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都已經形成一個共識,即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亞太地區將會成爲全球經濟最爲活躍的地區。在這樣的共識下,美國和歐洲都會重新考慮所謂的重返亞太的戰略規劃。重返亞太的戰略既包含了軍事外交層面,也包含了經濟合作層面,但核心原則就是要恢複資本主義強國在亞太曾經的影響力。
而正在亞太發揮著巨大影響力的中國,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倡議。這就給傳統的東南亞國家提出了一個巨大的選擇難題。相比較遙遠的歐美,東南亞國家距離中國很近,在經濟上非常受惠于中國。但在南海海域的利益問題上,東南亞國家又普遍和中國存在爭議。所以對于東盟國家而言,選邊站是很難的決定,只能是依據現實的情況臨機選擇自己的合作對象。
BBC指出,東盟成立于1967年,由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0個國家組成。東盟成立的最初目的是在危險的冷戰時期維護自己的經濟,安全,政治利益。如今,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中國和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爭奪也越來越激烈。在中國東盟建交30周年的紀念會上,中國宣布要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而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要擴大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美國的長遠目標是將東盟國家徹底拉入環太平洋地區的貿易組織,從而徹底孤立中國的貿易。在整個2021年,中美兩個大國都在東南亞進行密集的外交活動。
中美在東南亞歸根到底爭奪的還是市場。美國曾抓住機遇全力阻止德國及蘇聯支配歐洲,阻止日本支配亞洲,爲此,美國獲得了豐厚的利益,成爲了全球的霸主。所以比照之前,美國絕不願中國成爲下一個攪動地區局勢的大國,必須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爲此,美國積極攪動南海問題,好讓中國成爲衆矢之的。
但與最成熟的歐盟共同體不同,東盟的結構遠沒有那麽成熟。東盟處在世界地緣的邊緣,各個國家的態度和立場非常不堅定,而且彼此之間也存在矛盾。對于中美之間的鬥爭,東盟想要從中獲取利益,又不想引火燒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表示,中美間的鬥爭將繼續,而新加坡是無法選邊站隊的。當然也有更爲親中的國家,比如柬埔寨,老撾,文萊。因爲這幾個國家經濟落後,不被其他大國所關注。
而大多數南海國家都和中國存在島礁沖突,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越南和菲律賓。其他比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和中國存在矛盾。其中軍力最爲強盛的就是越南。南海的國家都是在觀望,抱著現實主義的立場。如果中國取得優勢,各國必然會傾向中國,淡化領海沖突,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而一旦中國處于劣勢,各國必然傾向美國,以換得美國的軍事支援,搶奪南海的島礁和海洋利益。所以對于中國而言,努力發展是不變的主題,腰杆硬了,談話自然更爲容易。(軍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