞期,如果菜單能實時更新換代,新品五花八門,加上服務創新,還是能夠維持新鮮感的。”
另一廂,多元化布局中,兩個品牌提前宣告出局。2021年,九毛九關閉了所有的慫四川冷鍋串串門店;2022年6月,九毛九又以50.94萬低價,賣掉了煎餅品牌“2顆雞蛋煎餅”80.85%股權,盡管2019年其還曾計劃未來兩年內開店460家。
顯然,九毛九營收下滑,太二又露勢微之態,新品牌孵化還在路上,種種原因彙成一力,才有了上述營利雙降。
3
探索新增曲線
慫火鍋可期?
客觀而言,九毛九不缺新故事。
九毛九方面表示,將繼續投放更多資源,到新開發的慫重慶火鍋廠及賴美麗品牌。
先看慫重慶火鍋廠(簡稱慫火鍋),自我定位爲“開心制造廠”,延續了太二酸菜魚風格,專注餐飲單品類、菜品sku不算多。無論裝修風格還是門店“規矩”,都能找到兩者聯動處。
不過慫火鍋的社交性和互動性,或更出圈。高顔值店員的熱舞、熱鬧的上菜方式等,讓其在小紅書、B站上不乏贊譽,甚至有消費者稱“享受到了偶像服務生的服務”。可謂種草無數、尤其在年輕食客中。
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曾言,“在成功找到太二這個第二增長曲線之後,慫火鍋會跑出第三增長曲線。”
會如願嗎?業績表現看,確實又期許處。2022上半年,以慫火鍋及賴美麗的餐廳爲代表的其他品牌營收增長173.1%達1.1億元,收入占比提升到5.3%。其中,慫火鍋收入由2021年同期的1750萬元增至8160萬元,翻座率由2.2升至2.4。
增速夠強悍,但體量還顯羸弱。目前,上半年他品牌門店新開2間,目前共有14間,其中慫火鍋11間。
同時有消費者吐槽:菜品沒什麽特別,人均消費一百多,比較貴。
2022上半年,慫火鍋人均消費130元,同比增加4%。而2021年,海底撈人均消費104.7元,湊湊爲140.6元。
對比翻台率,2021年,慫火鍋、海底撈、湊湊爲1.8次/天、3.0次/天、2.5次/天。即使今年上半年,慫火鍋有所提升,翻台率依然三家墊底。
更值一提的是,財報中並未公布“慫火鍋”的具體盈虧情況。據媒體報道,目前包含“慫”、賴美麗、那未大叔等餐飲品牌還在虧損中,這些品牌上半年合計收入1.01億元,虧損合計285.9萬元。
換言之,無論規模還是盈利性培育都還在路上,能否擔當新增曲線還是一未知數。
4
面子與裏子
未來挑戰也不少 擴張冷思
或許,這就是九毛九的尴尬所在。
隨著新品牌接連問世,九毛九已從一家面館發展成一家中式連鎖餐飲集團。但目前看,除了九毛九餐廳、太二酸菜魚外,尚未出現一個可完全接棒的主力品牌。是否有些青黃不接、後續乏力呢?
值得一提的是,爲拓新育新,九毛九付出的成本可不小。
財報顯示,九毛九廣告及推廣開支從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人民幣1680萬元增加38.8%至2022年同期的2330萬元。這跟其大力推動慫火鍋、賴美麗餐廳等新品牌的時間線吻合。
同時,融資成本也增加近10%,已近4000萬元,主要是餐廳擴張和開設新品牌需要增加的設備融資租賃利息所致。再加上爲開設新店增加員工等,用工成本增加3747萬元,2022上半年,九毛九員工成本爲5.44億元,人均月薪約5500元,這還不算店面租金和其他費用等。
只是看看上述業績,運營效率、投入精准度咋樣呢?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無論推新還是擴店,遠非一個資金可解,後續市場能否買單、占不占住腳,持續考驗專業化、特色性、高效性、標准化程度、及綜合運營能力。如沒有很好的精細化管理、全産業鏈、品控力匹配,反而可能拖累企業、成爲業績拖油瓶。尤其餐飲風口、年輕流行潮易變,品類生命周期也在變短,尤其像九毛九這樣青睐單品類的企業運營壓力不小。
可見,疫情之外,未來挑戰也不比目下少。上半年的業績頹勢,是一個終點還是一個起點,需要九毛九、管毅宏冷思。
好在,作爲行業爲數不多的盈利者,九毛九實力依然不容小視、也不乏騰挪改善空間。
最新中報顯示,7月九毛九和太二門店運營分別恢複至2021年的100%和85%。
一向爲傲的供應鏈布局,亦有進化提升:已將佛山中央廚房的現有倉庫轉爲食品加工中心,且在華南及華北開設新供應鏈中心,預計2024年完工。完工後預處理能力會有提升,進一步降低相應成本。
九毛九集團主席管毅宏表示,展望未來,公司將會繼續實施以下發展策略:第一,通過進一步擴張複制公司的成功。將一直密切關注疫情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並適時調整不同品牌的餐廳網絡擴張計劃時間表。
第二,遵循多品牌及多概念策略,持續向更多細分市場擴張。將繼續發展公司認爲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慫火鍋及賴美麗品牌,亦將投資于從事餐飲服務業的公司。
此外,持續增強供應及支持能力,將向全球市場擴張。目前,九毛九已在加拿大及新加坡經營太二餐廳,後續還將考慮如北美洲、東南亞及其他華人小區。
顯然,九毛九不缺進擊動作,後續育新擴張仍是進行時,仍是一個大看點。
信心值得肯定。但這也意味著更多投入、更多細分競品,更多專業性、特色化要求。一句話,規模只是面子,質量才是裏子。除了規模效應,更要警惕規模陷阱。
從上述分析看,單純開店並非萬能解,九毛九運營的效率效益、精細化水平、市場用戶洞察等還需提高。畢竟近7成的淨利下滑,也意味著騰挪“子彈”並不多,九毛九沒有多少試錯空間。
巴頓曾言: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彈力。
擴張複制、全球進軍的星辰大海下,九毛九何時否極泰來呢?
依然是一場精細化賽跑、質量效率比拼。
本文爲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