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號入座”是最基本的社會規則,但偏偏有人視而不見:繼“高鐵霸座男”出現後,又有詭稱“長途車本來就不對號入座”的“霸座女”出現。讓座到底是修養還是義務?放眼世界各國,公共交通讓座問題上呈現著多元觀念,讓座還是不讓,別有一番意思。
日本:讓座總被拒,只因老人不服老
日本人怕給別人添麻煩,也不願意成爲被照顧的人。許多老人60歲時還參加馬拉松,70歲時還能開出租車,80歲時開始做手工藝品和插花。正是因爲他們的不服老,日本的地鐵與電車中經常能見到年輕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握著扶手站著,也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一旦讓座,被拒絕的可能性爲99%,拒絕的理由則是“我還沒有老到站不住”或“我還很年輕”,久而久之,年輕人便習慣了不去主動讓座。
美國:不存在讓座問題
在美國,幾乎不存在讓座問題。殘疾人有專座,其他乘客會自覺地坐在其他座位上。老年人則一般不會在早晚高峰去乘坐地鐵或公交。絕大部分情況下,美國老人都十分獨立自主,很少接受別人的幫助。當然,如果學生搭乘了有老人出現的公共交通工具,他們不會主動去讓座,而是直接把座位留給老人,以避免讓座時出現尴尬。
新加坡:可愛座椅提醒大家讓座
曾經,新加坡人並不熱衷讓座,爲此,政府特意拍攝制作了許多有趣的廣告短片,將其放在公交車、地鐵等場合的屏幕上播放,時間長了,人們也逐漸有了讓座的意識。2014年,新加坡地鐵濱海市區線啓用了四種不同設計風格的可愛座椅,分別是花朵圖案、星星圖案、笑臉圖案和藍天圖案。82%的受訪者則表示:“座椅很可愛,能提醒我們把最靠近車廂門的座椅讓給年長者、孕婦、體障者等有需要的人。”
斯裏蘭卡:必須給僧侶讓座
作爲佛教國家,斯裏蘭卡的僧侶備受尊敬,比如,人們和僧侶講話時,無論是站立或是坐著,都要設法使自己略低于僧侶的頭部,更不能用左手拿東西遞給僧侶。上下公共汽車時,人們從後門上車,僧侶則可以從前門上車;上車後,人們會自覺地把第一排座位留給僧侶,如果沒有僧侶在車上,乘客可以暫時坐在第一排,然而,當僧侶從某站上車後,乘客必須讓座,除非該乘客年事已高或身有殘疾。
印度:能擠上車已是運氣
衆所周知,印度的公交車裏面坐滿了人,車子的外面和上面還挂著許多人,如同雜技表演。對此,印度交通部發言人曾解釋,人們挂在車上的主要原因是因爲印度人口衆多,交通運輸設施需求巨大。受訪的印度民衆表示:“每天能擠上公交車就不錯了,錯過這一趟要等一個多小時,擠上去後根本不可能有讓座的情況。”
澳大利亞:信奉平等主義,總有年輕人爲長輩讓座
澳大利亞人是平等主義的信奉者。在這種社會觀念的影響下,澳大利亞人給予每個人足夠的尊重:公共交通工具上,總有年輕人爲老人讓座,老人也樂于接受這種幫助;老人過馬路時,哪怕綠燈滅了,汽車也會耐心等待,沒有一輛車的喇叭聲響起;遇到陌生人,澳大利亞人也很友好地稱呼陌生人爲“哥們”,仿佛相識已久。
阿根廷:不讓座會被司機吼
在阿根廷乘坐公交車時,人們買完票後直接往車尾走,因爲前三排座位是預留給老弱病殘孕人士。如果出現預留位置被占用,且有孕婦上車,而坐在座位上的人不讓座的情況時,司機會突然停車,沖著霸占座位的人怒吼:“讓座!馬上!”這個人也會受到其他乘客的指責,在大家的施壓之下,他必須起身讓座。 (郭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