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振華
2022年2月1日,是緬甸國防軍宣布接管政權並實施緊急狀態一周年。
2021年2月1日,緬甸政局突變,軍方以2020年大選存在舞弊爲由扣押了緬甸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等人,國家權力被移交至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一年過去,緬甸的緊急狀態沒有結束,動蕩的緬甸政治和社會局面也未回歸平靜。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2月1日報道,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1月31日決定依據憲法第425條延長全國緊急狀態6個月。
昂山素季也未重獲自由,更有“牢底坐穿”的可能。據央視新聞報道,1月31日,緬甸民盟指定辯護律師團隊發布消息說,內比都澤布迪瑞法院已經就昂山素季和溫敏涉嫌選舉舞弊一案立案。《紐約時報》稱,昂山素季面臨著多達173年的監禁,而她的支持者堅持這些指控是“莫須有”的。
“盡管還有一些人留在了克耶邦,但許多人都已不得不離開家園,尋求比較安全的避難所。受軍方行動牽連,包括我家在內的很多平民的房屋都損壞了。網絡和電話信號不穩定,電力供應也時常中斷。”曾于去年7月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的緬甸克耶族女孩小梅近日對澎湃新聞說。
如今,被打破的緬甸民主轉型進程仍難以見到重回正軌的曙光;軍方、民盟(緬甸全國民主同盟)、民地武等各方勢力仍未能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彌合分歧,達成妥協。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東盟緬甸問題特使布拉索昆警告稱,緬甸已具備了“爆發內戰的所有元素”。
“我還是認爲,如果不走向全面內戰,那麽緬甸最終還是會形成妥協。最近有消息說,敏昂萊似乎暗示要取消對昂山素季擔任總統的憲法限制。雖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會這麽做,但是至少說雙方都還在彼此試探。”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青年副研究員賀嘉潔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
互相定義“恐怖”
根據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1月31日晚發布公告,敏昂萊總結了實施全國緊急狀態以來緬甸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敏昂萊說,由于緬甸欽邦和實皆省部分地區仍有“恐怖破壞”和襲擊事件,全國範圍內部分鎮區的行政官員尚待任命,以及爲舉行多黨制民主選舉做准備等原因,提議依據憲法第425條將全國緊急狀態延長6個月。國防和安全委員會表示,這一申請獲得會議“全體通過”。
非政府組織和平與治理研究所聯合創始人、若開族人京山阿林(Kyaw Hsan Hlaing,音譯)今年1月30日在《南華早報》上寫道,緬甸若開邦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民地武)若開軍已加強了對所在地的控制,甚至建立了向當地居民收納稅款、輔助民衆裁決糾紛的政權。京山阿林在文章中表示,緬甸軍方在和反對派以及民地武的拉鋸中陷入疲憊,這給了當地民地武擴大自治政權範圍的可能性。
京山阿林曾于2020年11月接受澎湃新聞采訪。當時,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被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認定是當年大選的勝利者,但許多少數民族活動者卻對她和民盟感到失望,認爲民盟主導的文官政府在推進民族和解進程上成效甚微,甚至未能與軍方長期表現出的“緬族霸權主義”拉開距離。
緬甸自1948年獨立以來,國家民族和解與和平進程一直進展緩慢。民盟2016年上台執政後,一再讓少數民族政治勢力感到失望;2021年2月1日緬甸政局突變後,緬軍與多支民地武再起沖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時有“熱戰”消息傳出。
如今,民盟因軍方奪權而失去了中央政權。對緬甸軍方而言,民盟、部分民盟成員參與成立的“緬甸民族團結政府”(NUG)和其他仍在活躍的民地武都是“恐怖分子”。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年2月1日是緬甸變局一周年,反對派組織者呼籲民衆當日發起“無聲罷工”,以留在家中、不參與生産生活的方式來表達訴求。軍方則通過散發傳單的方式警告民衆,稱如果參與這些活動就會被指控爲“恐怖主義和煽動活動”。據稱,有數十人因此被逮捕。另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報道,當日,仰光在內全緬多地出現了“空城”的情況。
但在軍方的反對者看來,軍方才是“恐怖分子”。小梅近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多次用“恐怖分子”一詞來形容軍方。在她看來,軍方的行動造成了平民房屋損毀、生活陷入危險,軍方還采用抓捕甚至是處死的方式來打壓抗議者。“在我家附近,軍隊甚至偷走了平民的食物。我爲那些因‘恐怖分子’(指軍方)活動而無家可歸的同胞感到難過。”小梅說。
軍方和抗議者就被逮捕人數和受沖突影響而死亡的人數有巨大的分歧。據路透社1月29日報道,緬甸非政府組織“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估算成,去年2月1日以來,緬甸已有超過8000人被軍方逮捕,還有約1500人被殺。緬甸軍方則批評稱,AAPP組織是在傳播虛假信息,有關數字被誇大了。
緬甸軍方未公布其逮捕示威者的統計數字,路透社則稱其無法獨立核實AAPP提供的數據。根據路透社的這篇報道,仍有許多被逮捕者的家屬在尋找其親人的下落,希望軍方能盡快給家屬一個說法。
“謀生和食物比疫情更重要”
“緬甸新冠疫情情況很糟糕,但大部分人無法對此在意,因爲他們有諸如謀生和尋找食物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小梅向澎湃新聞講述說,“克耶邦的物價越來越高。從前以500緬元(約合人民幣1.79元)爲價格單位的卷心菜漲價到了1500緬元。正是因爲敏昂萊的緬軍和人民交戰,交通和貿易陷入困難。”
因緬軍將主要精力用在應對反對派和民地武活動,其未能在小梅生活的地方爲生産、生活建立穩固的秩序。小梅說,民地武和地方族群政黨勢力在爲民衆提供食物和安全上發揮了作用,民衆也自發地互幫互助。
軍方長期掌控緬甸政治權力,但並非總是和衰退、封閉聯系在一起。據緬甸媒體《伊洛瓦迪》早前報道,1988年,緬甸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緬甸軍人蘇貌爲此成立國家恢複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廢除憲法、實行軍管。隨著時間推移,街頭活動走向沉寂,很多公務員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在國家恢複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名下,軍方對國家實行了較爲有效的管理,並引入了市場經濟和經濟自由化政策,讓緬甸于上世紀90年代初成功吸引了一批外國投資。
但緬甸如今卻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之中。彭博社1月31日報道指出,緬甸軍方在掌管政權的第二年仍要應對民地武的活動和持續不斷的抗議,經濟受此削弱,還出現了外國投資者撤出市場的現象。美國等西方國家更在考慮對緬甸軍方追加制裁。世界銀行估計,緬甸上一財政年度的經濟收縮了近五分之一。世界銀行還預測,在截至今年9月底的本財政年度,緬甸經濟可能僅增長1%。
據彭博社梳理,緬甸正在面對的經濟困境包括:
美國等國的制裁,緬甸軍方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極有可能成爲制裁的下一個目標;
更多投資者退出緬甸市場,多家能源公司退出緬甸市場,這被認爲應對可能發生的制裁的躲避風險行爲,即使來自日本、中國公司仍在投資緬甸能源行業,他們也可能面臨惡化的商業環境;
緬甸北部、中部省份的武裝沖突加劇,在制造業上造成人力短缺、供應中斷、需求疲軟等因素,導致工廠和企業陷入倒閉潮,或只維持低度運營;
國家陷入金融危機,包括銀行擠兌、物價陡增、通貨膨脹、彙率暴跌等問題;
貧困人口擴大,聯合國開發署預測2022年初緬甸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企業和家庭用電中斷,其原因包括電網遭抗議者破壞,而軍方也常常主動斷網,這都造成經濟損失和生活不便。
在這樣的情況下,緬軍仍在加大對抗議者和民地武的打擊力度。彭博社引述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兼緬甸研究項目聯合協調員莫圖薩(Moe Thuzar)的話指出,軍方的姿態可能進一步拖累緬甸經濟。“軍方執法動作的任意性對投資者的信心不是好兆頭。該國的安全局勢也將影響其經濟潛力和投資者信心,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和相關項目方面。”莫圖薩說。
軍方地位仍穩固
小梅等民盟支持者仍對“民族團結政府”和反對運動保持很高的期望。“我們仍能看到勝利曙光,我們也不會放棄和感到厭倦。”“敏昂萊如果沒有了武器強制、軍火供應商和軍隊,他就什麽都不是。”小梅說。
盡管如此,從現實來看,“民族團結政府”及其于去年組織的新武裝力量,還有其他民地武,在實力上仍難以和緬軍直接對抗。
“對普通人來說,妥協當然必要。這是一個多元多種族的社會,如果他們想要穩定、想要秩序,就必須接受軍隊的重要性,也必須承認反對派的影響力。事實上,我之前也聽到有學者講,緬甸國內民衆對于民主力量無休無止地進行所謂抵抗也有點厭倦。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軍方,特別是考慮到軍方還在努力維持一些政府機構和國家功能的正常運作。目前輿論上聲音最大的不一定代表緬甸國內最大多數人的意見。”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青年副研究員賀嘉潔說。
除開武力上的實力,緬甸軍方仍在意識形態、經濟和社會等各個層面保持對國家的掌控。
《外交官》雜志2月1日刊文分析緬甸軍方的心態稱,緬軍仍在壟斷緬甸的民族主義敘事。在緬甸街頭,時常能看到軍方的橫幅,上面書寫著諸如“緬軍不會猶豫”、“緬軍願獻出生命和汗水”的內容。據早前報道,上世紀80年代末,緬軍總結了“聯邦鞏固不分裂、民族團結不破裂、主權穩固不動搖”三大事業理念,這貫穿緬甸政治生態至今。
之所以仍有大量民衆願意加入或者支持緬軍,除了意識形態上的認可,也有生計上的考量。緬軍在緬甸國民經濟上發揮著突出的作用,緬甸軍人及家屬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特權。
緬甸教育家和人權活動者芒薩尼(Maung Zarni)對《外交官》說:“軍官們離開軍隊後,無論他們的專業資格是否合格,都有希望在文職部門(旅遊、財政、衛生、林業、采礦、農業、貿易等)獲得重要崗位。另外,緬甸警察也由退伍軍人領導。退伍軍人組織——擁有超過一百萬的成員——掌握了大量經濟機會。因此,對許多緬甸男性來說,所有這些經濟、商業、就業機會都是不可忽視的。”
芒薩尼曾經警告昂山素季稱,改變緬甸軍方心態的機會非常渺茫,和軍方的互動是充滿危險的。“她(昂山素季)基本上是獨角戲,而將軍們就像一個緊密的團夥那樣運作。”芒薩尼說。
昂山素季2010年從軟禁中獲釋,這與軍方主導的2008年憲法一道開啓了緬甸民主政治轉型進程,讓文官和軍方共享權力。《外交官》分析指出,2021年的政局嘩變讓雙方和解的戰略“陷入失敗”,抗議者因此也拒絕再度接受文官和軍方共享權力的建議。
這顯然會讓緬甸的政治生態走向極化,也讓妥協與和平顯得更爲可貴。2021年12月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說,作爲友好鄰邦,我們真誠希望緬甸各黨各派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彌合分歧,持續推進來之不易並適合緬甸國情的民主轉型進程。
賀嘉潔非常認可民主轉型進程“來之不易”的判斷。“我依然認爲妥協有意義,因爲如果不妥協,結果就是無窮無盡的沖突。緬甸的民族國家建設遠遠沒有完成,軍隊依然是維持國家統一的必要條件。承認這一點,民盟就必須接受軍隊對國家政治的影響。”她說。
賀嘉潔還表示:“軍隊也應該明白,現在不是1962年(注:當年緬軍發動軍事政變),也不是1988年,軍事獨裁已經控制不了民意了,穩定的政治必然是需要權力分享的——這裏的分享不只是軍方和民盟,也包括緬族和少數民族。事實上,軍方控制政權一年了,他們也應該把形勢看清楚了,更不用說現在它還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
責任編輯:李怡清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