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承諾、可能性和潛力
人工智能的利用已經給當前及未來的社會帶來巨大好處,例如提高供應鏈效率、推進智能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以支持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在邊境提供無縫通關。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已經迅速接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了人類的智力。正如人類智能需要在具有良好道德和治理的人類社會中得到適當利用和協調一樣,我們也需要對人工智能做同樣的事情。
人工智能的黑暗面
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牢記。如果你聽說過 GPT-4chan,那麽也會聽說它存在的問題。GPT-4chan 模型由人工智能 (AI) 社區的一位 Youtuber (油管博主)開發,是基于一個有爭議的論壇 4chan 的 /pol/(政治不正確)板塊開發的。4chan的/pol/(“政治上不正確”縮寫)板塊是仇恨言論、陰謀論和極右翼極端主義的家園,也是4chan最活躍的版塊。結果呢?由此打造了一個發出仇恨言論的人工智能。
據報道,YouTube知名深度學習博主Yannic Kilcher用1.345億個充滿語言暴力的帖子,訓練出一個名爲“GPT-4chan”的AI模型,其通過訓練學會了如何在網站上發表評論,並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發布了超過15000個充滿負面言論內容的帖子。
盡管這看起來令人不安,但人工智能的基礎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鼓勵這種做法,使人們可以輕松地將技術用于邪惡目的。隨著社區越來越多地接受開源開發,這一點非常明顯。這不再將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限制在少數特權公司,而是向所有人開放,當然這裏面也包括不良行爲者。
我們應該感到驚訝嗎?包括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索斯等名人都表達了擔憂,並就人工智能的潛在危險發出了警告,尤其是圍繞人工智能在武器系統中的使用和失業問題。
然而,我們今天所經曆的大部分事情都在某種程度上涉及人工智能,例如社交媒體上專門針對我們的所謂個性化推薦廣告,以及我們最喜歡的流媒體平台根據我們之前的選擇和習慣向我們推薦新內容。如果我們真的想將人工智能的潛力變爲現實,那麽必須首先解決一些問題。
越來越多的擔憂
人工智能系統近年來呈指數級增長。它産生了許多好處,但它並沒有遠離某些引發擔憂的缺陷,特別是關于合規、道德和治理等話題的缺陷。
- 偏見——消除偏見對于更准確地反映社會是必要的。這需要識別所有潛在的偏見領域並校准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接受過各種數據集的訓練,一個存在偏見的人工智能系統將提供有偏差的見解和建議。
- 失去控制——隨著人工智能的使用越來越多,機器已經變得更有能力做出重要的決定。然而,在任何可能以任何方式影響人類的決策制定過程中,仍然有必要讓人類參與。人工智能仍然無法正確解釋情緒、將同理心應用于需要它的情況、通過道德判斷或獲得創造性結果。
- 技術不是萬無一失的——創新是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如果決策完全委托給幾乎沒有監督或校准的人工智能系統,那麽總是存在潛在嚴重錯誤的風險。技術畢竟不完美。
- 隱私——隱私長期以來一直是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主要倫理問題。例如,你的智能設備會不斷從其環境中獲取線索,例如語音,然後可以挖掘這些線索以獲得洞察力和建議。基于人工智能的玩具也可以收集兒童數據,這是一個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
- 信任的侵蝕——生物特征等敏感數據的無限收集和存儲引發了有關信任的問題——負責人是否可以對我們的隱私數據做任何其他事情?
僅僅合規是不夠的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超越單純的法律合規性。相反,必須考慮各種因素,例如隱私、人權和社會可接受性。這種類型的問題解決不應僅限于參與人工智能開發和營銷的企業。必須在整個供應鏈中處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問題——包括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務的個人和組織。
這些包括:
- 遵守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美國人工智能風險管理框架、中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新加坡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知識體系等全球相關法律法規。
- 制定原則以指導和承認尊重人權是與人工智能使用相關的業務運營所有階段的最高優先事項
- 通過利用技術面對未來人工智能使用産生的社會問題
在解決人工智能問題時,技術人員並不是唯一的利益相關者。政策制定者還將在幫助我們解決人工智能應用的潛在風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將負責:
- 加強現有的人工智能監管和治理框架
- 倡導反複試驗、重複測試和沙盒,以微調和校准 AI 模型和系統,以消除偏見風險
- 制定針對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各種應用量身定制的行業特定法規
最後,還必須進行投資以確保生態系統仍然可行,並且有一個深厚而強大的人才庫來持續爲人工智能相關角色配備人員。咨詢公司 Korn Ferry估計,到 2030 年,亞太地區的 TMT 行業可能面臨 200 萬人才短缺——包括 AI 專業人員,每年的機會成本將超過 1516 億美元。
例如,新加坡已承諾投入 1.8 億美元來加速 AI 研究和啓動計劃以提高具有 AI 技能的人的技能。雖然這些可能涉及人工智能工程和開發等“硬”技能,但“軟”技能也很重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計算機學會也相繼開設人工智能倫理和治理課程,旨在認可和認證這些領域的專業人士。
偉大的希望,但需要更多的進步
最終,需要就人工智能能做什麽和不能做什麽進行深入和公開的討論。組織和政府都需要確保它將用于使盡可能多的人受益。需要采取措施確保人工智能不會有意或無意地忽略社會的某些子集,緩解隱私和信任問題,並實施賦予人類一定程度控制權的保障措施。
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使用無疑將繼續引發有關道德、合規和治理的問題。人類的人工智能目標是雄心勃勃的還是僅僅是危險的?這是一個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政府、監管機構、創新者、科技公司和消費者——都需要共同努力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