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襄陽的金鷹重工,是一家專注鐵路工程裝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從這裏産出的上百種工程機械設備被運往世界各地。在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裏,王江因擅長解決關鍵技術難題被稱爲“關鍵先生”。
44歲的王江,金鷹重工工程機械研究院副院長。從業20年來,他先後研發30多種新裝備,獲27項國家專利,主持鐵道行業標准4項,打破國外壟斷4項,累計轉化成果實現營收超10億元。從他的團隊中,走出了7名高級工程師、1名研究所所長。
“鐵路CT”大顯身手
沿線軌道、信號設備、接觸網,這些鐵路設施是否正常關乎行車安全。然而,這些設備日常檢測較爲分散,且依靠人力。
習慣于走訪客戶的王江聽到了越多越多的呼聲:人工巡檢效率慢,可否設計一款裝備實現多功能檢測?
回到廠裏,王江找來同事,決心設計一款“綜合巡檢車”。
經過近兩年的設計、論證、研究、制造,2016年9月,首台綜合巡檢車在漢丹線以160公裏/小時的速度試跑。奔馳間,這輛“綜合巡檢車”通過高速相機、3D成像激光掃描等對鐵路沿線多種設備進行一體化檢測,不但快,還改變了過往高鐵設備檢查養護中,工務、電務、供電各部門“單打獨鬥”的狀況,實現了一體化檢測。
“綜合巡檢車”造價4000多萬元一台,研發成功後大受市場歡迎。目前,已有13台金鷹造的“綜合巡檢車”馳騁在全國的鐵路上開展“CT檢測”。
統一行業標准
多年來,鐵路工程機械整車生産技術標准不一,導致設備維護經常找不到對應的零部件。
爲加快行業內設備標准統一,2014年國鐵集團面向全國“海選”方案。
時速100公裏、120公裏、160公裏的軌道車輛,生産標准不一、配件不一。對它們進行系列化、模塊化、標准化的“三化”改造,需要從上萬種零部件中選擇出最佳配置方案。
兩個月裏,王江走訪了20多家用戶單位,收集大量意見、建議。同時,他調出過去10年的産品售後信息,梳理用戶“槽點”。經過封閉設計、不斷優化,最終,金鷹的應征方案擊敗對手,獲得國鐵集團認可,成爲行業技術標准。
此後,王江在該系列産品的改造基礎上,主持參與編寫了《TB/T 2187-2014起重軌道車》《TB/T 2180-2018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檢修作業車》等4項技術標准,爲規範我國鐵路重型軌道車、接觸網作業車的技術狀態、統一技術標准作出了重要貢獻。
推動“中國造”走出去
闖市場、走出去,這是每一個中國品牌壯大的必由之路。
爲了讓一台台中國裝備打入海外市場,王江帶領團隊查閱了大量國外鐵路標准、歸納分析各國機車常用的性能指標,並根據各國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推出特色化裝備。
2014年,金鷹重工拿到新加坡地鐵軌道車的訂單,標准需要執行歐標,對國標軌道車設計方案進行全面改造。“白加黑、5+2”,吃住在單位,王江和團隊成員反複試驗、修改,修改過的圖紙越摞越厚,經過三個月夜以繼日的苦心鑽研,終于生産出了符合用戶需要的産品。
“裝備走出去代表中國,我們沒有退路,必須搞出來!”王江說。
他主導設計的GCY-300II型重型軌道車采用液力傳動微機控制,設置了制動與動力傳動的聯鎖、作業與行車的聯鎖等安全聯鎖,提升了車輛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和安全性;采用通用化底盤和標准化操縱台,使用戶的配件儲備、維修和司機駕駛操作更方便;主導設計的JW-4G型接觸網作業車安裝有自動調平的全液壓回轉升降平台,曲線地段可使回轉升降平台始終保持水平狀態,爲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如今,在王江的帶領下,金鷹重工生産的多功能作業車等13種産品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到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