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港國安立法依法推進,中央將在香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21日,就某些人想逃往新加坡的說法,香港前特首梁振英援引新加坡的國家安全相關法律——《公共秩序法》《內部安全法》等,給“港獨”分子潑了幾瓢“涼水”。新加坡曾在呈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文件中表示,《內部安全法》通過先發制人的方式消除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新加坡內部安全局成員主要由警察部隊組成,其具有未經審判而扣留可疑分子的權力,甚至可以無限期拘押。如新加坡所顯示的,爲維護國家安全而立法,是主權國家的權力,更是全球通行做法。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國安“不設防”的區域存在,而中央安全部門在地方上設置相關分支機構,在美國、俄羅斯、德國等國都是普遍做法。
FBI在全美設400多個“分支”
從《煽動叛亂法》《間諜法》《敵對外僑法》,到《國家安全法》《外國情報偵察法》《外交使團法》等,美國的國安法五花八門,可以說是世界上國安法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的國家安全機構也異常龐大,包括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等。其中,FBI是在國內層面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最主要執法機構,主要職能有反恐、反間諜、打擊有組織犯罪、收集與美國本土有關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情報等。
與美國另一個著名情報機構CIA有所不同的是,FBI有執法權,CIA沒有;FBI主攻對內安全,CIA主攻對外情報。FBI是美國聯邦司法部的下屬機構,現有雇員約3.5萬人。除了設在首都華盛頓特區的總部,FBI還在全美各地設立了56個地區辦事處以及約380個規模更小的衛星辦公室。
總部—地區辦事處—衛星辦公室,這是FBI的三級指揮體系。56個地區辦事處主要位于大都市,以所在城市命名,如FBI紐約辦事處等。每個辦事處監管一片區域,如亞特蘭大辦事處負責整個佐治亞州,波士頓辦事處負責FBI在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和羅得島州的業務,休斯敦辦事處負責FBI在得克薩斯州南部40個縣的業務。
不僅美國本土50個州處在FBI地區辦事處的覆蓋下,像波多黎各、關島等美國聯邦領地和海外領地,也都隸屬相應的地區辦事處。例如,FBI在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設立了地區辦事處,並在波多黎各其他5個地方設立衛星辦公室。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FBI設立的地區辦事處業務範圍覆蓋夏威夷州、關島和美屬塞班島。關島和塞班島兩地同時設有FBI的衛星辦公室。當然,美國的這些領地通常還有海空軍軍事基地存在。
FBI各個地方辦事處的特工,工作任務非常繁雜,有可能前一天還在聯邦法院作證,第二天則在執行搜查令並收集證據。由于獨特的聯邦體制,美國各個州和地方執法機構與FBI之間沒有從屬關系,FBI不監督和負責本應由各州執法部門完成的調查。如果案件涉及FBI的管轄權,或者嚴重到需要FBI介入,那麽它將抽調特工與州和地方警察組成特別工作組,合作調查案件。
通常而言,國土安全屬于聯邦和州政府間的合作領域。此外,由于各州有自己的法律,州執法司法人員包括警察、檢察官、法官等,是不許跨州行使權力的。因此,凡是跨州的案件便屬于FBI的管轄範圍,諸如人口販賣、毒品走私、假鈔運送等多爲跨州犯罪行爲,所以基本上就由FBI負責了。
FBI重視與州和地方執法機構間的合作關系。FBI在其網站上稱,事實證明,特別工作組制度是聯邦、州和地方執法部門聯合起來解決特定犯罪和國家安全威脅問題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在執法中,有些犯罪可以同時是地方、州和聯邦的違法行爲。特別工作組通常關注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販毒、銀行搶劫、綁架等。FBI還與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和其他美國情報機構密切合作,收集和分析有關恐怖主義及其他安全威脅的情報。
自“9•11”事件後,美國在本土反恐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打擊恐怖主義就成了FBI與各州執法機構的重點合作領域之一。據了解,FBI在全美建立了超過200個聯合反恐工作組,56個地區辦事處都至少有一個,參與方包括州、地方和聯邦的數百個機構,成員有分析師、語言學家和戰鬥人員等。FBI在各個地區的辦公室,通常在處理反間諜案件時需要當地警察、司法部門合作,這樣才能完成從鎖定目標、簽發逮捕令、執行逮捕到正式起訴的一系列工作。
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打壓,FBI把更多精力放在所謂中國經濟間諜和網絡入侵上。在FBI亞特蘭大地區辦公室網站上,赫然放著所謂“中國黑客”的通緝令。
俄式“安全觀”
強調“全國一盤棋”
在與俄羅斯各界人士打交道過程中,筆者發現,俄羅斯上下對國安法、國安戰略有著“幅度很大的認知”。從中央到地方,俄羅斯一貫重視國家安全體系建設,這是其曆史傳統,也是現實需要。
確切地說,對俄羅斯人而言,“國家安全”與其說是強力部門針對境內外敵對勢力的防控,不如說是整個國家平穩發展的保障。另一方面,維護國家安全絕不僅僅是某個機構的“業務”,而是每個人、每個集體、每個社會組織和政府部門“不可割舍的事業”。保障國家安全是舉國上下共同面對的事,是整個國家的一盤棋。
構成俄羅斯聯邦的聯邦主體有自治州、聯邦直轄市、邊疆區、共和國、州等,多達80多個。一定意義上,作爲聯邦主體,這些共和國和自治州擁有自己的“憲法、法律”或“法律、規章”。這麽多聯邦主體,俄羅斯怎樣制定國安法並落實?
有俄羅斯友人告訴筆者,要想理解俄式“國家安全保障”,最好先讀一讀俄羅斯憲法,“翻開俄羅斯憲法,在第一頁就會看到有關維護國家統一的論述”。俄憲法明確指出,各聯邦主體地位“平等”,而聯邦結構建立在國家完整、國家權力體系統一及聯邦國家權力機關和聯邦主體的權力機關之間劃分管轄對象和職權、聯邦各民族平等與自決的基礎上。
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政治系主任科什金曾對筆者說,“國家安全”並非只是國家的事情,它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保障,比如失業率和基尼系數是評估國家安全狀態的兩個重要指標。換句話說,國家安全指的是“保護個人、社會和國家免受內外部威脅,這種狀態可保障公民的權利、自由、應有的生活質量”。
俄羅斯“國家安全保障力量和方式”的主要目標除了保護國家政治、軍事、領土安全外,還涵蓋經濟、信息、生態、資源、文化、社會、科技安全及核安全、外層空間安全等領域。顯而易見,俄式“國家安全”與傳統認知中的“國家安全”差別較大,因此,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的過程中,俄政府特別強調“國家權力機構、各組織和社會團體爲維護聯邦國家利益,保障個人、社會和國家的安全開展建設性合作”。爲在各領域實現國家安全保障的戰略目標,俄安全機構與其他部門及地方機關須進行持續不斷的緊密合作。這在《俄羅斯聯邦安全法》中有明確規定。
作爲主要負責國內安全事務的機構,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在全國各地均設有分支機構。2014年3月,俄羅斯將克裏米亞從烏克蘭手中奪回後,迅速于4月任命了聯邦安全局在克裏米亞共和國的負責人,在克裏米亞的阿盧什塔、雅爾塔、葉夫帕托裏亞,也都任命了相應的聯邦安全局負責人。
從中央到地方,俄安全機構的每項行動計劃都離不開地方組織的緊密配合。比如,俄安全機構致力于建立按地域劃分的信息庫,旨在讓俄不同地區的民衆能夠體驗“本國和其他國家最優秀的藝術和文化”。與此同時,及時阻止試圖重新界定俄羅斯曆史、否定俄羅斯作用和地位的行爲,在確保國家文化免遭安全威脅的同時,國家安全保障力量應努力與各類社會機構保持合作,以促進當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寬容性及各民族間和地區間的文化交流。
德國編織“沒有死角的安全網”
作爲一個聯邦制國家,德國聯邦政府和16個州各有其職能。內部安全、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權限歸屬各州,但聯邦政府仍會在地方上設置各種分支,尤其憲法保衛局等安全領域的機構是“重中之重”。這些機構與聯邦總部合作,執行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
“德國主要有三大安全部門——警察局、刑事調查局和憲法保衛局,均設有聯邦和州層面的機構。”柏林安全政策專家諾克爾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家安全主要由憲法保衛局維護。
總部位于科隆的聯邦憲法保衛局成立于1950年。“雖然它被稱爲德國三大情報機構之一,但它在新時期的工作範圍越來越廣,不僅負責一般意義上的國內安全情報工作,還涉及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經濟安全等。”諾克爾西說,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各州設有分局,各州分局歸州內政部管轄。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在地方上設立分支,是有法可依的。”諾克爾西說,德國《基本法》第73條和第87條都有相關規定。而聯邦憲法保護法和巴伐利亞憲法保護法則詳細規定了憲法保護機構的任務、權力等。巴伐利亞還有特殊法律,如巴伐利亞安全檢查法等。
“如同安裝了一套國家安全預警系統”,對于州憲法保衛局的任務,諾克爾西打了一個這樣的比方。這個部門的任務很多,包括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外國極端主義、右翼極端主義、左翼極端主義等。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安全,比如防止關鍵企業被國外企業收購,防止科學家被外國收買等,也在憲法保衛局的任務範疇內。
“憲法保衛局只有預警和監督作用,它本身沒有執法權,不能逮捕任何人。不過,它會把獲取的信息進行評估,然後通知警方、檢察部門、議會、移民局、聯邦國防局等。”諾克爾西說。
記者了解到,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采用非常現代化的技術設備開展工作,其總部有一台巨型計算機,能極爲精確地檢查各種信息。早在1976年,西德政府就通過此類計算機查出潛入國內的15名間諜。如今,聯邦憲法保衛局還要通過巨型計算機等處理各州發來的信息。
2016年英國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決定脫離歐盟後,巴伐利亞州一些分離勢力也開始盤算獨立。成立于1946年的“巴伐利亞黨”就是其中之一,它引起巴伐利亞州憲法保衛局的高度關注。有德國民調機構2017年調查發現,巴伐利亞州32%的受訪者贊成該州獨立自治。
相比較,極右組織“帝國公民”更可怕。該組織不承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主權,堅持極右思想和曆史修正主義,甚至自行印發“德意志帝國”的“護照”。最臭名昭著的一個事件是,2016年10月,巴伐利亞警方在搜查“帝國公民”成員沃夫岡的家時與其發生交火,一名警察死亡、兩名警察重傷。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德國從聯邦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國家安全教育。德國國防白皮書等文件中規定,學校、社會和家庭有責任對青少年一代開展曆史、憲法、國家的和平與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對于“國家安全”的概念,德國民衆也習以爲常。慕尼黑一家車企的工程師托斯滕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德國媒體幾乎每天都在討論國家安全話題,尤其是在全球性危機越來越多的背景下。
近年來,德國強化安全改革,一是加強聯邦部門的領導決策權,加快安全部門的反應,二是加強安全部門與經濟、文化、科技、網絡等部門的溝通,旨在編織一張沒有死角的安全網。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