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論調隔段時間就會冒出來,一些外媒伺機炒作,讓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們爲此還著實揪了把心。
客觀地說,外資企業遷出中國的情況確實存在。比如,汽車芯片廠商安森美今年4月把位于上海的全球配送中心整體遷到了新加坡,日本佳能公司關閉了其在珠海的一家工廠,還有大家所熟知的蘋果公司將iPhone14的部分生産線轉移到了印度。不過,對于擁有近50萬戶外資企業的中國來說,上述現象只是個別的、局部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進有出”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不光在中國這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基于對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企業適時對産業鏈進行多元化布局與轉移,本無可厚非,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對此,商務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期也再次作出回應:中國吸引外資總體呈逐年“動態增加”態勢,且外資來華是有進有出、進多于出!
有數據爲證: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在持續,但2020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的規模依舊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湧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高達1630億美元,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爲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經濟體。2021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繼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投資規模增至1734.8億美元,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
今年以來,外商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布局,投資增速依然保持高位運行。前8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折合138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2%。在利用外資規模整體穩中有升的同時,利用外資結構上也得到了持續優化,其中高技術産業使用外資表現尤爲突出。
中國之所以成爲境外投資的熱土,至少與三方面因素緊密相關:一是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二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不斷完善的創新生態;三是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下,中國完備的産業體系以及穩定的供應鏈産業鏈優勢。特別是近年來,我國頒布實施了外商投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對外商利益給予根本性保障,“中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承諾不斷轉化爲發展紅利,讓越來越多的來華投資者吃下“定心丸”。
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利用外資面臨著更加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存在著一些影響外商投資預期與信心的不確定性因素。對此,中央決策層多次對穩外資外貿進行了部署,有關部門也出台了相關政策舉措,打出了穩外資外貿的政策組合拳。下一步,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利用外資要繼續在“擴”“穩”“提”三個字上下功夫,通過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不斷提升利用外資的能力與水平。
具體到當前,擴增量,就是要從解決外商投資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入手,讓更多的外商投資能夠更加順暢地進入。比如,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外商投資企業商務人員往來,加強與外資外貿企業及其上下遊企業的主動對接,堅持一事一協調,保障運輸通暢。
穩存量,要以制造業爲重點,抓緊推動出台《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2年版)》,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等領域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支持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引導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國內梯度轉移等。
提質量,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的促進和服務。比如,通過組織實施國際産業投資合作等活動,爲跨國公司投資和各地方招商引資搭建平台,健全重大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機制,加快推進項目簽約落地等。
從長遠看,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決心不會變。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須保持戰略定力,排除各種紛擾,用更多發展成果來回應關切、贏得共識。
作者:顧陽
監制:劉志奇
編輯:張爍